新发展格局下 实现制造业由大到强跨越
李晓红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在新发展格局下,须全面发展实体经济,尤其是做大做强制造业。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基础,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对构建新发展格局意义重大。一方面,强大的制造业是我国建设现代化强国的重要保障。另一方面,强大的制造业是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支撑。”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石颖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提升制造业的竞争优势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11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为52.1%,连续9个月位于临界点以上,达到2017年9月以来的新高,表明制造业恢复持续向好态势。
不过,石颖认为,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经济持续低迷,我国制造业发展面临的不确定性不容忽视。“特别是疫情对我国制造业带来巨大冲击,暴露出我国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劳资链、资金链断裂风险的短板,倒逼我国制造业加快转型升级,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
在石颖看来,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大背景下,必须坚定发展制造业的信心和决心不动摇,坚持走做大做强制造业之路,吸取那些因放松制造业发展而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教训。此外,在新发展格局下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应坚持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发展,推动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对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进行全方位改造,提升我国制造业竞争优势,实现由大到强的跨越。
石颖表示,“十四五”是我国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关键时期。她建议,在新发展格局下,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要重点从三个方面着眼。
一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打通原有产业链的堵点、断点,通过科技创新着力延链、补链、强链,打造新兴产业链,打造具有强大韧性的现代化产业链,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更高附加值的产品,推动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
二是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布局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生物产业、新能源、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业和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各产业深度融合,培育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
三是着力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着眼于攻克“卡脖子”关键技术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切实提高制造业发展水平。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制造业企业要抓住新形势下的新机遇
在新发展格局下,对于制造业企业的发展,石颖认为,应重点把握三大机遇:一是国内巨大需求市场。企业应把握住我国经济发展由出口为主转向内需为主这一重要转型机遇。二是创新驱动发展新优势。企业应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更多布局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围绕创新驱动有所作为。三是从更高水平对外开放中捕捉机遇。企业应积极对接国际大循环,在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中找准定位、布局发展。
“新发展格局将是未来我国经济和企业发展的主线,制造业企业应该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谋求高质量发展。”石颖表示。
她建议,制造业企业可以从四方面着手。一是专注做好主责主业,坚持以创新驱动发展,在细分领域找到自身的立足之地,与时俱进地跟上发展的步伐。二是加速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紧紧抓住新一代信息科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发展机遇,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提高企业生产效率与管理效率,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三是积极对接国内需求。充分利用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深挖国内市场,稳定国内市场份额,不断激发创新潜能,从供给侧出发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四是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企业应从更好地联通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更好地融通两种资源视角出发,实现更加强劲的可持续发展。
- 标签:snis-938
- 编辑:王虹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