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
新蓝图 新征程(4)
吕红星
经合组织日前发布的《经济展望中期报告》指出,按照目前的经济和疫情态势,中国将是2020年二十国集团中唯一实现正增长的国家。
“中国经济之所以‘能’,根本原因就是近年来坚持创新和改革双驱动,在量的增长和质的提升过程中,高新技术产业加速发展,传统制造业持续优化升级,经济增长新动能持续积累,在抵御疫情冲击时表现出了强大的内在韧性与发展活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研究室主任、研究员魏际刚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必须坚持科技创新与深化改革两轮驱动
刚刚结束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将坚持扩大内需作为战略基点,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公报提出,“十四五”期间,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
在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员胡敏看来,公报强调要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目的就是将内需作为经济发展的新动能,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从而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
记者了解到,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线上课堂、远程医疗、在线办公等新业态加速成长,“直播带货”等异常火热,助力网上零售加快发展,中国数字经济迸发出充沛活力。此外,数字经济和传统产业深度融合,5G网络、大数据中心和人工智能等“新基建”加速推进,不断激发中国经济增长新动能。
过去涉及“创新”的文字一般是“鼓励”“支持”,而五中全会公报把创新称之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
在魏际刚看来,把创新称之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有两个目的,一是科技自立自强,二是在全球竞争中赢得主动。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下,尤其是近两年美国对我国的高科技企业打压来看,产业安全就是国家安全,因此加大改革力度、加强创新、加快突破重大关键核心技术,才能为我国经济发展赢得新动能,进而赢得未来。
“应该看到,当前中美竞争的核心就是面向未来的高科技之争。我们要大力推进国内的各项改革进程,为创新创造条件,以创新为驱动,科技为支撑。外部环境越是剧烈变化,我们越不能抱残守缺、因循守旧,只有不断地改革创新,才能抓住这个重要的发展机遇期。”魏际刚进一步表示。
2019年中国创新指数延续较快增长态势
记者了解到,这次首次提出“交通强国”,是否意味着“十四五”期间会更加重视交通建设,把交通建设作为经济发展的另一项新动能?
对此,胡敏表示,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交通强国,这既是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也是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内在要求,只有构筑交通强国,才能最大程度地降低货物运输和流通成本,为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提供硬件支撑。
“值得注意的是,在加快传统交通投资项目建设的同时,交通新基建也要驶入‘快车道’,要使充电桩、智慧交通项目等成为发展的新动能。”胡敏进一步强调。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亟须通过改革释放内需潜力、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内生动力,增强创新力、竞争力和抵御风险能力,为新动能的生长创造更好的环境。
国家统计局10月30日发布了2019年中国创新指数测算结果,2019年中国创新指数达到228.3,比2018年增长7.8%,延续较快增长态势。中国创新指数的走势表明,2019年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成效显著,创新发展新动能加速聚集,对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持续提升。
“当前的中国是一个大创新的时代、全面创新的时代。创新是多层次的,有、集成、质量变革、市场开拓、商业模式创新等,我们的目标就是构建一个国家创新体系,形成一种各种产业、不同机构的协同作用,彼此间能够互通有无、降低创新成本的系统。”魏际刚强调。
以改革和创新来推进城市释放发展新动能
从历史经验来看,“十四五”期间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还是在城市。
“刚刚结束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肯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成就,同时吹响了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我国目前已经有60%以上人口居住在城市,更有90%以上的经济产出来自城市,知识生产和创新发明基本来自城市,城市建设就是现代化建设的火车头。然而我国的城市建设仍然还存在空间布局失衡、城市体系不合理、城市治理水平不高等诸多问题,亟须通过改革和创新,释放更大发展动能,为现代化建设助力。”上海交通大学住房与城乡建设研究中心主任、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及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双聘教授陈杰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在陈杰看来,要让城市在现代化国家建设的新征途中释放更多动能,就需要通过改革和创新来加快城市治理体系的完善和城市治理能力的提升。具体来说应从以下三点着手。
第一,中国城市的空间布局失衡尤其南北失衡,并不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与南北城市之间治理能力的差别有很大关系。仅仅靠产业和资本的空间转移是不够的,还需要改造那些经济人口双衰退城市的城市治理机制,调配得力干部,从改变城市治理理念入手,建立良好的营商环境和生活环境,吸引人才来,资本和产业才会跟着来。
第二,城市体系的不合理,大中小城市的发展动能未能充分释放,也主要是因为很多城市的治理仍然过多受到上级政府行政干预和计划性安排,打破这个桎梏,需要给城市更多治理自主权。
第三,提高城市的安全度和韧性,尤其需要城市治理能力的提升。这就需要加快创新城市的治理技术手段,改革城市部门间协同治理机制,理顺城市数据生成与共享流程,切实推进智慧城市的深入建设,提升城市的智能管理能力。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在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之下,只有科技创新,才能催生新发展动能;只有深化改革,才能激发新发展活力。
- 标签:600481股票
- 编辑:王虹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