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煤炭能源  采煤

重庆李家村: 制度创新蹚出幸福路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16)

庄冠蓉

李家村是重庆市江津区石门镇最大的村之一,本是穷乡僻壤,穷则思变,他们用制度创新蹚出了一条幸福之路。

一个贫困户的三年蜕变

“呀,你们提前跟我说,好早点回家给客人煮个茶!”黝黑的汉子满脚泥巴,刚从花椒园里赶回来,老远和我们打着招呼,坝子上二十多只大白鹅摇头晃脑,曹型军边赶着白鹅,边解释道“这是上个月才捉来的,利用农闲养一下。”其实记者在曹型军没回来之前偷偷瞄了一眼,这是翻建不久的新房,屋子打扫得一尘不染,床上被子叠得整整齐齐,厨房收拾得干干净净,他今年刚考上大学的小儿子正在做饭,为让从地里回来的爸爸有可口的热饭吃。

曹型军是重庆市江津区石门镇李家村人,爱人早年病逝,留下两个在读书的孩子,父亲常年生病瘫痪在床,家里经常揭不开锅。2015年,在精准扶贫中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而2018年,曹型军就主动向镇里申请退出低保户。短短三年时间,是什么力量让这个有了上顿没下顿的家焕然一新,从此走上幸福的康庄大道呢?用曹型军的话说,“在最困难的时候,政府帮了我们一把,指明了一条路,剩下的就要靠我个人努力了。”曹型军告诉记者,在2015年以前,他家只有一亩三分地,怎么折腾

都糊不了口,孩子在读书,正是花钱的时候,老父亲又病重卧床,家里很

窘困。后来,他们村搞了“政经分开”改革,村里把闲散的土地集中起来,

他也以土地入了点股,后又一口气承包了20余亩地种花椒,花椒种出

来,村里又帮他卖到超市里,每年单这块的收入就有十多万元,今年他又

投了6万多元搞了个烘焙房,以后就可以卖干花椒了,收入会更高。他

准备再多包一些土地,现在每年采摘季节都雇十多个工人,不仅自己致

富,也帮身边村民在家门口增加点收入。2018年,他改造了自家的危

房,让老父亲在有生之年能住上新房,大儿子今年大学毕业了,在教书,

小儿子刚考上大学,他的日子越过越红火了。李家村村主任黄长秋打趣

他“耍朋友没”?“准备耍起啦!”曹型军腼腆地笑了。

户户有股份,家家有分红

曹型军说的“政经分开”改革,就是剥离村“两委”对集体资产经营管理职能,成立村集体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实行“政经分开”的一系列改革试验,这一下就盘活了农村的沉睡资源,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快速发展壮大。

石门镇党委书记付鹏告诉记者,自2015年11月中央出台《深化农村改革综合性实施方案》以来,区里决定以李家村为试点,实行“政经分开”改革。李家村幅员辽阔,现有户籍人口1.05万,辖30个村民小组。改革前,该村“两委”既抓党建、公共服务,又抓集体经济发展,职责不清。一方面,服务不到位,集体经济发展滞后,公共事业欠账较多,村民意见较大;另一方面,村干部权力过于集中,集体经济组织难以有效监管,部分村民因权益受损引发较多矛盾。为此,就推动“政经合一”体制改革,将村党委、村委会与村集体经济机构分设、职能分开、财务分立,村党委主要负责基层党建和社会治理,村委会主要负责自治管理和公共服务,村集体经济组织主抓经济发展,有效厘清老三者的权责关系。

厘清了关系,就集中火力推动村集体经济组织走向市场。一是清产核资,让资源要素股权化。该村对村委及9个村民小组的集体资金、资产、资源进行全面清理,全村固定资产折资268万元、资源资产折资9585万元,按有人有地配1股、有地无人或有人无地配半股,共设置股份12505股,在此基础上确股到人。二是成立公司,让村民权益股份化。村委会出资30万元,各村民小组依托集体资产组建农村新型股份合作社、每个合作社出资5万元,成立李家村集体资产经营管理公司,实行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三会”管理。合作社负责“三资”管理,公司负责“三资”经营。三是接轨市场,让资产运营公司化。公司积极参与农民新村、便民服务中心、综合农贸市场、山坪塘整治等村级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建设,将有条件的村集体资产市场化招租,参与农家乐等旅游事业发展,多渠道增加公司收入。四是制度保障,让监督管理规范化。按照《江津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办法》,成立村务监督委员会,把集体公司财务纳入村财镇管,规范财务公开,加强审计监督,防止集体资产流失。

产权明晰,权责分明,村民人人是老板,各类要素潜能被大大地激发出来,短短几年,李家村集体资产经营管理公司可经营性固定资产由当时的268万元增加到1000多万元,现金余额50多万元。公司通过积极参与公益设施建设和旅游项目开发,增强了市场活力和竞争力,实现了集体资产保值增值。

同时,村民增收渠道拓宽了,走出了一条“户户有股份,家家有分红”的富民之路。去年,村民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和富硒绿色效益农业人均增收1000元左右;在公司务工的当地村民,平均可获得100元/天的工资收入。预计今年每股分红20元,共计25万元。

“孝善仁和”蔚然成风

收入提高,村民安居,就乐业了,文明乡风蔚然成风。“孝、善、仁、和”的社会氛围浓厚,孝敬长辈、创业致富、和谐邻里逐渐成为村民自觉行动。

曹型军的邻居丁昭群大嫂,是一个种水稻的好手,之前只能种点自家水稻糊糊口,现在,57岁的她带着大儿媳妇在家一边带娃儿,一边承包了140余亩水稻。丁大嫂告诉记者,那么重的活,这么多年儿媳妇从来没跟她红过脸,还把娃儿教育得很好。丁大嫂还发明了以辣椒水替代农药的绿色水稻,效果好,米不仅好吃还环保,村公司准备做成精品大米,打出“清见李家村”品牌。丁大嫂的良善和勤劳创业,号召了村里一大帮人,只要大嫂一吆喝,什么时候打药,什么时候上肥,大家自动围到田头一起干活,一起商讨怎么让水稻更丰收。

黄长秋告诉记者,今年农忙时,很多外出务工的子女请假回来,帮父母收花椒和稻子。不是为了钱,儿女们的这份孝心,让这个年轻的村长很感动。

在采访回来的路上,田埂的那边一位收工准备回家的大嫂,看到黄主任,老远喊着“村长带客人来我们家吃饭哟,我回家杀大公鸡!”黄村长乐呵呵地解释到“我们李家村人都比较热情!”

据了解,李家村辖区刑事案件、安全事故零发生,村民利益诉求渠道畅通,“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先后荣获了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重庆市文明单位、重庆市民主法治示范村、重庆市充分就业示范村、重庆市特色微型企业村等称号。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