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文件出台 供应链金融迎来规范发展期
聚焦供应链金融
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中小企业的脆弱性进一步上升。为更好服务中小微企业,提升金融服务的精准度,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开放合作、共同发展,近日,中国人民银行等八部委发布了关于《规范发展供应链金融支持供应链产业链稳定循环和优化升级的意见》。这是我国供应链金融的纲领性文件,为供应链金融的规范、发展和创新奠定了政策框架和制度基础,并提高了供应链整体运营的效率和运转能力,促进了经济良性循环和优化布局。
王小霞
为精准服务供应链产业链完整稳定,促进经济良性循环和优化布局,近日,中国人民银行等八部委出台了《关于规范发展供应链金融支持供应链产业链稳定循环和优化升级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了23条政策要求和措施,稳步推进供应链金融规范发展和创新。
“这是供应链金融首份指导性文件。《意见》将集合各方力量,做好金融支持稳企业保就业工作,精准服务供应链产业链完整稳定,促进经济良性循环和优化布局。”接受采访的业内专家表示,规范发展供应链金融将有助于优化产业资金流,缩短现金流周期,增强中小企业信用,并有助于防控产业和金融风险。
政策支持下行业将快速发展
对于此次《意见》出台的背景,中国银行法学研究会理事肖飒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自各领域推进供应链金融创新与应用以来,我国在供应链金融方面已作出诸多有益尝试。深圳、广州、浙江等地在供应链金融试点期间也已取得显著成效,《意见》正是在总结各地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制定的集结性法规。“考虑到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尚未完全结束,民间借贷利率下调后,中小企业面临一定的融资困难,如何复苏经济成为当前政策制定的主要考量因素。”肖飒说。
“《意见》的出台,将为供应链金融行业发展带来诸多利好。”肖飒表示,第一,在相关政策法规支持下,全国范围内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数量将增加。第二,供应链金融的运营模式将被规范化,并在实践中进一步界定其内涵与外延。第三,相关部门用于细化《意见》内容的配套规定将陆续施行。第四,供应链金融中的中小企业权益将进一步得到保障。
中国民生银行行长郑万春表示,《意见》的发布,将有力地促进供应链金融发挥独到的功能和作用,更好地服务中小微企业融资,提高供应链整体运营效率和运转能力,促进供应链产业链完整稳定,促进经济良性循环和优化布局,支持实体经济提质增效。
业内分析表示,本次文件的出台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国内供应链金融将规范发展。事实上,在政策的支持下,近几年供应链金融发展呈现突飞猛进的态势,各类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层出不穷,供应链金融市场规模持续扩张。有研究显示,2020年我国供应链金融市场总规模预计可达15.3万亿元。
须尽快出台相关配套细则
供应链金融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帮助中小企业缓解融资难的问题。其中,核心企业是供应链金融最关键的主体。供应链金融的基石和驱动是核心企业的信用,通过让渡和拓展核心企业的信用,支持供应链上的中小微企业获得融资便利,是供应链金融最直接和最重要的功能。
万维链创始人,网录科技创始人、CEO吕旭军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发挥核心企业的增信和赋能作用,能够让资金在产业链中流动起来。
“当前,核心企业参与供应链金融有比较高的积极性。”肖飒表示,一方面,中小企业生存难的主要原因在于融资困难,而频繁更换上下游也不利于核心企业的运营。因此,以供应链金融为平台,搭建更为稳定的上下游合作关系可以促进核心企业的发展,实现互利共赢。另一方面,一些搭建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的核心企业,通常会向上下游企业收取恰当的服务费用作为商业增信的对价。
“虽然相关参与主体积极拥抱供应链金融发展,但市场也在期盼下一步具体配套政策的出台。”一位业内人士向表示。
“作为首份全国性的供应链金融指导性文件,《意见》的内容更多的是在描述‘应该做什么’,但却未具体到‘应该怎么做’。”肖飒表示,《意见》作为供应链金融的纲领性文件,难以覆盖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搭建与运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所有问题,配套操作细则的制定与施行成为必然,如金融机构与中小企业的对接指引、供应链金融商业信用的评估规范、担保增信的统一公示办法、核心收取上下游服务费用的恰当标准等问题都需要相关配套细则来落实。
郑万春表示,在配套文件和实施细则之中,供应链金融业务线上化、数字化的规则对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尤为重要,如线上贷款“三查”实施规则、结算账户在供应链金融的专门应用规则、提高中小微企业应收账款融资效率等。同时,建议制定针对性细则,发挥票据作为供应链金融工具的特别优势。
建立数字供应链金融网络
供应链金融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将面临哪些监管难题?
肖飒表示,从监管难度来看,首先,由于可选取的实践样本有限,供应链金融监管的方向与重点尚不清晰,有关部门需要探索监管路径。其次,在供应链金融各类细则施行之前,供应链金融的监管缺乏操作依据与监管主体。因此,各部门多处于被动监管的状态,这使得监管效果难以很好地落实。再次,相关风险具有隐蔽性,在资金流转“爆雷”前,监管面临一定的难度。
而从平台的运营风险来看,一方面,由于供应链金融通常以线上操作为主,这就要求除搭建主体外的参与主体进行线上身份认证。而平台在认证过程中负有较大的审查义务,一旦有所漏缺,就可能引起体系化的风险。另一方面,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大量应收账款的融资都需要核心企业的信用保证,如果核心企业缺乏完善的审查体系,容易使得核心企业在评估融资项目时出现偏差,从而造成平台信用的下降和无法还款的风险。
为了防范风险,《意见》要求供应链金融各参与方应合理运用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持续加强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信息系统等的安全保障、运行监控与应急处置能力,切实防范信息安全、网络安全等风险。
“区块链技术将为供应链金融监管规范化发展提供助力。”吕旭军表示,区块链作为一种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的新兴应用模式,在技术特性的层面上,具有去中心化、数据防篡改、可追溯、一致性等特点。
业内人士表示,规范发展供应链金融,重要的方向是发展数字供应链金融。因此,应基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真实交易,加快建立场景、技术、风险、监管四位一体的数字供应链金融网络。
供应链金融助力小微企业发展
供应链金融正在成为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重要突破口。
2017年以来,多部委及交易所相继出台了推动供应链金融发展的相关政策,实务操作层面的难点逐渐得到解决。这些政策包括: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央行等五部门发布的《关于金融支持制造强国建设的指导意见》;央行等部门发布的《小微企业应收账款融资专项行动工作方案(2017-2019年)》;商务部等八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开展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的通知》;中国银保监会发布的《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推动供应链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指导意见》;沪深证交所发布的《企业应收账款资产支持证券挂牌条件确认指南》等。
复旦大学证券研究所副所长王尧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近日,中国人民银行等八部委出台了《关于规范发展供应链金融支持供应链产业链稳定循环和优化升级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从供应链金融的内涵和发展等方面提出相关政策要求和举措,这将对我国供应链金融市场规范和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特别是助力中小微企业融资。
他指出,长期以来,由于中小微企业势单力薄、缺乏抵押物等原因,始终存在“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虽然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因此前出台的种种举措有所缓解,但尚需更多相关举措的推出,而规范和发展供应链金融是更为有力的举措之一。在加快供应链金融发展过程中,推广使用区块链等新技术手段,可帮助供应链上的中小微企业更好累积信用数据,使其更为便捷地获得供应链应收账款融资、供应链授信融资,降低融资成本。
王尧基还表示,随着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其中核心企业的地位势必进一步加强,对其恰当地进行引导和限制非常重要。一方面,应积极引导核心企业更好服务于供应链中的众多中小企业。另一方面,应根据《意见》切实防范有些核心企业以供应链金融名义侵占中小企业利益。
供应链金融通过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等金融科技,打破了传统金融机构对核心企业信用以及对抵押担保的依赖,把中小微企业纳入到供应链金融体系中。供应链金融的优势是把更多按传统手段难以获得贷款的小微企业纳入银行服务。中国建设银行相关负责人近日表示,供应链金融为每个产业链条上的“堵点”企业提供“润滑剂”,为“断点”企业提供“连接剂”,打通“堵点”“断点”,消除“痛点”“难点”,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
近年来,A股上市银行发展小微企业融资,越来越重视供应链金融。平安银行在风控体系方面,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赋能提升风控水平。该行公司业务智能放款系统,将汽车供应链金融业务出账从4小时压缩到5分钟,大幅提升放款效率。截至2020年6月末,平安银行通过供应链应收账款云服务平台,累计为525家核心企业及其上游供应商提供金融服务,上半年累计交易量239.41亿元,同比增长38.9%。
今年上半年,招商银行通过“1+N”供应链业务破题,核心客户增长75.40%,围绕核心客户拓展的上下游供应链客户增长91.90%,供应链融资业务量1762.75亿元,同比增长44.63%。6月末,兴业银行供应链融资达标余额2608.67亿元,较期初增长4.57%;合作核心企业484户,较期初增加81户,通过核心企业带动上下游客户5621户,较期初增长16.02%。
6月末,上海银行围绕产业链核心,对上下游企业供应链金融信贷支持余额328.31亿元,同口径下较上年末增长34.13亿元,增幅11.60%,同口径下投放金额210.16亿元。上海银行通过线上供应链金融带动普惠金融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长184.85%,惠及的普惠金融贷款客户数较上年末增长1029户。
上海银行于2019年成立供应链金融部,通过创新供应链融资模式,提升普惠金融的服务能级。该行成为国内首家与“双链通”平台实现业务对接并放款的蚂蚁体系外合作银行。据悉,“双链通”平台用户可主动通过上海银行完成身份认证、电子签名,相关交易数据及操作信息将上链保存,确保真实可溯源,以便更好地享受金融服务。通过系统对接,上海银行可依托线上平台为“双链通”平台用户提供融资服务,配套银行账户体系及资金清分系统,支持客户在线完成各项业务办理,有效提升对公金融服务的效率与品质。
今年上半年,民生银行携手客户共同抗疫,聚焦汽车、医药、建筑、白酒、家电等重点行业,利用供应链线上化产品给予客户便捷的信贷支持。该行通过流程优化推动现有产品功能迭代,提高产品线上化、自动化程度,持续提升客户体验,业务规模大幅增长,扩展了对链上中小企业客户的服务。
数字化助推供应链金融创新发展
王小霞
当前,我国供应链金融发展较快,这不仅成为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新的业务增长点,也满足了监管对于普惠金融发展的要求,对于中小企业的发展也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关于未来我国供应链金融创新的方向,业内人士表示,从行业发展差异下供需适配性、金融风险防控与信息化技术优势角度来看,供应链金融创新将朝着细分化、精准化、数字化方向发展。另外,供应链金融必须深入研究各个行业细分领域特征,结合自身的优势为核心企业上下游成员企业提供灵活、精准、专业的金融产品与服务。
近日出台的《关于规范发展供应链金融支持供应链产业链稳定循环和优化升级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不仅明确了场景化、生态化、线上化和数字化是供应链金融的发展方向,也在关键业务环节的线上化和数字化上提出了具体的政策支点,高度契合了供应链金融的业务特征和发展规律。
《意见》不仅从业务层面提出要探索供应链融资结算的线上化和数字化水平,支持探索线上贷前、贷中、贷后“三查”试点,在线签署合同等,还从监管层面明确提出,要根据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具体特征,对金融产品设计、尽职调查、审批流程和贷后管理实施差异化监管,这将有利于金融机构提升风控效果、降低经营成本。同时,还有利于中小微企业降低融资成本、提高融资的可获得性和便利性,促进供应链金融创新发展,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和中小微企业。
华夏银行党委副书记、董事、行长张健华近日也表示,金融科技驱动供应链金融生态发展有三大路径。
第一,打造“赋能”体系,提升产业数字化基础。核心企业应根据自身数字化能力,联合商业银行,以“连接、融合”为基础,分类施策、进化进阶、相互赋能,整体提升产业数字化基础。
第二,打造“科技”内核,提升银行数字化能力。商业银行应采取“线上化+数字化”双线并行方式,推进实现全面线上化和全程数字化。
第三,打造“开放”格局,提升生态数字化水平。在场景开放上,商业银行要开放自身金融场景,在结算、融资、财资、供应链、现金管理等方面与产业平台共融共建,按照“场景在前、金融在后”模式拓展应用场景,延伸交易链和服务链,实现场景融合。在数据开放上,商业银行要依托外部大数据和数据仓库构建大数据融合平台,共享数据、算法、交易、流程等,实现数据互通、共用,以“数据+金融+场景”方式提供数字化金融服务。在平台开放上,商业银行要与科技公司等进行跨界合作,建设供应链金融中台,连通政府、客户、电商、物流、银行等利益方,形成合作多赢的供应链金融生态。
监 制丨
马 原
- 标签:无限杀路
- 编辑:王虹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