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新就业形态④丨创新推动新就业形态健康发展
聚焦新就业形态
(4)
新就业形态必将借助新劳动经济理论和快速进步的数字技术的力量而进一步扩大发展空间,创造全新的更加自由的工作范式。
杨伟国
新就业形态因其资格要求多元、工作任务多样、工作时间自主灵活等而为劳动者创造了大量的工作机会,为稳定我国就业形势特别是为疫情期间保就业稳就业作出了突出贡献。以美团平台为例,2019年,通过美团平台获得收入的骑手总数达到398.7万人,比2018年增长23.3%。2020年上半年,通过美团平台获得收入的骑手总数为295.2万人,相比2019年上半年增加41.5万人,同比增长16.4%。从单月来看,受疫情影响,2020年2月,美团平台有单骑手数大幅低于去年同期水平,3月份的有单骑手数略低于去年同期水平,但新增有单骑手数大幅增长,达到38万人,从4月份开始有单骑手数高于去年同期水平,2020年上半年的骑手就业数呈现“V型”复苏态势,成为疫情期间应对临时失业的“就业蓄水池”。
新就业形态持续快速发展是劳动力市场机制与数字技术相结合的必然结果,必将成为社会就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动力市场机制是指在资源稀缺的前提下各劳动力市场主体(企业、劳动者)基于成本有效性分析而采取的实现最大化目标的行为机制。以企业为代表的劳动力需求方不仅在劳动雇用关系与工作关系、合作关系之间选择,而且还在现场工作与远程交付之间选择,甚至在时间点A与时间点B之间选择。劳动力供给方亦同样如此选择。以先进的云计算、大数据、移动通信、社交、人工智能、物联网、机器人、虚拟现实、全球定位系统GPS、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在更精细化的选择上更精准化地实现,而且还会创造出更多的、更丰富的、更复杂的可能选择。基于市场机制与数字技术的新就业形态不仅可以为劳动者创造更快更多的工作机会,而且可以创造出更新更好的工作机会。根据美团研究院的调查,生活服务业的新型用工岗位类型众多,从服务员到线上运营以及一些生活服务业的核心岗位均有分布,比如厨师、发型设计师、健身教练、网课老师等。新近出现的一些全新的职业类型都或多或少与新就业形态联系在一起,如密室设计师、数字化管理师、人工智能训练师、线上餐厅装修师、外卖运营规划师、无人机驾驶员、智能导购、云智能工程师等。
新就业形态必将借助新劳动经济理论和快速进步的数字技术的力量而进一步扩大发展空间,创造全新的更加自由的工作范式。对于劳动者来说,他们通过新工作方式向多方输出自己的特长、技能和资源,拥有充分的灵活性和自主权,实现自身价值的最大化。而对于企业来说,他们更加自由动态地配置劳动力资源将有助于企业更好满足客户的波动性需求,应对像新冠肺炎疫情这样的外部不确定性,有效地管理人工成本等。基于工作市场理论与数字技术的融合,工作任务需求的位置、技能要求、报酬标准、工作时间等信息和劳动者的技能、报酬要求等能够实现快速、精准匹配,并完成交付、支付、结算等流程,不断推进劳动力市场向工作市场演变,创造一个更加专业化的、更加自由的新工作范式。
新就业形态不仅需要快速发展以创造更多工作机会,更需要健康发展以保护劳动者权益,工作机会创造、工作能力提升、全员社会保障是一个更加健康的新工作范式的三大支柱。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不仅肯定了新就业形态的发展,而且高度关注新就业形态下的劳动者权益保障问题。笔者认为,保障劳动者权益,要重视下述三个方面。
首先,工作机会保障是前提。只有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创造更多新型工作机会,促进新就业形态发展,才能不断扩大就业蓄水池,稳定社会就业,保障和改善民生。
其次,工作能力是关键。政府、行业、院校和数字经济平台需要合力开展职业教育,共建实训基地,深化产教科融合,为新就业形态从业者提供学习认证;突破职业目录的限制与劳动合同的条件,将数字平台企业开展新就业形态职业培训纳入职业培训补贴范围。
再者,全员社会保障是底线。各地政府可考虑放开参加社会保险的户籍限制,充分包容人口的流动性,允许外地和农村户籍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在工作地参加社会保险,适当降低缴费率,为劳动者提供基本社会保障。各地可充分尊重劳动者对保障方式的选择意愿,鼓励并支持数字经济平台为新就业形态从业者设计的商业保险措施,比如意外险、重疾险、商业医疗险、商业养老险等。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
聚焦新就业形态③丨鲍春雷:发展新就业形态和灵活就业的政策建议
聚焦新就业形态②丨张成刚:灵活就业仍须在发展中解决痛点
聚焦新就业形态①丨生活服务业新就业形态和灵活就业的发展特征和发展趋势
聚焦服务型制造②丨供应链管理:服务型制造创新发展方向
聚焦服务型制造①丨吴俊:服务型制造创新发展方向——全生命周期管理
谷 云
- 标签:破烂的巫术布包
- 编辑:王虹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