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煤炭
青海省空气质量列西北五省区首位
1月16日,省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召开首场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上省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进行了青海省如何围绕“蓝天、碧水、净土”目标,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八场标志性战役,推动全省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等的介绍。 据介绍,青海省为了打好蓝天保卫战,坚持标本兼治,各市州和省直相关部门持续强化“抑尘、减煤、控车、治企”各项治理措施落实。在抑尘方面,狠抓建筑施工、道路和裸露地扬尘综合整治,严格落实建筑施工地“6个100%”控尘措施、道路保洁作业标准和裸露地遮盖绿化;在西宁市等重点区域进一步完善网格化监测体系,建成投运84台/套微型空气自动站、100台/套建筑工地智慧化监测监管系统,实现实时监测监控。在减煤方面,因地制宜实施煤烟型污染治理,结合供热供气管网覆盖实际制定燃煤小锅炉淘汰计划,并采取严格高污染燃料禁燃区管理、专项资金鼓励淘汰等方式,年内完成燃煤小锅炉淘汰1285蒸吨;在重点区域加强火电企业、煤炭集中市场和二级销售网点煤质监管,定期开展煤质抽样检测,对经营不合格的市场和网点实行退出机制,杜绝劣质煤流入市场。在控车方面,建成启用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二期监管系统,实现机动车检测全过程监管;在重点区域建成投运冒黑烟车辆电子抓拍系统,加快实施机动车遥感监测系统建设,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控水平进一步提升;全面开展全省加油站油品质量专项检查,加大劣质油品查处力度,严厉打击黑加油站点,确保供应油品质量;以柴油货车为重点推进老旧车淘汰,全省年内淘汰2162辆。在治企方面,强化工业大气污染源全面达标监管,分类推进“散乱污”企业综合整治和工业炉窑大气污染深度治理,已完成687家企业治理,重点区域27家铁合金企业实现深度治理,提前一年完成了“十三五”燃煤火电机组超低排放改造任务。监测数据显示,2019年,全省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5%,主要城市西宁海东两市优良天数比例89%,排名均列于西北五省区首位。 结合“碧水保卫战”部署,打好城市黑臭水体和饮用水源地保护攻坚战 按国家要求部署开展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整治专项行动,目前列入国家调度的61个县级地表水型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环境问题已全部完成整改任务。着手开展了“千吨万人”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排查整治工作。同时,完成西宁市城市建成区26条黑臭水体整治任务,并组织开展整治情况自查评估和拉网式再排查,以巩固整治成效。联合相关部门通过强化工作调度、约谈督办、现场检查等措施,在省人大水污染防治法检查工作的强力推动下,有力促进“水十条”重点任务完成。目前,13个省级以上工业集聚区中,11个已完成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1个在建、1个正在前期筹划;全省加油站地下油罐防渗更新改造完成率为98.5%,较去年底提高22个百分点。2019年列入国家考核的19个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为94.7%,高于国家目标任务5.2个百分点。外流水系长江、澜沧江出境断面水质稳定在Ⅰ类,黄河干流出境断面水质稳定在Ⅱ类。内陆河水系黑河出境断面水质保持在Ⅱ类以上,青海湖各入湖河流和柴达木诸河水质均保持在Ⅲ类。龙羊峡、李家峡等重点湖库水质稳定在Ⅲ类以上。湟水流域28个监测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为89.3%,出省民和桥断面水质稳定达到国家Ⅳ类考核目标,且Ⅲ类以上水质占比不断提升;小峡桥断面在提前一年达到Ⅳ类考核目标的基础上,2019年主要污染物浓度同比呈下降趋势,水质持续改善。全省54个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基本达到或优于Ⅲ类,地下水水质总体保持稳定。 结合净土保卫战,打好农村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战 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技术成果通过国家评审,完成500余家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信息采集。印发实施《青海省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规划(2018-2025年)》,持续强化土壤环境安全防控,推动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重点项目实施,西宁市七一路延长段铬污染场地修复治理项目已完成,原湟中鑫飞化工厂风险管控工程抓紧实施。安排专项资金支持付家寨区域铬污染地下水风险管控等土壤污染防治重点项目实施。西宁市启动“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以强化危险废物综合利用及社会源危险废物集中收集设施建设为重点,统筹布局利用处置设施,目前处置能力已达253万吨/年,基本满足全省需要。 结合乡村振兴战略,打好乡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攻坚战 印发《青海省农收区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8-2020年)》。持续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累计投入近22.5亿元,整治村庄和游牧民定居点4015个、占村庄总数的90%,7个市州实现了全覆盖。积极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创建,制定印发省级示范区建设指标,持续推进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环境教育基地“绿色细胞”工程创建,贵德县被命名为第三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持续推进小型生活垃圾高温热解处理技术,8个试点项目陆续建成投入试运营。 打好三江源头生态保护修复攻坚战,启动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示范省建设,加快实施三江源二期、祁连山等重大生态工程,提升生态保护建设成效。青海祁连山区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建设、青海祁连山区域生态保护红线勘界定标试点、青海祁连山区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环境状况本底监测与调查评估、青海祁连山区生态保护制度创新4个项目已完成招标工作,整体进入实施阶段。开展青海湖刚毛藻成因研究分析及初步治理项目,争取落实奖励资金对长江源区干流流域内的海西、玉树和果洛州部分地区予以定额补助支持。推进生态补偿机制建立,制定《长江源区流域水环境补偿实施方案》《关于长江源区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的协议》等,长江源区相关州县共同建立联防联控机制,探索建立湟水流域上下游补偿机制。 结合“绿盾”行动,打好自然保护区专项检查整改战 强化自然保护区问题监督整改,推动问题清单中5个问题完成整改。完成3批次355处人类活动遥感监测点位的实地核查,核查率100%。重点推进自然保护区85宗退出矿业权恢复治理监督检查和验收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专项行动使全省自然保护区违法违规现象得到遏制,达到了生态环境部“减存量、控增量”的目标要求。 打好废弃矿山环境治理战,编制青海省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统筹推进全省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积极督促矿山生态恢复治理,矿坑回填、边坡治理、矿渣平整、复土复绿等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
- 编辑:王虹
- 相关文章
TAGS标签更多>>
网站热点更多>>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