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旬老校友再回母校 向广汉中学捐出5万元助学金
四川新闻网德阳9月13日讯(陈函 记者 周鸿)“广中是抚育我的地方,我想在我有生之年,尽我微薄之力,帮助贫困学子完成他们的学业。”9月10日,93岁的老教授谢绪恺再次回母校——四川广汉中学,并拿出5万元作为助学金,帮助那些入学困难和需要帮助的同学。
谢绪恺是广汉中学初37班校友。1947年毕业于中央大学电机系无线电专业,1952年到东北工学院(现为东北大学)任教,是当年东北大学控制理论“第一人”。他给出了线性控制系统稳定性的新代数判据,成果令钱学森、华罗庚等学界巨擘拍案叫好。同时,还出版了接地气的《高数笔谈》。
向同学们发放助学金
广汉中学93岁老校友回母校
捐出5万助学金
9月10日下午,广汉中学初37班校友谢绪恺教授一行满怀深情地踏入广汉中学的大门,他们的到来,让第35个教师节显得更为特别。
往昔峥嵘岁月浮现在老人眼前,一幕幕,一帧帧,都滋润着老人的丹心。广汉中学校长尹贤述、副校长马洪国热情的接待了谢教授一行。谢绪恺边走边听,详细了解这些年来,母校经历的变化。
93岁谢绪恺再回母校
“广中是抚育我的地方,我想在我有生之年,尽我微薄之力,帮助贫困学子完成他们的学业。”老人语重心长道。谢绪恺介绍,他出生于贫困之家,“如果没有当初广汉人民2500块钱的路费支助,我根本没有办法完成自己的学业,更别说取得现在的成就和为国争光了。我永远记得这份恩情,立志,这份恩情,我会加倍偿还!我关心广中贫困学子,特意拿出5万元作为助学金,帮助那些入学困难和需要帮助的同学!”
他劝勉同学们说:“中国发展之快,赶超速度之快,世界震惊!中国的未来需要你们!”老人家还对同学们提出期望,希望同学们拥有永不磨灭的信心、远大的抱负,立志成为国家栋梁。
谢绪恺教授给学子分发助学金时,他紧紧握住学生的手,叮嘱学生:好好学习,早日成才。
他的研究成果
令钱学森、华罗庚等拍案叫好
谢绪恺是广汉中学初37班校友。1947年毕业于中央大学电机系无线电专业,被安排到上海民航局工作两年。
应聘来到东北后,1952年到东北大学(当时为东北工学院),历任电气工程系讲师,数学系副教授、教授,是当年东北大学控制理论“第一人”,并编著有控制科学早期教材之一《现代控制理论基础》。
1957年,中国第一届力学会议上,年仅32岁的青年学者谢绪恺,大胆假设,缜密论证,给出了线性控制系统稳定性的新代数判据,成果令钱学森、华罗庚等学界巨擘拍案叫好。
复旦大学1959年出版的《一般力学》中,将这个成果命名为“谢绪恺判据”,清华大学教授吴麒、王诗宓主编的教材《自动控制原理》将“谢绪恺-聂义勇判据”与世界公认的两大判据——“劳斯判据”和“赫尔维茨判据”并列,将原有的两大判据变成三大判据,国际控制学界第一次出现了以中国人名字命名的研究成果。
提起这次半个多世纪前的会议,谢绪恺至今仍然记忆犹新:“我所在的小组共5人,一位哈军工的老教授讲完后,我第二个发言,步入会场时不觉眼前一亮,钱学森先生在第三排正中赫然就座,其后一排偏右的是著名数学家秦元勋先生,我内心非常激动,在汇报自己在线性系统稳定性方面的一些探索时,渐渐进入角色。”
手写接地气的《高数笔谈》
他让高数变有趣
2015年,已年近90的谢绪恺,深感现行高等数学教材内容偏重演绎推理,学生学习起来倍觉吃力。他有一个朴素的心愿:写一本接地气的高数参考教材,让学生尽快地手握“高等数学”这块工科“敲门砖”。
手写22万字书稿,手绘100多张图表,10余次校稿……2016年12月,谢绪恺的《高数笔谈》出版了,虽然只有184页,却让人感觉沉甸甸的。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产实践,一本好的高数参考书,一定是学生一看就懂的。”谢绪恺坦言,为了使数学通俗化、接地气,他在书中也做了一些处理,他认为,数学教育不仅是传授定理公式,更重要的是传授思考方法。
这本书出版后,谢绪恺把全部的稿酬都用于购买这本书,赠送给学生、同事和同行们,还为学生们在书上题写了“自强不息、知行合一”的校训。
在完成了《高数笔谈》的出版工作后,谢绪恺教授笔耕不辍,努力为理工科学子打开一扇通往高等数学的大门,继续写作《高数笔谈》的姊妹篇《工数笔谈》,该书于2018年12月出版。
谢绪恺教授丹心育人的事迹被多家国家级媒体报道。2017年1月31日晚,谢绪恺获评2017年度感动沈阳人物。
(图由广汉中学提供)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标签:
- 编辑:王虹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