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版《钢的琴》登陆湖北卫视 李乃文寻生活真谛
36集年代情感电视剧《钢的琴》将于8月12日登陆湖北卫视长江剧场,每晚两集连播。2011年,张猛编剧并执导的电影《钢的琴》六大电影节展映,获奖无数。电视剧版《钢的琴》仍由张猛完成,张惠中、张猛分别任导演、编剧,从体量上相比,电视剧将比电影更为详尽细腻地讲述小人物陈桂林的故事。上世纪八十年代的重工业城市钢城,文艺青年陈桂林(李乃文饰)三考大学却名落孙山,最终接替父亲成为钢厂工人,他的独特气质同时吸引了两朵“厂花”吕淑娴、薛小菊(原雨饰)的注意,自此开始了陈桂林一生起承转合的命运纠葛。
张惠中张猛再造《钢的琴》 细节刻画穿透大时代小人物
2011年,由王千源、秦海璐领衔主演的电影《钢的琴》,讲述一位父亲为女儿的音乐梦想而不断努力,用钢铁为女儿打造一架钢琴的故事。通过小人物的幽默与艰辛,演绎一段感人至深的亲情、友情和爱情。电影中对人物情感的细腻把握以及小人物面对命运的无奈感,触动了无数人心中最深处的柔软。电影横扫第十四届电影华表奖优秀故事片奖、第二十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评委会特别影片奖诸多奖项,主演王千源凭借此片斩获第二十三届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相比电影版,电视剧版《钢的琴》剧情更为丰富,故事情节方面比电影版更为细腻详尽,不仅保留了电影中陈桂林的婚姻生活,还增加了青年陈桂林的恋爱往事,使得陈桂林这个经典的小人物形象更加立体。导演兼编剧张猛谈及电视剧版与电影《钢的琴》对比,说道:“电影只是一个大概3个月跨度的一个故事,电视剧完全是从1985年一直到2005年以后,一个20年跨度的故事。把电影《钢的琴》之前的每一个人物自身的特点,都在电视剧里面有了一个大的扩充。”
以上世纪80年代为时代背景,剧中每一处细节无不透露出浓浓的怀旧气息。
张惠中导演透露:“整个取景都是在鞍山、大连两地,也有在当年拍过电影《钢的琴》的那个景。但后来更多的景都是在大连拍的,大连有一个老工厂,老厂房、老厂区、老居民楼,为了表现那个年代嘛。”电视剧《钢的琴》辗转跨越陈桂林(李乃文饰)从青年到中年的数十年人生,经历高考失利、婚恋生子、钢厂下岗、自主再就业,在时代浪潮中面临一次次人生抉择。导演张惠中说:“我们创作的初衷是希望观众不要忘掉那个年代,不要忘掉我们走过来的那个过程,带有一种怀旧的那种感觉。那个时候生活节奏没有现在这么快,那时只要把你自己的生活过好,用今天的话讲,把你自己的梦想找准。其实真正的梦想就在于你怎样面对生活,是不是把穷日子要过好,过得有滋有味。整个这部戏当中,这一群人他们的生活,就是把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并不富裕的生活,过得很扎实、过得很充实,也在不停拼搏。”
李乃文演绎“陈桂林”的幸福生活 “比王千源幸福演得淋漓尽致”
踏实工作、简单生活,相比电影带来的无奈和遗憾,电视剧《钢的琴》用平实的基调和风格,传递出平淡的真实感。没有跌宕起伏、荡气回肠的情感宣泄,陈桂林(李乃文饰)及其身边的家人、朋友,在生活的大事小情、鸡毛蒜皮里喜怒哀乐,享受平淡、追寻幸福。一如演员李乃文给人的感觉,看似平淡,实则表演不着痕迹、重在细节。将这种平淡融入陈桂林身上,用实实在在打动观众。“我非常喜欢《钢的琴》电影,”遇上“陈桂林”,李乃文表示更多的是惊喜:“哎呦,那我捞着了!我比王千源幸福多了,因为有整个电视剧让我痛痛快快演,很过瘾,淋漓尽致地把陈桂林演了一遍。”
“反映普普通通老百姓生活的戏,还是要尽量多一些符合角色的人。”张惠中导演谈及自己的选角标准和缘由:“不要单单追求说他有名,他有收视率,我觉得收视率在于他演的角色是不是对路子,在于这段生活演绎得是不是观众觉得真是那么回事,那可能我们追求的是后边这部分。应该让他像这个人,应该他是这么回事,让观众不怀疑他。”而对于不可避免地提及王千源与李乃文的比较,导演张惠中也有自己的一番见解:“王千源在电影中的角色更多的表现的是,除了幽默以外还有很多无奈;李乃文把这个角色演绎地从小到大一直是很乐天。无论苦、无论贫穷,无论面对家庭矛盾还是社会矛盾,他都很乐观。也让每一个人思考该用什么样的态度面对生活、面对爱情、面对家庭、面对孩子、面对老人。”
历人生境遇,品生活百味,8月12日起湖北卫视长江剧场,《钢的琴》致敬平凡生活中的不凡。
- 标签:
- 编辑:王虹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