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煤炭

尉氏县洧川镇:产业花开富农家

  近年来,尉氏县洧川镇始终把产业发展作为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的主要抓手,通过准确把脉镇情、主动对接市场、量身打造脱贫产业等方式,逐步形成了“输造结合、统分结合、点面结合”的产业帮扶新机制,使产业发展真正成为贫困群体增收致富的“金钥匙”。

  把准镇情,理清产业扶贫新思路。

  日前,该镇仓李村大蒜田里的大蒜刚刚收完,该村的村干部便开始与群众签订今年的土地流转协议。今年,这个村大蒜种植面积扩大至300余亩,涉及土地流转的农户达50余户。“土地流转给种蒜大户,每亩土地每年租金800元,这样的收益当然划算。”刚从武汉、郑州等地务工回家回乡的村民,爽快地在土地流转协议上签了字。

  该镇人均耕地不多,受制于耕地面积和其他原因,一直以来,这里的产业发展还有一定的难度。镇领导班子在调研中发现,全镇6万人口中有40%的人在外务工,留守在家的村民大多老年体弱,自身“造血”能力较差。

  如何变产业发展劣势为优势?该镇综合土地特性和劳动力实际情况等因素,通过对产业的筛选和实地考察,最终把发展优质农作物种植,作为强镇富民的主要产业。

  就这样,大蒜、土豆、大棚蔬菜、中药材、油菜等种植和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既能够把集中连片的土地有效利用起来,还可以为留守村民和贫困群众提供劳动强度低的就业岗位。

  对接市场,提升产业扶贫含金量。

  近日的一个清晨,湾里河村的蔬菜基地内,前来采购蔬菜的商贩络绎不绝,这个基地已经成为镇区和周边乡村超市及农贸市场的蔬菜供应点之一。

  “在产业发展中,最忌讳盲目跟风,只有以市场需求为指引,才能让产业发展更具活力。”该镇镇长陆向东说,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一方面城镇人口不断增多,农副产品需求随之增大;另一方面大量村民洗脚上岸,使得农副产品供给出现短缺,特别是蔬菜瓜果,更是成为市场的需要。

  市场的需求就是产业发展的方向。该镇积极发展蔬菜种植大户2000余户,仅湾里河村建成的500余亩蔬菜基地,就搭建大棚30余座,该村贫困户何民就是受益者之一。去年初,他在镇政府的帮助下从银行获得2万元贴息贷款,在基地内承包了一个蔬菜大棚,一年多下来仅蔬菜种植就增收10000余元。

  蔬菜基地的农产品畅销,直接带动贫困户增收。该基地通过产业信贷、土地入股、资金入股和吸纳劳力等方式,带动30余户贫困户实现脱贫。

  因户施策,增强产业扶贫辐射力。

  每天上午,该镇湾李村以往曾是贫困户的尚彩红,在料理好家务后便来到附近的一家企业上班,一天工作不足8个小时,每月至少2000元的收入。这份既可照看家,又可增收入的工作让她感到满足,“外出务工一没有技术,二要照料家中老人和小孩。如今,有了镇、村干部的帮忙,在家门口就能够就业,顾家、赚钱两不误。”

  “针对镇内外务工人员多、人脉广的优势,我们不仅要引导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开办企业,还要加大对贫困户技能培训力度,让贫困户实现就近上岗、就地脱贫。”该镇党委副书记曹卫军在全镇产业扶贫推进会上如是说。目前,该镇已为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80余个。

  在产业发展过程中,该镇还综合贫困户致贫原因,因户施策带动贫困户参与产业发展;针对耕地少、家底薄,不宜发展农业产业的贫困户,就大力实施就业培训送岗到户;针对有创业意愿的贫困户,便提供创业指导和信贷支持;针对有一定产业基础的贫困户,就在政策、金融、技术等方面全力支持贫困户扩大产业规模。

  宜商则商、宜业则业、宜农则农,有效增强产业扶贫的辐射力和覆盖面,使更多贫困群体共享产业发展带来的红利。目前,该镇已先后带动帮扶100余户贫困户参与产业发展,实现户均增收2000余元。

  当谈起这项工作,该镇党委书记姜盘石说:“没有产业脱贫,就无法打赢脱贫攻坚战。我们要按照‘全产业发展、全要素融合、全责任压实’思路,积极构建‘短期能增收、长期能致富’的产业扶贫新模式,切实以形成‘村村有产业、家家有项目、户户有门路’的脱贫路径,将产业发展受益面向在册贫困人口覆盖,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使产业扶贫真正成为贫困户的摇钱树、致富树、小康树。”(尉氏县委宣传部 孙俊旗 供稿)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