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煤炭

煤炭行业的困局与出_煤炭技术杂志

当前中国每年生产全球近一半的煤炭、消费全球一半以上的煤炭,减排压力巨大。国内煤炭市场57亿吨产能面对的是不到40亿吨的市场需求,全行业上千家企业几百万职工、5.4万元总资产和3.7万债务,2015年总利润仅440亿元,行业陷入低谷。

如何解困

从我国煤炭行业的实际情况看,必须将去杠杆、去主体与去产能有效结合起来,才能有效化解供过于求问题。

煤炭企业的高速扩张不仅仅在煤炭资源收购和产能扩张上,还进行了产业链纵向或其它产业横向的扩张。仍以蒙西鄂尔多斯地区为例,当地大中型煤矿建设投资基本能够控制在200元/吨以下,按80%借贷资金、12%的财务成本大致估算,达产后每生产1吨煤分摊的财务成本应该在20元以下。而实际情况是,部分杠杆率高的企业每吨煤分摊50元甚至更高的财务成本。在2013年煤炭行业拐点出现前,煤质好一点的矿吨煤毛利润达百元以上,可以覆盖高额财务费用支出。而市场下行后,毛利润率逐步下降,同时销售量下降导致吨煤分摊的财务费用增加,企业付息压力日益增加。尽管商业银行2015年以来对煤炭行业贷款普遍采取了降息措施缓解企业付息压力,但煤炭行业贷款不良压力也在逐步提升。同时,存量债券、信托以及各类理财等产品兑付压力也在逐步增加,煤炭行业的金融风险正在持续发酵中。

在煤炭行业中取两个样本对比资产负债率水平,一个是A股煤炭行业上市公司;另外一个样本是近年在国内公开发行债券的煤炭企业(剔除上市公司),以国内大中型煤炭企业为主。可见,上市公司股权融资渠道相对通畅,负债率整体水平要低于煤炭行业平均值和非上市的大中型煤炭企业平均水平。而非上市的大中型煤炭企业融资还主要依赖于贷款。

煤炭企业负债比例过高、债权分散,以及部分企业持续亏损后很有可能出现资不抵债,都提高了后续产业并购重组的实施难度。

据煤炭工业协会数据,全国90家大型煤炭企业(产量占全国煤炭总产量的69%)2015年利润总量仅5元,同比下降约91%,国内煤炭整体行业的亏损面达到95%。36家煤炭类上市公司2015年前三季度平均销售净利润率仅1.83%,包括中煤能源(601898,股吧)、大同煤业(601001,股吧)、平煤股份(601666,股吧)、陕西煤业等大型煤炭企业上市平台在内的20家上市煤炭企业净利润为负。

而2013年始,随着中国经济由重化工化阶段向工业化后期转型,国内能源需求增速大幅下降,加上环保压力,煤炭消费总量从2014年开始出现负增长,进入产能集中期的煤炭行业受到双重冲击,市场价格持续回落,秦皇岛5500大卡山西优混平仓价从2012年末的600元/吨的水平降至2015年末的360元/吨左右,降幅达40%。

尽管2016年一季度煤炭价格略现回升,但也只是在美元加息步伐暂缓、美元指数阶段性调整,引发全球大商品价格上涨预期和库存回补需求,因而带动了大商品期货和现货市场的短暂上涨。在煤炭市场供需格局发生根本性改善之前,难以形成趋势性回升。

仅从市场角度看,煤炭行业必须淘汰部分落后产能包括以下几类:一是生产规模小、保有储量低的煤矿;二是生产成本偏高的煤矿;三是高灰、高硫或低热值的动力煤矿,以及洗出率低、粘结指数低的炼焦煤矿;四是洗选运输等配套条件较差的矿区。在产业集中度较低的现状下,上述落后产能难以主动出清。一些小煤矿、劣质煤资源矿,由于安全环保投入不到位,或当初没有银行愿意放贷因而杠杆率很低,在当前大型矿、优质资源矿普遍陷入亏损时反而还能凭借低成本略有盈利。

但是,在目前行业整体低迷的背景下,潜在并购标的的高杠杆率往往令并购主体望而止步,很多潜在并购主体也已经无力支撑因并购活动新增的财务费用支出。因此,要推动产业并购,必须辅以“去杠杆”措施,首先将优质并购标的的部分债权转为股权,优化其资产结构和现金流,再充分利用上市公司增发等股权融资渠道,降低并购活动中的债权融资比例,推动煤炭产业并购重组和产业集中度的提升。

尽管山西、内蒙、河南、贵州以及陕西等煤炭主产区多次推动区域内的煤炭产业整合,但目前我国煤炭行业产业集中度仍远低于电力和油气行业。2012年前8家煤炭企业市场占有率仅35.9%,远低于美国的65.5%。2015年更是略有回落。

另一方面,洁净煤技术推广是重要方向。

当前煤炭行业产业集中度低,既阻碍当前行业限产保价的实施,又为后续的并购重组留下较大运作的空间。

煤炭清洁化利用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渠道实现:一是提高原煤入洗率,降低煤炭进入使用环节时污染物的含量;二是逐步提高燃煤机组环保标准,降低污染物排放水平,现有的政策是全国新建燃煤发电机组平均供电煤耗低于300克/千瓦时,东部地区新建燃煤发电机组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基本达到燃气轮机组排放限值,未来的标准可能更为严苛;三是逐步扩大IGCC、CCS等技术的应用。

即使是今后国内能维持40亿吨以上的煤炭消费量,以当前57亿吨的产能、2~3亿吨的进口能力,市场仍然供过于求,去产能是唯一途径。而在煤炭、钢铁、水泥以及电解铝等几大产能过剩行业中,煤炭行业由于就业人数多,涉及主产区地方和众多金融机构的利益,晋陕蒙等主产区还牵扯企业互保以及民间借贷等问题,因此,去产能过程将极为复杂和。

在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煤炭仍将在我国能源产业中处于根位,只有去产能、去主体和去杠杆三管齐下,才有可能走出当前的困局,但从长远看,煤炭行业要实现持续发展,还需倚靠洁净煤技术的发展和推广应用。

2000年前后中国开始进入资源和能源消费强度最大的重化工化阶段,煤炭需求快速增长,拉动煤炭价格的上涨,在行业高利润率吸引和地方助推下,大量社会资金以股权或债权等形式涌入煤炭采掘业,收购资源、扩大产能。2008~2015年期间,国内原煤实际产能净增25亿吨,实际产能达到57亿吨。

最后,企业杠杆率普遍偏高。

面对销售价格的节节下降,煤质差、吨煤成本高的煤炭企业率先亏损,但随后优质煤资源开采企业也纷纷沦陷。以位于蒙西的鄂尔多斯(600295,股吧)地区煤矿为例,当地产能在120万吨以上矿井的吨煤直接生产成本基本能在50元以内,加上税费、折旧以及费用摊销,少量煤矿完全成本能控制在100元/吨以下,部分煤矿能控制在120元/吨以下;2015年8月末当地5200大卡原煤坑口价大致在137元/吨(不含税),因此当地少量热值较高、成本控制得力的煤矿销售尚有微利,但大量低热值煤矿已经亏损或减停产。到2015年年末,当地5200大卡原煤坑口价(不含税)已经降至100元以下,只有少数成本控制得力的高热值原煤开采企业能维持盈亏平衡,部分煤炭企业能维持现金正常流转,大部分企业经营困难。

其次,产业集中度相对偏低。

目前国内上千家煤炭企业格局大体上呈型分布。已投产的原煤产能超过2000万吨的36家煤炭企业大部分为地方国资委所属煤炭企业,企业效益与当地经济发展和稳定就业息息相关,这也是造成煤炭行业产业集中度难以大幅提升的一个重要原因。

要彻底出清这些落后产能,必须通过产业并购重组“去主体”,让质地较优的大中型煤炭企业去并购优质资源标的,进而挤压落后产能,即在“去主体”的过程中实现“去产能”。煤炭产业并购主要沿几个方向:一是位于行业中高层的大型煤炭集团向下收购一批中低层企业;二是产业链下游的火电企业向上延伸收购煤炭企业,提高煤-电一体化程度;三是能源类上市公司利用股权融资便利性收购煤炭企业。部分在煤种、煤质、储量、规模和管理方面具有比较优势的中小煤炭企业有望成为潜在并购标的。

首先,供过于求价格持续走低。

一方面,去产能、去主体和去杠杆须相辅相成。

文邓艳陈德胜

提高煤炭应用领域的排放标准,将加快高灰、高硫以及低热值的劣质煤炭资源企业率先出局,有利于整个产业的优胜劣汰。

问题重重

煤炭行业整体负债规模保持两位数的高速增长,拉动了煤炭产能的高速扩张,同时也推动煤炭企业资产负债率的普遍升高。

(作者均供职于中国民生银行(600016,股吧)公司与投资银行事业部)

文章来源于《能源评论》杂志

鉴于煤炭企业关系到主产区各级地方财政收入和就业问题,牵扯各类金融机构,涉及采矿权主体变更问题,部分区域还有互保问题,因而整个产业去杠杆、去主体、去产能过程将较为复杂。由于煤炭企务中银行贷款占比较大,银行债转股政策的推出,在并购个案上或有的促进作用,但大面推进难度很大。

从长远看,煤炭行业要持续发展,还需倚靠洁净煤技术的发展和推广应用。煤炭消费峰值到来的时间与煤炭清洁利用的程度有关系。如果煤炭清洁利用实现快速发展,那么煤炭消费峰值到来的时间就可能向后推迟。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