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石油

中石油事件处理公告中石油吴恩海简历

  “为人耿直坦率,疾恶如仇,从不趋炎附势,洁身自爱,风度优雅,慎思敏行,事必有成,益必利于国

中石油事件处理公告中石油吴恩海简历

  “为人耿直坦率,疾恶如仇,从不趋炎附势,洁身自爱,风度优雅,慎思敏行,事必有成,益必利于国。他用人唯贤唯才,教人务实务本。”

  “为人之道,贵在立志、立信、立行。立志即立报国大志;立信即讲信用,有自信,忠于自己的志向;立行即要有行动,不尚空谈,踏实工作。”

  朱亚杰,1914年12月4日出生于江苏兴化中堡镇中石油事件处理公告,他的青少年时期,正值国家内忧外患、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他在扬州中学接受了先进的理想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科学救国”的理想日益形成,并对燃料化工和能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当他要直升高中时,苏北一带经济怠滞影响家庭,父母劝他辍学回乡,但他却表达了求学成才的渴望:“只要供我上学,将来家中祖产片瓦分田不要。”青年时期的理想与抱负奠定了他为祖国奉献的传奇人生。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将侵略的魔爪伸向华北。1934年,朱亚杰高中毕业考入清华大学化学系。他一边发愤学习,一边积极参加解放先锋队。1935年12月9日凌晨,他满怀救国热情中石油吴恩海简历,随数千名大中学生走上街头,参加了震惊中外的“一二•九”运动。作为队伍的交通员,他目睹了斗争的壮烈,更深刻地理解了要做一番大事业报效祖国,必须不怕牺牲自我。呐喊的声音、救国的脚步坚定了他科技报国的选择。

  1937年,朱亚杰随校南迁就读于西南联合大学,次年获得化学系理学学士学位。1946年他考取了当时教育部冶金项目公费出国留学生的第一名,而后远涉重洋,成为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化学工程专业的研究生。

  1950年9月,朱亚杰受聘担任副工程师的英国西蒙卡夫化工厂设计公司赏识他的才能,许以“高薪续聘10年,并负担全部家属赴英费用”的承诺。但他归心似箭,于1950年11月回到新中国,在清华大学化工系任教。很快,他与侯祥麟共同主持,自主研制了我国第一个石油产品添加剂——润滑油降凝剂,为新中国化工事业发展立下首功中石油事件处理公告。

  1952年12月,朱亚杰参与了北京石油学院的筹建工作,还在清华大学任教的他,有空就往九间房的新校址跑,对建校初期的专业设置、教学计划、课程安排乃至购置的教学设备教材等都倾注了大量心血。师生们亲切地“任命”他为“不管部部长”,即暂时找不到人管的,都请他帮助,而他也总是事事关心、亲力亲为。他受命创建了我国第一个人造石油专业,担任人造石油教研室主任,为新中国石油工业培养了一批优秀的石油科技专门人才。

  朱亚杰担任系主任的石油炼制系人才济济,教学科研成果丰硕中石油事件处理公告。1963年10月,他担任北京石油学院副院长。学院迁往东营后,在十分困难的条件下,他依然从石油工业对人才迫切的需要出发,重视教学质量管理和科学研究。

  如何让石油高等教育尽快走向正轨并大幅提高层次,古稀之年的朱亚杰心急如焚。他置自己的病痛于不顾,呼吁求援中石油事件处理公告,四处奔波,终于获准在北京石油学院原校址内建立研究生部。从一纸批文到办成实体,中间有着太多的艰难。为了争取有限的办学空间,年事已高的朱亚杰曾拄着拐杖,挡在要把办学土地挪作它用的推土机前据理力争。功夫不负有心人,研究生开学典礼如期举行。创建华东石油学院北京研究生部,是他参与的第三次重大创业,也奠定了今天中石大的办学基础。

  作为能源化工专家,朱亚杰提出了“我国经济腾飞,需能源先行,能源为支柱”的思路,对我国能源政策的制定、实施起到了重要的参考作用。他长期从事煤、页岩、石油等可燃矿物化工综合利用方面的科研工作中石油吴恩海简历,开展粉煤和油页岩流态化低温干馏研究,主持鲁奇低温干馏炉的恢复设计和改进及褐煤空气氧化制腐植酸试验,指导油页岩热解和组成结构关系、太阳光催化水解制氢、固体化石燃料超临界萃取等研究项目,均取得成果。

  在为加快石油的发展利用而殚精竭虑的同时,他更为人类的生存环境和未来的能源问题而忧深思远。他是中国能源研究会的创始人,1983年组织能源研究会的百余位专家撰写了《中国能源研究报告》,对能源危机的建议逐条论证。他上书国务院,建议将新能源研究列入国家计划。他在1990年主持了我国第一个新能源国家攻关计划,为“九五”以后我国氢能和可再生能源研究奠定基础,促进了我国氢能技术的发展。

  在他的指导下,石油大学氢能源科研组开拓了硫化氢脱硫制氢的新工艺,完成了小型脱硫工艺装置试验。

  “做学问,首先是做人中石油吴恩海简历。”这是朱亚杰对他的研究生常说的一句话,也是他一生追循的为业之道、为人之道。他对青年人的成长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常告诫学生三条:“第一,学习时一定要打好基础,如果没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就无法解决实际问题。第二,知识分子做人要坚持独立思考中石油事件处理公告,不能盲目崇洋媚外。第三,要有强烈的爱国思想,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不能事事考虑个人前途、个人利益。”

  “松竹梅品格皆备,才学识集于一身。”这是长期与他共事的同志们对他的评语。许多人问过朱亚杰,几十年如一日这么拼,为的是什么?他的回答只有四个字:“国家需要。”这四个字坚毅笃定,又因他多年来的矢志奋斗而深沉厚重。

  1996年病重期间,朱亚杰依然十分关心研究生的培养和科研工作,对每一个学生的毕业论文都严格把关,逐字逐句修改。病危之时,他指导的博士生刘晨光出国进修前来看望,朱亚杰插着呼吸机管子不能说话,但仍艰难地用笔书写在纸上,一再嘱咐刘晨光要早日学成归来报效祖国……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