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能源经济

经济学考研有前途吗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能源经济大赛获奖

  应用经济学是“经世济民”之学,是与社会经济实践联系最为密切的学科,对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改善民生福利等具有重要意义

经济学考研有前途吗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能源经济大赛获奖

  应用经济学是“经世济民”之学,是与社会经济实践联系最为密切的学科,对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改善民生福利等具有重要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应用经济学学科为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了重要贡献。随着中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应用经济学学科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将肩负更大的责任和使命。本文将回顾应用经济学学科的演进脉络经济学考研有前途吗,就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分布状况和应用经济学自主设置二级学科情况及特点进行分析,并对应用经济学学科发展前景进行展望,对应用经济学学科未来发展提出若干建议。

  应用经济学是“经世济民”之学,是与社会经济实践联系最为密切的学科,对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改善民生福利等都具有重要意义。一般认为,应用经济学是指运用理论经济学的基本原理研究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各个专业领域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运行规律和机制,或对非经济活动领域进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分析而建立的各个经济学科。在我国现行的学科分类中,应用经济学是经济学门类下与理论经济学并列的一级学科,下设若干二级学科。而在国际上多数的学科分类中,经济学下并未设置应用经济学分支学科。有必要指出的是,任何一个学科领域事实上都是既包括理论又包括应用,理论经济学具有很强的应用价值,应用经济学也具有很强的理论色彩。故而,部分学者对于“应用经济学”这一名称的科学性有所质疑,同时对于应用经济学这一学科的设置也提出了不同的讨论意见。

  我国应用经济学学科发端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主要学习借鉴欧美模式。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到改革开放以前,主要效仿苏联模式,期间因“文化大”影响,学科发展一度处于停滞状态。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应用经济学学科不断发展壮大,不但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了一大批硕士、博士等高层次人才,而且在中国经济各领域运行规律研究和实践探索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为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了重要贡献。随着中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应用经济学学科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肩负更大的责任和使命。

  19世纪后半期,西方应用经济学知识和理论开始在中国传播,其传播者有两类,一类是曾经到过西方的中国人,另一类是在华传教士。19世纪末20世纪初,伴随京师大学堂等新式学校的建立,我国出现了应用经济学学科。1912年,政府颁布的《大学令》确立了文、理、法、商、医、农、工“七科之学”。其中,法科分为法律、学、经济学三门,商科分为银行学、保险学、外国贸易学、领事学、税关仓库学、交通学六门。这种科目划分是参照国外经验及经济实践进行的,并未考虑各学科发展。参照我国目前的应用经济学学科分类,当时的应用经济学大致涵盖了财政学、金融学、产业经济学、国际贸易学、区域经济学等领域。从五四运动以后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据有关学者统计,有1000多本应用经济学领域的著作(包括自撰作品和译著)在国内出版,内容涵盖应用经济学的各个方面。与此同时,应用经济学的学术机构、团体、期刊以及留学、学者互访等形式的中外学术交流活动也都已经出现。

  1949—1966年,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文化大”开始之前,是应用经济学的初步发展阶段。当时,应用经济学被称作部门经济学,这个称谓是从苏联引入我国的。参照苏联的学科分类,我国建立了工业经济学、农业经济学、商业经济学经济学考研有前途吗、物资经济学等部门经济学。部门经济学的学科设置与国家专业化职能部门相对应,即国家的每个专业部(如财政部、物资部等)都对应地存在一个部门经济学的分支学科,主要研究该部门的经济运行规律及计划管理,具有浓重的计划经济色彩。

  1966—1978年,即“文化大”开始到改革开放之前,是应用经济学的停滞发展阶段。“文化大”期间,财政学、金融学、工业经济学、贸易经济学等应用经济学学科的理论研究整体陷入停滞和萎缩状态;许多财经院校以及应用经济学相关专业停办,完整保留办学资格的财经类本科院校仅剩辽宁财经学院(东北财经大学的前身)一所。

  1978—2017年,即实行改革开放以后到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前,是应用经济学的快速发展阶段。这一时期,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应用经济学在持续反思、吸收、借鉴和创新中逐步发展壮大,实现了由传统的部门经济学向现代应用经济学的转变;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应用经济学研究生培养体系,为国民经济各领域输送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涌现出一大批一流专家学者,极大提升了应用经济学学术队伍的规模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质量和水平;对宏观经济运行、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财政体制改革、货币政策、产业政策、国际贸易等各经济领域中的重大问题积极开展理论、实证和政策研究,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为政府部门的政策制定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指导和智力支持。此外,在学术机构、团体和期刊建设以及中外学术交流等方面也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

  党的十九大召开以后,应用经济学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的提出等,都对应用经济学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在此背景下,中国应用经济学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加快推进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并着力构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应用经济学。

  从学科建设的角度看,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到改革开放之前,我国高校并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学科建设,当时高校主要是进行专业建设而不是学科建设,我国的学科体系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建立学位制度和发展研究生教育的过程中形成并逐步完善的。在1980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以后,我国先后制定、修订过四次研究生学科专业目录,我国研究生培养的应用经济学学科范畴也随之经历了不断演变的过程。

  1983年颁布的《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授予博士和硕士学位的学科、专业目录(试行草案)》,共设置哲学、经济学等10个学科门类,63个一级学科,638种专业(相当于二级学科),其中包括24种经济学专业。1990年颁布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增设军事学门类,设置11个学科门类、72个一级学科、620种专业和34种试办专业,其中包括27种经济学专业。这两版学科专业目录在经济学门类下均只设置1个经济学一级学科。有必要说明的是,虽然这两版学科专业目录均未设置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但是其中列出的国民经济计划与管理、财政学、货币银行学、保险学、国际金融、工业经济、农业经济、商业经济、物资经济、国际贸易、运输经济、投资经济、技术经济、数量经济学、旅游经济、消费经济、信息经济、城市经济、国防经济等专业均属于应用经济学学科范畴。

  1997年修订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增设管理学门类,设置12个学科门类、89个一级学科、386个二级学科。该版学科专业目录按照“科学、规范、拓宽”的基本原则以及“规范和理顺一级学科,拓宽和调整二级学科”的工作目标,对之前的学科专业设置进行了调整,并首次在经济学门类下设置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两个一级学科,同时在适应经济学学科发展的自身规律,以及充分估量应用经济学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和不足的基础上,对应用经济学二级学科也做出了较大幅度调整。

  这改变了过去过分强调“专业对口”的教育观念,不仅有利于该学科的更快发展,而且能更好地为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建设服务。

  调整后的应用经济学共设置国民经济学、区域经济学、财政学(含税收学)、金融学(含保险学)、产业经济学、国际贸易学、劳动经济学、统计学、数量经济学、国防经济10个二级学科。

  2011年修订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增设艺术学门类,设置13个学科门类、109个一级学科。该版学科专业目录继续在经济学门类下设置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两个一级学科,但是不再设置具体二级学科,二级学科由学位授予单位在一级学科授权权限内自主设置。此外,该版学科专业目录中,统计学由应用经济学下属二级学科升格为理学门类下一级学科(可授予理学、经济学学位)。

  从198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及其授权点开始,我国不断建立健全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应用经济学博士、硕士学位授权体系。截至2020年,我国共有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74个和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个,以及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86个和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个(涉及16个学位授予单位)。

  从博士学位授权点获批时间看,1998年,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东北财经大学等8所高等学校,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获得全国首批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此后,2000年增加2个,2003年增加3个,2006年增加9个,2011年增加28个,2013年增加3个,2015—2020年连续六年分别增加4个、2个、9个、3个、1个和1个(见表1)。

  在4个应用经济学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中,除了国防大学获得国防经济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的时间未公开之外,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于1981年获得财政学(含税收学)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于1986年获得金融学(含保险学)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陕西师范大学于2006年获得国民经济学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从硕士学位授权点获批时间看,186个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均在2006年以后获批,其中,2006年20个,2011年100个,2013年3个,2015年2个,2016年10个,2017年44个,2018年6个,2020年1个。在获批的20个应用经济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中,1998年2个,2003年6个,2006年12个。

  1986—1987年、2001—2002年、2006年,我国先后三次组织国家重点学科评选工作。经过这三次评选,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南开大学、厦门大学4所高校的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均入选国家重点学科名单;东北财经大学、复旦大学、暨南大学、辽宁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5所高校各有2个应用经济学的二级学科入选国家重点学科名单;北京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上海财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等16所高校各有1个应用经济学的二级学科入选国家重点学科名单;东北财经大学、江西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3所高校各有1个应用经济学的二级学科入选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名单。

  2017年9月,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联合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和辽宁大学6所高校的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入选首批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

  2017年12月,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公布了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评估结果显示,在参评的155所高校中,有15所高校的应用经济学获评A类,进入全国前10%行列。其中,3所高校的应用经济学获评A+档,位居全国前2%行列;4所高校的应用经济学获评A档,位居全国2%—5%行列;8所高校的应用经济学获评A-档,位居全国5%—10%行列。

  在现有的74个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中,有高等学校73所、科研机构1所;在现有的4个应用经济学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中,有高等学校2所、科研机构2所,分别是陕西师范大学、国防大学和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下文对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分布状况进行简要分析。

  74个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分布在全国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其中,北京学位授权点最多,有12个,占比为16.22%;其次是上海,有8个,占比为10.81%;之后是江苏、湖北和广东,各有5个,占比均为6.76%;值得关注的是,在学位授权点数量最多的5个省(直辖市)中,除了湖北是中部地区的高等教育大省之外,其余4个均是东部地区的经济发达省份或直辖市;在尚无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的5个省(自治区)中,除了海南之外,贵州、宁夏、青海、4个省(自治区)均处于西部地区(见表2)。

  在74个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中,以综合类院校和财经类院校为主,其他类型院校和科研机构为辅。其中,综合类院校数量最多,有39所,占比为52.70%;其次是财经类院校,有18所,占比为24.32%;再次是理工类院校,有9所,占比为12.16%;最后依次是师范类院校、农林类院校、军事类院校、科研机构,分别有4所、2所、1所、1所,占比分别为5.41%、2.70%、1 35%、1.35%(见表3)。

  在74个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中,以部属高校和地方高校为主,且部属高校多于地方高校,两者比例约为4∶3。其中,教育部直属高校数量最多,有38所,占比为51.35%;其次是地方高校或地方科研机构,有30所,占比为40.54%;再次是国务院侨务办公室直属高校,有2所,占比为2.70%;最后,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各有直属高校1所,占比均为1.35%(见表4)。

  在74个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中,以“双一流”建设高校为主,占比超过七成,在非“双一流”建设高校中,又以财经类院校数量最多。其中,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最多,有28所(其中3所为B类),占比为37.84%;其次是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有25所,占比为33.78%;之后是非“双一流”建设高校,有20所(其中13所为财经类院校),占比为27.03%;最后是科研机构,有1所,占比为1.35%(见表5)。

  为加快适应人才需求变化,克服学科设置僵化的弊端,自2002年起,国家允许具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的学位授予单位,可以在该学科下自主设置二级学科。2011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二级学科自主设置实施细则》(教研厅〔2010〕1号)规定,学位授予单位可在本单位具有博士或硕士学位授权的一级学科下,自主设置与调整授予博士或硕士学位的二级学科。在此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学位授予单位开始自主设置二级学科,应用经济学的学科体系由此日益扩大。

  通过对教育部公布的《学位授予单位(不含军队单位)自主设置二级学科和交叉学科名单》进行统计分析,截至2020年6月30日,全国共有59个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学位授予单位(其中,37个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22个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自主设置了147个二级学科(涉及80个种类)。从整体来看,应用经济学自主设置二级学科具有以下四个特点:

  除国防大学(军队单位)之外,我国现有的259个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中,仅59个拥有自主设置的二级学科,占比为22.78%。其中,在73个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单位(不含国防大学)中,仅37个拥有自主设置的二级学科,占比为50.68%;在186个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单位中,仅22个拥有自主设置的二级学科,占比为11.83%。

  在59个学位授予单位中,有7个学位授予单位(其中财经类院校5所)自主设置的二级学科数量在6—9个之间,占比为11.86%;8个学位授予单位自主设置的二级学科数量在3—5个之间,占比为13.56%;19个学位授予单位自主设置的二级学科数量为2个,占比为32.20%;25个学位授予单位自主设置的二级学科数量为1个,占比为42.37%(详见表6)。

  在80个种类自主设置的二级学科中,参与设置的学位授予单位数量超过10所的仅有金融工程(学)、保险学2个学科,合计占比为2 50%,其参与设置的学位授予单位数量分别为17所、16所;参与设置的学位授予单位数量在5—10所的仅有法律经济学、税收学、投资经济(学)3个学科,合计占比为3.75%,其参与设置的学位授予单位数量分别为8所、5所、5所;参与设置的学位授予单位数量在2—4所的仅有城市经济学、房地产经济学等14个学科,合计占比为17.50%;参与设置的学位授予单位数量为1所的有产业组织学、发展经济学等61个学科,合计占比为76.25%(见表7)。

  一是与管理类学科的交叉融合,比如公司财务战略与管理、人力资源开发与人才发展、公共经济与管理等二级学科;二是与法学类学科的交叉融合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比如国际法律与经济、法治经济学、法律经济学等二级学科;三是与教育类学科的交叉融合,比如教育经济学;四是与文学类学科的交叉融合,比如商务英语研究、商务外语研究等二级学科;五是与理学类学科的交叉融合,比如数理金融学、金融数学与金融工程、经济数学等二级学科;六是与工学类学科的交叉融合,比如技术经济学、金融科技、互联网金融等二级学科;七是与农学类学科的交叉融合,比如农业经济学、农村经济学、农村转型经济学、贸易经济(粮食经济)等二级学科。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我国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作为始终与时代同呼吸、与国家共命运的中国应用经济学,在这一新的历史进程中,将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同时也将肩负新的历史重任。科学的理论是实践的指南,没有中国特色的应用经济学,将难以读懂未来十五年乃至更长远时期的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也不能更好地为中国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提供学术支持和理论支撑。新时代的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呼唤着中国应用经济学的新发展,同时也将为中国应用经济学的发展提供更为肥沃的土壤。可以预见,在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伴随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历史进程的推进,中国应用经济学将迎来高质量发展的黄金时期经济学考研有前途吗。

  应用经济学具有突出的开放性和演化性特征。受学科自身发展逻辑、社会需求变化以及学科设置制度等因素影响,应用经济学学科体系将处于持续演化过程中,并产生更多新的分支学科。从学科自身发展逻辑看,应用经济学学科细分是学术分工的结果,也是学科发展的必然。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高度复杂化、专业化,向学术界提出了在某一分支领域内进行细化研究(包括运用单一学科理论与方法进行研究,以及运用多学科理论与方法进行交叉研究)的要求,而随着该领域知识的持续生产、创新和积累,并发展到在科学层面上形成相对稳定且独立的知识体系时,就会产生新的应用经济学分支学科。从社会需求变化看,由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新现象、新问题持续涌现,应用经济学会不断出现新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畴,这为应用经济学诞生更多新的分支学科提供了现实基础。比如,随着数字经济时代的来临,大数据以及基于大数据的人工智能技术将不断改变人类的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也将蓬勃兴起,这必将形成新的应用经济学研究领域和研究内容,并催生新的应用经济学分支学科。从学科设置制度看,我国采取的是规定性与自主性相结合、相对稳定与动态调整相结合的学科管理机制,并建立了自主设置二级学科和交叉学科制度。自主设置二级学科和交叉学科制度,能够有效保障包括应用经济学在内的各学科因学科自身发展逻辑及社会需求变化自主设置二级学科和交叉学科,为各学科产生新的分支学科创造了宽松的制度环境。

  习总指出,“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中国应用经济学独创性理论的形成,既有来自对国外经济学范式的吸收和改造,也有来自对中国传统经济思想的继承和创新,还有来自对其他学科成熟范畴和理论的嫁接与借鉴。但最为重要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践,将成为中国应用经济学独创性理论产生的“富矿”。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进行了很多有价值的经济探索和实践,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经济成就,积累了许多可供总结和归纳的有益经验,也创造了很多创新性的制度安排和政策设计,如财政领域的体制改革与地方政府激励、国有经济的改革与发展经验、产业政策的成功经验等都为发展中国应用经济学独创性理论提供了坚实的制度环境和实践基础。

  中国应用经济学的理论发展虽然取得了明显进步经济学考研有前途吗,但是在某种程度上仍滞后于中国的经济发展实践,尤其是学理意义上的理论独创性明显不足。

  这种情况已经引起了学界的高度重视,特别是习总在2016年5月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以后,中国应用经济学的本土化意识进一步凸显,加快构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应用经济学理论已经越来越成为学界的共识。在此背景下,随着未来中国应用经济学学者研究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对中国各种经济现象背后规律性认识的不断深化,中国应用经济学必将会提出越来越多回应和解决中国经济发展实践问题的独创性理论。当然,独创性理论的提出非常不容易,也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通过扎实、规范且具有累积性边际贡献的研究来逐步推动。

  一方面,当今时代的知识生产方式正在发生根本性变革,多学科的交叉融合能够提供更多元的理论、视角和方法,更容易实现学科前沿的重大突破,并产生重大创新成果;

  另一方面,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日趋复杂化、综合化,越来越多的问题必须通过多学科的联合攻关方能有效应对和解决。在此背景下,对于应用经济学而言,无论是要推进理论突破与理论创新,还是要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抑或是要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都有必要进一步加强与经济学其他分支学科以及管理学、法学、教育学、理学、工学、农学等各学科的科际互动。从我国高校的学科建设实践看,已有越来越多的高校充分认识到学科交叉融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并在学校“双一流”建设方案或事业发展规划中,通过自主设置二级学科和交叉学科、组建学科群、设立跨学科研究机构、建立教师校内互聘制度、成立跨学科研究团队、联合开展多学科交叉项目研究、实施跨学科招收研究生等多种途径和方式,积极促进应用经济学与相关学科的交叉融合,也就是说,加强学科交叉融合已经成为高校推动应用经济学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抓手和重要方向。

  从我国学科门类的调整方向看,为加快知识生产与创新,更好地培养交叉学科人才,推动研究生教育格局性、深层次的变革,我国将交叉学科作为第十四个学科门类。交叉学科门类的设置将从学科体制上有效保障和推动交叉学科的发展,将会极大地促进应用经济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并催生一批新兴交叉学科。

  学科的社会服务职能是建立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之上的。人才培养规模的扩大,结构和质量的优化,以及理论创新水平的提升,是应用经济学全面增强服务中国经济实践能力和水平的前提和保障。从人才培养方面看,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快速发展,中国应用经济学已经形成了比较庞大的学科体系和较为健全的研究生培养体系。未来,随着国家“双一流”建设的持续深入推进,应用经济学的学科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水平将显著提升,并为国民经济各部门输送更多更高质量的应用经济学人才,为中国从全面小康走向现代化提供更有力的人才支撑。从理论创新方面看能源经济大赛获奖,如前所述,中国经济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必将不断丰富和发展应用经济学理论,并催生更多中国应用经济学独创性理论。而随着中国应用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日益成熟,将能够更为全面准确地阐述中国经济及其运行规律,为分析、解释、解决中国经济实践中的重大问题提供更科学的理论基础和依据,为提升应用经济学的决策咨询服务水平提供更坚实的学理支撑。

  学科的社会服务职能能否得到充分彰显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很大程度上还跟学科评价体系是否科学密切相关。在我国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体系改革的背景下,随着中国特色、世界影响的学科评价体系的构建,必将科学引导应用经济学全面增强服务中国经济实践的能力和水平。比如,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组织的学科评估,在评估整体导向上突出质量、贡献和特色,突出学科建设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贡献,强化“典型案例”评价能源经济大赛获奖,引导学科发展聚焦解决中国问题和做出实际贡献。这将有力推动包括应用经济学在内的各学科扎根中国大地,培养一流人才和推进理论创新,并全面提升服务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能力和水平。

  从经济学视角看,掌握国际话语权就是以独特的学术话语体系,解释带有普遍性的经济现象,并且为国际学术界所认同。回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应用经济学发展历程,虽然其在国际经济学术界的话语权和影响力比较薄弱,但从总体上看,其国际话语权和国际影响力呈逐步提升的趋势。以国际期刊论文发表为例,华人经济学者1978—1990年、1991—2000年、2001—2010年、2011—2017年在经济学领域五大国际期刊上发表应用经济学论文的数量分别为25篇、74篇、87篇、133篇,发表篇数呈不断增加的趋势,这表明华人经济学者在国际学术舞台上的角色日益凸显、影响力日益提升。随着中国在世界经济版图的影响与日俱增,中国经济问题日益成为世界性的经济问题,中国经济改革发展模式和经验将越来越具有世界意义。由此,在深入总结提炼中国经济现象规律基础上,所产生的中国应用经济学理论将不仅具有解释和指导中国经济实践的特殊性意义,也将具有被世界认可的一般性意义。与此同时,随着国家“双一流”建设水平的不断提升,将有更多中国经济学者在国际组织、学术机构和学术期刊担任要职,也将会产生更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经济学学术机构和学术期刊,中国经济学界与国际同行的学术交流将更为广泛和深入,并能够采用国际通用语言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学术成果,从而不断提升中国应用经济学的国际话语权与国际影响力。

  未来,应用经济学承担着助力与完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建设,以及持续推动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大责任和使命。然而目前,应用经济学在一流学科建设、学位授权点区域布局结构、二级学科和学科方向设置、教材体系建设等诸多方面,与其将要承担的责任和使命相比,都还存在不相适应的地方。基于此,为实现应用经济学的更科学、更高质量发展,今后一段时期至少应当关注和推动解决以下若干问题。

  习总指出,“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既取决于自然科学发展水平,也取决于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水平。一个没有发达的自然科学的国家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一个没有繁荣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国家也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要实现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更好地推动国家走在世界前列,必须加快建成一批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然而,在目前的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中,相比于理工类学科,包括应用经济学在内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的入选数量明显偏少,这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未来需求、哲学社会科学中国话语体系等建设要求相比,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为此,在今后的国家“双一流”建设名单动态调整中,有必要在优化遴选标准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应用经济学学科的入选数量,从而为加快建成一批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应用经济学学科和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奠定更加坚实基础。

  受经济社会发展制约和历史因素影响,我国各省份的高等院校在资源投入、师资队伍、办学条件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高等教育区域间发展不平衡问题仍然严重。这种情况在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的区域分布方面也表现得非常明显。目前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以及湖北、陕西等中西部高等教育大省。除了这些地区,其他绝大多数省份的学位授权点数量明显偏少,尤其是海南、贵州、宁夏、青海、等5个省(自治区),目前还没有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为此,应着力从国家层面努力推动解决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的区域分布不平衡问题,尤其是要重点支持西部地区的应用经济学学科发展。

  自主设置二级学科和交叉学科,有助于扩大学位授予单位办学自主权,推动学位授予单位立足学科发展前沿,快速回应社会需求,适时调整学科设置,促进新兴交叉学科发展,并办出特色和优势。虽然全国已有59个学位授予单位在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下自主设置二级学科,以及有38个学位授予单位自主设置的交叉学科涉及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然而,相对于全国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学位授予单位的总体规模,其数量和占比仍明显偏少。为此,今后一段时期,有必要推动更多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学位授予单位参与自主设置二级学科和交叉学科。

  现在有些学位授予单位在应用经济学学科建设与发展上存在的一个比较突出问题是,学科方向比较模糊、不够明确经济学考研有前途吗,不清楚学科应往哪个方向发展。学科方向关乎学科的长远发展,凝练学科方向是学科建设的关键所在。只有确定了学科发展的方向,才能根据方向组建队伍,搭建平台,开展科研,培养人才。从目前应用经济学发展比较好的学位授予单位看,它们之所以能够取得优异成绩,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它们在学科方向设置上做到了科学合理,既抓住了学科发展的主流,也体现了学科发展的特色。为此,有必要进一步引导学位授予单位在学科建设过程中进一步增强凝练学科方向的意识,尤其是对于新增设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的学位授予单位,做好这项工作更为重要。

  由于发展基础、办学经费和资源约束等原因,对于绝大多数的学位授予单位来说,要实现应用经济学下所有二级学科和学科方向都达到一流水平是不可能的。因此,学位授予单位在学科发展战略和布局上一定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多为、有所少为”,不能在所有二级学科和学科方向上平均用力。每一个学位授予单位,都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特色,并紧密结合国家战略和地方需求,突出应用经济学的发展重点和主攻方向。一个学科产生一批没有太大相关性的成果,和一个学科聚焦在某一个方向上产出一批标志性成果,它的学科建设成效是完全不同的,学科影响力和竞争力也是完全不同的。只有各学位授予单位都注重突出重点、发挥优势、打造特色,才能有效避免我国应用经济学的学科建设同质化现象出现,才能真正推进新时代应用经济学的高质量发展经济学考研有前途吗,并全面提升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习总指出,“学科体系同教材体系密不可分。学科体系建设上不去,教材体系就上不去;反过来,教材体系上不去,学科体系就没有后劲。”从应用经济学学科的教材建设情况来看,目前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部分教材质量不高,甚至有些是直接照抄照搬西方经济学论著。为此,有必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应用经济学教材体系。要积极推动应用经济学教材编写、推广、使用方面的体制机制创新,比如,在国家层面加强对应用经济学核心课程教材的统一规划和编写,建立应用经济学核心课程教材目录制度,推动国家统编教材使用,限制水平不高教材使用。此外,教材编写应突出中国特色、立足中国现实、总结中国经验、服务中国发展;应立足国际学术前沿,能够反映国内外最新的应用经济学理论成果和实践案例;应根据人才培养的层次和类型来撰写不同的系列教材。

  作者简介:吕炜,东北财经大学校长、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第七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应用经济学学科)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