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能源经济

能源消耗与能源保护产业经济学臧旭恒

  2020年9月,我国明确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能源消耗与能源保护产业经济学臧旭恒

  2020年9月,我国明确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2022年6月15日,新京报成立零碳研究院,如何准确理解和把握双碳政策趋势?碳中和背景下,不同产业和企业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研究院于2022年6月起推出《碳报》,研究最新双碳政策、权威声音产业经济学臧旭恒、低碳样本等重点内容,并进行分析解读。

  12月9日,2022能源电力转型国际论坛以线下和线上结合方式在北京举行。国务院副总理韩正出席论坛并致辞。韩正指出,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协同推进减污降碳的主战场。中国国家主席习提出了“四个、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二十大报告对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出了全面部署,为推进能源电力转型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中国扎实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能源消耗与能源保护,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重要贡献。

  零碳解读:韩正强调,中国将加快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要立足能源资源禀赋,增强能源生产和储备能力,坚决守好能源安全底线。把促进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构建占比逐渐提高的新型电力系统。更好发挥价格机制作用,健全财税、金融、投资政策和标准体系,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指出:积极发展绿色低碳消费市场。健全绿色低碳产品生产和推广机制。促进居民耐用消费品绿色更新和品质升级。大力发展节能低碳建筑。完善绿色采购制度,加大政府对低碳产品采购力度。建立健全绿色产品标准、标识、认证体系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加快构建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规范发展汽车、动力电池、家电、电子产品回收利用行业。

  零碳解读: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现实需要。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总体上已经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扩大内需要同绿色低碳发展相结合,而不能低水平重复发展,形成新的浪费。

  工信部、国家发改委、住建部、水利部等四部委日前引发《关于深入推进黄河流域工业绿色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坚决遏制黄河流域高污染、高耗水、高耗能项目盲目发展,对于市场已饱和的高耗能、高耗水项目,主要产品设计能效要对标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或先进水平,水效对标用水定额先进值或国际先进水平。严格执行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电解铝等行业产能置换政策。禁止新建《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中限制类产品、工艺或装置的建设项目。

  零碳解读:强化环保、能耗、水耗等要素约束,依法依规推动落后产能退出。推动黄河流域煤炭、石油、矿产资源开发产业链延链和补链,推进产业深加工,逐步完成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换代。

  据财联社12月14日电,汇丰周三表示,作为对其能源政策更新的一部分,汇丰银行将不再为新的油气田提供新的。汇丰银行表示,为了符合巴黎协定的目标,它将帮助客户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并减少对该行业的资金投入。

  零碳解读:油气田在全球拥有庞大规模,资金实力也特别强大,不会因为一家银行的停止而影响发展,汇丰银行此停贷行为更多是一种宣誓,表达对绿色低碳发展的决心。

  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12月15日发布的2022年《绿动联合国》报告,联合国系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去年下降了20%,这体现了联合国在提高环境可持续性方面再次取得了稳步进展。2021年,联合国系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从约150万吨二氧化碳当量降至约120万吨,人均排放量从2020年的5吨二氧化碳当量减少至2021年的4吨。

  零碳解读:环境署纽约办事处负责人诺罗尼亚 (Ligia Noronha) 表示:“这些进步使我们备受鼓舞,说明联合国系统正走在正确的道路上产业经济学臧旭恒。但是,要想实现所有实体到2025年都拥有环境管理系统这一目标,还需要持续的努力。联合国系统必须继续发挥强有力的领导作用,使其环境绩效与其在国际社会中倡导的原则保持一致。”

  据欧洲议会官网12月12日公告,欧洲议会和欧洲理事会达成一项临时协议,确定欧盟碳关税将于2023年10月起试运行,欧盟也因此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征收碳关税的经济体。今年6月,欧洲议会已表决通过碳关税提案修正案文本。根据最新协议,适用范围在水泥、钢铁、铝、化肥、电力等产品基础上,增加了氢气、特定条件下的间接排放、特定前体(precursors)及一些下游产品,例如螺钉和螺栓等类似钢铁的制品。

  12月12日能源消耗与能源保护,欧洲议会和欧洲理事会达成一项临时协议,确定欧盟碳边界调整机制(CBAM,又称“碳关税”)将于2023年10月起试运行,以应对气候变化和防止碳泄漏。

  根据本次协议内容,将建立碳边界调整机制,使在欧盟排放交易体系(ETS)下的欧盟产品支付的碳价格与进口商品的碳价格相等。简单来说,进口商必须购买排放证书,其价格基于在欧盟境内生产这些商品时所需支付的碳价来制定。因为欧盟企业在造成污染时,必须在欧盟碳市场上购买二氧化碳配额。这项机制将在2026年或者2027年正式生效,不过进口商必须从2023年10月起就申报其收到货品中所包含的碳排放量。

  碳关税也有豁免机制,和欧盟排放标准一致的国家将享有免税待遇。上述协议后续还须通过欧洲议会和欧盟理事会的正式批准才能生效,具体的时间点和细节,也将于此后的谈判中确定产业经济学臧旭恒。

  今年6月,欧洲议会已表决通过碳关税提案修正案文本。彼时北半球多地高温热浪事件不断,公众对气候问题有了更切身的体会,也令还未落地的欧盟碳关税备受关注。

  最新协议与上次有何不同?一是实施时间延后。今年6月获欧洲议会通过的欧盟碳关税提案,原本定于2023年1月1日开始实施碳关税,最新协议较此前确定的实施时间推迟了10个月。2023年-2026年为碳关税过渡期,2027年起欧盟将正式全面开征碳关税。

  二是涵盖范围扩大。碳关税适用范围在水泥、钢铁、铝、化肥、电力等产品基础上,增加了氢气、特定条件下的间接排放、特定前体(precursors)及一些下游产品,例如螺钉和螺栓等类似钢铁的制品。

  碳关税是欧盟绿色新政的核心政策——“减碳55”(Fit for 55)一揽子计划的核心部分之一。2021年7月,欧盟发布了这份计划,其中包括扩大欧盟碳市场、停止销售燃油车、征收航空燃油税、扩大可再生能源占比、设立碳边境税等等12项新法案,目标是帮助欧盟国家在2030年前让碳排放量较1990年降低55%,并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

  欧盟之所以提出碳关税,目的在于解决“碳泄漏”问题。碳泄漏是指在边界范围内的减排项目或措施,而导致边界外碳排放增加的现象。例如欧盟的ETS碳价较高,有些高碳排放的产品将会迁移到欧洲之外进行生产,造成欧盟边界外的碳排放增加,即碳泄漏。

  因此,碳关税是为了防止欧盟本土公司为逃避严格的减排政策而外迁。欧盟推进碳关税之际,美国的《通胀削减法案》让全球面临贸易争端加剧的风险。欧盟、日本和韩国等一致认为,《通胀削减法案》中关于电动车补贴的条款是歧视性政策,违背了世贸组织规则。

  有观点认为,碳关税将保持欧盟企业的竞争力,确保它们与气候标准要求较低的第三国形成公平竞争,并促使它们向欧盟的标准看齐。此举每年预计会带来超过140亿欧元的收入。

  不过,德国《商报》称,金属行业对谈判结果持批评态度。有德国金属行业组织认为,欧洲的材料价格将会上涨,生产竞争力被削弱。奥地利《新闻报》也指出,这是否会成功值得怀疑。其是否只会让欧洲人的生活变得更加昂贵,引发贸易冲突,而最终无益于气候改善。

  与此同时,我国以及以制造业出口为主的发展中国家,会面临出口欧盟的成本上升问题。据华盛绿色产业发展研究院测算,欧盟碳关税实施后,将增加中国出口欧盟的相关企业6%-8%的成本。全球钢铁产业龙头宝钢股份在今年年中发布的《2021年气候行动报告》中也提到欧盟碳关税的影响,按照80欧元/吨二氧化碳征税,公司预估会被征收4000万-8000万欧元/年的碳边境税。

  目前,我国已是欧盟最大的贸易伙伴,在科技、气候等多个领域也都有合作。碳关税将会影响国际贸易公平性,甚至对全球绿色贸易规则产生阻碍和破坏。

  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王文对新京报表示,首先,碳中和时代的国际绿色贸易并不应该以欧盟碳关税战的形式进行,而应坚持包容、开放能源消耗与能源保护、互利、共赢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产业经济学臧旭恒,中国可在此基础上发展并完善环境产品降税清单机制。其次,绿色贸易上的合作与竞争并非国际气候治理的唯一领域,应在气候格局大框架下积极寻求区域气候投资与产业合作,可按多个细化层面开展。最后,应注重在“十四五”期间积极寻求绿色国际合作机遇,为国际气候治理打下基础。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称,欧盟碳关税对我们的影响会很大,影响的不光是出口产品的一家企业,而是产品全生命周期中的所有企业,所以产业链必须整体低碳转型。他建议,一方面要建立更加完善透明的机制,加强沟通;另一方面,企业要通过技术升级、提高碳管理能力等方式尽可能地减碳。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