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节能环保

粤港澳大湾区AI产业“家底”几何?这份报告话你知!

  手机App上一点预约,来到面前的可能是一辆无人驾驶汽车,这样的畅想正在粤港澳大湾区逐步走进现实。11月28日,全国首支在一线城市落地的自动驾驶出租车队,正式在广州提供试运营服务。

  而就在同一天,备受瞩目的2019粤港澳大湾区院士峰会在东莞召开,超百名院士专家齐聚一堂,纷纷就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开展头脑风暴。毫无疑问,他们也看到了粤港澳大湾区将是人工智能落地的重要空间载体。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人工智能正深刻改变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在今年全国“两会”上,人工智能连续第三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首次提出“智能+”。同样是今年出台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人工智能”这一关键词被多次提及,并被要求与互联网、大数据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大力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和优化发展。

  在全球各国纷纷抢占人工智能产业高地之际,粤港澳大湾区人工智能产业机遇如何?哪些应用最受人工智能企业青睐?政策与营商环境能否匹配企业的快速发展?…… 针对诸多问题,在广州市社科院、广州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促进会等机构支持下,南方日报、南方产业智库联合派出10多名资深记者和研究员,历时半年、走访过百家企业、发放400余份问卷、查阅数十万字资料,最终精心推出此份研究报告,为大湾区人工智能产业建言献策,并对大湾区人工智能未来发展作出前瞻展望。

  一问AI产业区域发展如何?

  过半城市发布专项政策,到明年产业整体规模占全国超30%

  从香港科学园出发到深圳湾的科技生态园,只需乘坐地铁就可完成整个约40公里的路程,商汤科技香港公司总经理尚海龙早已经是这条线路的常客。他说,商汤走出了一条“香港起步、深圳成长、大湾区科技协同”的路径。

  依托香港先进的科研实力、珠三角强大的产业基础、内地广阔的市场,一个个类似商汤科技的成长故事正在大湾区上演。与此同时,大湾区各城市也在紧紧抓住产业协同的机遇,纷纷推出专项政策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广东AI核心产业规模约占全国1/3

  摊开地图,香港、广州、深圳及周边城市群连成一片,为人工智能等新科技提供更大的施展空间。同时,超过180所的高等院校和4所世界排名前100的重点高校,为人工智能提供了强大的人才保障。

  2018年,粤港澳大湾区的GDP总量约为10.97万亿元(折合1.64万亿美元),已经超过了同期韩国的GDP总量,世界500强企业数量也达到了20家之多。和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密切相关的计算机、通信、互联网等支撑产业纷纷崛起。

  人工智能正在成为新的增长引擎。根据广东省政府公布的《广东省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下称《发展规划》),2017年,广东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约260亿元,约占全国1/3,带动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等相关产业规模超2000亿元,人工智能核心产业及相关产业规模均居全国前列。

  《发展规划》提出,将广州、深圳、珠海确立为人工智能产业的核心区,以东莞、佛山、惠州三区域为连带;到2025年广东人工智能产业核心规模突破15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达1.8万亿元;而到2030年整个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要进入全球价值链高端环节。

  而在今年8月,由广东省科协、省教育厅发布的《粤港澳大湾区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预计到2020年,粤港澳大湾区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有望突破500亿元人民币,占中国人工智能整体产业规模的比重将超过30%。

  随着利好政策的不断出台,粤港澳大湾区人工智能产业也在从开放平台向集约集聚发展。

  今年10月,第二批开放创新平台出炉,包括中国平安、科大讯飞、云从科技、欧派分别建设智能金融、视觉智能处理、人机协同、智能设计与制造等平台。而在一年前的10月,包括腾讯、大疆、格力电器、美的获得第一批“广东省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

  “开放、共享”是推动我国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的重要理念,在粤港澳大湾区,一批人工智能企业纷纷成立开放创新平台,着力提升技术创新研发实力和基础软硬件开放共享服务能力,鼓励团队和中小微企业投身人工智能技术研发。

  与此同时,在工业机器人、民用无人机和智能手机等产品领域实现了全国领跑、世界领先,逐步形成了智能制造、智能医疗、智能家居、智能农业等一批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集群。

  深穗港成领头羊,互补效应渐凸显

  在人工智能热潮下,各大城市也在展开一场人工智能争夺战。截至目前,在大湾区各城市中,如广州、深圳、东莞、珠海、香港等过半城市是以专项规划形式,其他城市也纷纷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大力发展人工智能产业。一时之间,大湾区内各城市呈现奋勇争先、百舸争流的发展态势。

  其中,深圳、广州、香港等多个城市更是凭借自身良好的商业环境、创新氛围、融资渠道、人才培养等独到优势成为了“领头羊”。广州除制造和研发的基础之外,在人工智能产业方面还有着政策、人才等方面丰厚的资源,集聚了不少的计算机视觉、无人驾驶、智能物流和零售的相关企业。

  深圳则在企业规模、产业基础、资本环境等三方面拥有较大的优势。位居南山的粤海街道,14平方公里范围内,就先后走出了华为、腾讯、大疆等众多国内AI产业头部企业,堪称国内“最强”AI产业街。

  南方产业智库调研数据显示,受访对象中年营业额超过10亿元的企业有63%落户在深圳,其中大疆科技、优必选、碳云智能都已经具备了各自细分领域的国际领先水平,而腾讯、华为、中兴等企业也同样扎根深圳,并且在人工智能产业相关的芯片设计、设备制造、应用平台等方面有着举足轻重地位。

  此外,深圳金融业、物流业等产业的发达也为人工智能应用创新的快速落体产业提供了较好的支撑。在融资投资方面,南方产业智库根据公开资料整理的统计结果显示,2018年全年,深圳人工智能相关的投资总频次达到172次,投资金额总量达87亿元,智能硬件、医疗健康、企业服务等领域的融资最为活跃,良好的融资环境无疑为深圳人工智能初创企业的成长提供了很好的空间。

  调研数据也显示,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城市中,受访企业对深圳、广州、香港三地未来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前景最为看好,尤其是深圳,得到超过了八成企业的认同,部分受访的初创企业更是表示,深圳在创新技术的产业化落地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并成为了其在创立企业时的首选。

  “公司的快速成长和大湾区发展是分不开的。”在尚海龙眼中,强大的科研实力让香港成为商汤科技的“大脑”;而深圳商汤借助广东良好的产业配套,成为商汤的应用中心。

  云从科技副总裁温浩则建议,大湾区内城市的协同和差异化发展非常重要,例如深圳可聚焦研发,广州侧重软件和算法,东莞、佛山侧重制造。

  链接:用双脚丈量粤港澳大湾区AI产业

  二问AI企业实力几何?

  企业数量激增,逐步进入规模化阶段

  “小马智行自2017年落户广州以来,已经在粤港澳大湾区建立起一支高质量的人才团队,研发人员超过七成是研究生学历。”在自动驾驶公司小马智行的南沙办公室,负责人张宁如是说。

  毫不夸张地说,当前人工智能领域的竞争主要体现为人才之争。在调研组走访中不难发现,企业对于AI人才的招聘门槛相对较高,且偏爱双一流院校毕业生,深圳、广州、香港也成为人才需求量最多的城市。

  大手笔投入

  超四成企业研发人员占比过半

  越来越多的资源正投向人工智能,企业数量近年来也出现了激增:以广州为例,广州社科院的统计数显示,截至2018年底,登记入库的人工智能相关企业就达到了339家,而深圳方面,不仅初创企业数量超过200家,还出现了大疆科技、优必选、碳云智能等业界知名的人工智能企业。

  调研数据显示,受访对象中有合共超过57%的企业的年营业额超过了1000万元,其中年营业额过亿元达到了25%,还有13家受访企业的年营业额超过了100亿元,这表明,大湾区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上已经逐步进入规模化阶段。

  不仅如此,就成长速度而言,调研结果显示,超过80%的受访企业年营业额在过去三年中年平均增速都在10%以上,其中有36%的受访企业年营业额平均增速在50%以上,甚至年营业额平均增速超过200%也占到了受访企业的1/10以上,这表明,人工智能产业在大湾区的发展已经驶入了快车道。

  人工智能产业是典型的技术创新驱动型产业,无论是智能硬件、智能网络还是智能应用,技术创新都是推动企业快速成长、产业快速壮大的关键动力。技术的创新首先得益于企业对研发的高度重视。调研数据显示,受访对象中共有超过40%的企业研发人员占比超过了50%,而研发人员占比超过30%的企业更是占到了受访企业的73%。

  不仅如此,调研数据还发现,受访企业不仅在研发人员的配备上十分大方,在薪资方面也颇为优越。研发人员年薪在20万元以上的企业占比达到了48.8%,而有4.9%的企业给研发人员的平均年薪超过50万元,如云从科技、云知声深圳团队、AutoX的研发人员平均收入就在30万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