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节能环保

澳大利亚中文学校校长樊履冰:教育改变一切

  中新社阿德莱德7月6日电 题:澳大利亚中文学校校长樊履冰:教育改变一切

  中新社记者 陶社兰

  “上世纪30年代,我爷爷在家乡内蒙古乌兰察布开办了两所学校。去年,我从澳大利亚专门去那个地方看了看。校址还在,已经建成很漂亮、很现代化的学校。我想给当地捐建一所希望小学,堂弟说用不着啦,他自己已经建了10所学校,孩子们都有学上。我这一辈子看到,无论是个人还是国家,教育可以改变一切。”澳大利亚南澳华联会副会长、南澳华联会中文学校校长樊履冰说。

  生于1950年的樊履冰,算得上是新中国同龄人。他的父系和母系,都是内蒙古的教育世家,除了办教育,也重视后代的培养。1968年,他到呼和浩特市郊插队,在那里的3年,从小家境优越的樊履冰,看到了中国的贫穷。“做一天工,只有8分钱,够买一张邮票。”在他看来,这段人生难得的经历,让他了解了农民和农村。

  结束插队生活后,樊履冰被招进水文地质队,一年大部分时间在野外勘探打井,年纪轻轻就当了车间主任。后来,他进入机床厂做机械加工,练就一手绝活,是“很好的工匠”。在那个机械工业大发展的“黄金时代”,樊履冰如鱼得水,上世纪70年代末期他在中国的重点期刊上发表过有关等离子加工、机床控制的文章,至今还被舰船和航空等行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和大学生作论文引用。他还跟着父亲自学英语,翻译进口机床的英文说明书,厂里十分重视这个人才。

  1988年,已是内蒙古一所旅游职业学校教务主任的樊履冰到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学习酒店管理,从此开始了另一种人生,并于1996年正式定居阿德莱德。

  记者在华联会中文学校看到一张拍摄于上世纪90年代的老照片,是当时中文学校老师的合影,樊履冰也在其中。从1979年华联会成立开办中文学校,从十几个学生发展到现在670多个,学校成为澳大利亚唯一有自己校舍和拥有一间分校的中文学校,他为此付出了自己的一份力。

  在华联会做社工的那12年里,樊履冰把工作重点放在扶贫和教育上。开办培训班,为新移民教授谋生技能,为他们找工作。他笑言,这种扶贫方式,是从中国学来的。中国人常说:这代人生活得不好,那么还有下一代。怎样改变?靠教育。

  樊履冰说:“我第一次来阿德莱德时,只有200多个中国大陆移民。现在,已增加到四五万人。中华传统文化重视教育的理念,在当地同样得到发挥,80%以上的华裔子弟都考上大学,令政府和民众刮目相看。”

  即使在2016年结束自己的生意退休后,樊履冰仍然在华联会做义工。每年,他都要抽出时间回家乡看一看,到中国各地走一走。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给他留下深刻印象,而他相信,中国对教育的重视能够保证它的持续发展。

  “现在的中国,对农村和农民十分重视。不但早就实行了义务教育,读书不花钱,而且还免除了农业税。我爷爷、爸妈当年没有实现的愿望,现在都成了现实。我跟我的澳大利亚朋友聊天,他们都说,中国人不断探索、向上的追求精神,值得学习。我相信,教育是根本,教育可以改变一切。”樊履冰说。(完)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