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天专属恋人2童增称赞张纯如是捍卫史实的伟大女性性知识必读
中国青年网北京4月14日电(记者姚兰)“在维护正确的历史观和向日本国讨公道的数十年间,涌现出一些杰出而伟大的女性,她们无论在揭露日本侵华历史,还是在向日本进行民间索赔,都表现出正气凛然、不屈不饶的精神;她们面对不同的困难和压力,为我们留下了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美籍华人作家张纯如就是其中一位”。这些评语是记者采访中国民间对日索赔联合会会长、曾三次获得诺贝尔和平奖提名的童增先生时的采访记录。
童增手持《南京大屠杀》介绍与张纯如最初见面经过。中国青年网记者姚兰摄1994年底,张纯如在加州第一次接触到南京大屠杀史料,日军的血腥暴行让她感到无比愤怒。此时恰逢世界抗日战争史实维护联合会成立,童增先生受邀前往美国参会,他是中国大陆唯一一位参会者,张纯如听到这个消息后,辗转通过美籍华人丁元先生的引荐,在另一位美籍华人吕建琳家里见到了童增先生,当面表达了她想用英文写一本《南京大屠杀》的书的计划,因此她希望向童增了解更多关于南京大屠杀及其受害者的相关信息,听了她的来意,眼前这位个子高挑又漂亮,说话略带羞涩的女生让童增感到惊讶、同时也很欣喜。童增想起1992年,部队作家徐志耕前往他家拜访时,曾带来他于1987年底出版的中文版《南京大屠杀》一书。
童增想,如果张纯如能写出英文版的《南京大屠杀》,那么无疑将会让全世界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南京大屠杀”的真相和这段悲惨的历史。童增当即问她需要提供什么帮助,张纯如怯生生的表达了她内心的顾虑:她当时正在创作第一本书《钱学森》,但采访相关人士比较曲折,所以她同样担心联系和采访不到幸存的受害者,同时也顾虑与受害者方言沟通时有语言障碍。可能是从出生和生活就在美国的缘故,她用中文和童增交流过程中常常夹杂着英文,对于她这两个顾虑,童增表示可以在1995年夏天带她去南京找李秀英等大屠杀的幸存者。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1995年夏天童增先生没能亲自陪同张纯如前往南京,但张纯如依然凭着坚强的信念,在志愿者的帮助下,完成了在南京对受害者的第一次采访。在随后的三年间,她不断地访问受害者,查阅和搜集了大量的历史文献。1997年,当童增看到这本英文版的《南京大屠杀》问世的报道时非常高兴,他认为张纯如女士做了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该书以美国引起轰动并成为畅销书。
张纯如手持《南京大屠杀》一书在抗日战争史实维护会会议上网络图
童增和张纯如后来一直未能再见面,直到2004年突闻张纯如女士去世的噩耗,童增先生感到非常遗憾和悲愤,没想到那次见面竟成了他们的最后一面,后来童增和一些爱国人士印刷了许多材料,组织大家在北京陶然亭公园开追思会,以此悼念这位伟大的女性。
童增先生1982年大学毕业分配到北京工作,这一年正好是日本文部省审定日本历史教科书,其中把“南京大屠杀”历史修改得面目全非,随后的几十年,日本政府经常出现否定“南京大屠杀”的言行;今年初日本某酒店甚至明目张胆挑衅,客房里公然置放否认南京大屠杀史实的书籍;针对日本这么多年做出的一系列伤害中国人民感情的事情,中国政府和民间也一直在强烈反击,1985年修建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接待全世界成千上万爱好和平的人士前来悼念。
1994年日本律师小野寺利孝第一次到中国来,参观了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内心震撼,然后他到京拜访了童增,在童增先生进一步的介绍下,了解到当年日本犯下了除“南京大屠杀”之外的更多的战争暴行,小野寺利孝与童增签订委托协议,“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李秀英就是在1994年委托了小野寺利孝等日本律师在日本法院起诉日本政府,经过若干年的诉讼,李秀英虽然未获得胜诉,但她用铁证迫使日本法院首次承认了“南京大屠杀”的史实,这是史无前例的。1997年底张纯如的《南京大屠杀》出版,引起国际社会舆论关注的同时,对于推动民间对日索赔运动进展的作用不可估量。
日本政府篡改“南京大屠杀”历史的做法令人鄙视,但让人欣慰的是:2014年2月27日,中国政府以国家立法的形式,将每年的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2015年10月10日南京大屠杀档案申遗成功;童增先生主持的中国民间对日索赔联合会于2014年12月1日和2016年12月8日先后两次向日本驻中国大使馆致函,要求日本政府就“南京大屠杀”向中国人民谢罪和赔偿;还有众所周知的一次外交部新闻发布会,有记者提问,中国领导人是否愿意在未来访问广岛和长崎?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向记者反问:“日本领导人什么时候到中国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纪念馆参观?”
记得有一次采访,吉林电视台记者问童增先生从事民间对日索赔以来印象最深的是哪件事,童增回答是1990年写万言书的时候,在北京国家图书馆查找资料时,文史资料中记载:南京大屠杀期间,很多南京难民逃入外国人设立的安全区,晚上大家都在凝视天上的星星和月亮,期望国军什么时候打回来,盼望今后有人替他们报仇,有时候第二天早上迷迷糊糊醒来,发现身边人有的已不见了。这些对我触动很大,直到今天还难以忘怀。今天我们看到张纯如《南京大屠杀》出版引起的反响、国家设立公祭日、民间要求日本谢罪赔偿、海内外同胞捍卫史实的决心等等,这些不都是对30万遇难同胞在天之灵的最大慰藉吗?对于日本否定“南京大屠杀”的各种行为和事件,无论是中国政府还是中国民间都会奋起反击,张纯如的精神始终鼓舞和激励着我们的斗志。
童增最后表示张纯如不仅留给世人《南京大屠杀》这本历史遗作,她更让世人恢复和加深了历史记忆,张纯如的名字将会镌刻在30万加1,永远为世人所纪念。
- 标签:
- 编辑:王虹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