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电力能源  水电

科技自立还需更多“鸿蒙”

原标题:科技自立还需更多“鸿蒙”

  “鸿蒙,元气也”。在中国的古老传说中,当盘古劈开混沌元气之后,属于华夏文明的故事才正式开始。而在近日,华为正式发布“鸿蒙”操作系统,其名寄托的美好寓意,其身肩负的重要使命,瞬间燃爆了舆论场。

  “鸿蒙”出世,像是给国人送上的一颗“定心丸”。一段时间以来,随着中美经贸摩擦的升级与反复,美国对我国高科技领域的警惕和遏制也愈发强烈。犹记去年,美国商务部的一道禁令,让中兴通讯瞬间“休克”,76岁的公司创始人侯为贵在机场穿行的落寞背影,让国人深感“缺芯”之痛。今年,美国故技重施再次祭出“杀招”,谷歌安卓随即响应施以“围剿”,一时间“少魂”之困让不少人忧心忡忡。但“至暗时刻”,一封“华为备胎,一夜转正”的内部信,让人们看到了华为保险柜里的“艰苦长征”。3个月后,传闻许久的“鸿蒙”系统正式公开,“科技自立”有了坚实的基础。

  “手里有枪,咱腰杆子就硬。”微内核、分布式架构、一次开发多端部署……种种特性表明,“鸿蒙”不只是既有操作系统的“备胎”,更是一次超越眼前、放眼未来的全新尝试。众所周知,操作系统研发关乎国计民生且后期收益高,但巨大的前期投入与建立生态的难度,让成功概率几近于零——国外英特尔、三星、惠普中道崩殂,国内红旗Linux、OMS、沃Phone无疾而终。无数巨头折戟沉沙,表明没有自研系统这条“生命线”,企业就注定要被“卡脖子”。正是出于这样的战略眼光,2012年华为组建团队,默默研发“鸿蒙”,并终于打造出了诺亚方舟。当华为亮出麒麟、巴龙、鲲鹏、鸿蒙之后,正在猛烈施压的美国突然“变脸”,宣布推迟90天实施对华为禁令。对此任正非淡然回应,“没有多大意义,华为已经做好了准备。”

  实践反复告诉我们,一般技术可以引进,关键核心技术却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小到芯片、新材料,大到数控机床、发动机,中国成为制造强国的“必备”、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刚需”,往往就是一些国家“出口管制清单”上的“常客”。如果不能实现这些核心部件的研发突破,“就好比在别人的墙基上砌房子,再大再漂亮也可能经不起风雨,甚至会不堪一击”。而华为在“极限施压”下所爆发出的强大生命力也再次证明:中国不可能买来一个现代化,只有坚持科技自立,一心一意攻关核心技术,才能把饭碗牢牢地端在自己的手里。

  在“鸿蒙”系统里,授权许可证被命名为“木兰”——打破桎梏,勇敢淳朴。以这样的精神进行创新,我们必将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