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电力能源  火电

围巾的编织方法国产体育电影少“爆款” 仍需强化“工匠精神”申敏儿图片

  □李婷 本报记者 杨琳

  日前,印度宝莱坞电影《摔跤吧!爸爸》强势席卷社交网络,口碑“爆表”,在豆瓣的评分高达9.2分。其实在5月5日首映时,《摔跤吧!爸爸》排片占比仅为13.3%,相对同日首映的好莱坞大片《银河护卫队2》的44%排片占比而言,可以说“输在了起跑线”。随着该片上映后口碑不断积累,5月10日,该片上演“逆袭”,领跑单日票房,排片也因此逆势上扬。

  这部体育题材的电影,让冷门的运动项目摔跤逐渐为观众所知,让更多的人感受到竞技体育的拼搏精神和正能量。为何国产体育电影鲜有这样叫好又叫座的佳片?体育电影还有多大的挖掘空间?

  内容专业“戏份”拿捏得当

  电影《摔跤吧!爸爸》根据印度著名摔跤手马哈维亚·辛格·珀尕的真实事迹改编。影片不仅让观众看到摔跤运动的热血场面,也让人看到竞技体育背后的人文关怀:两位印度女孩儿在小村庄长大,她们如果没有过人的“一技之长”,只有像朋友一样不到14岁就嫁为人妇,过着相夫教子的生活,等待她们的将会是无穷无尽的家务杂活。为了让女儿能够主宰自己的人生,父亲冒着不被理解的风险训练女儿,这也是对印度女性生存现状的反思。

  虽然该片在中国上映前早已被剧透,但观众依然很“买账”。“这部片子有关摔跤的内容确实比较专业,除了极个别动作,比如最后5分的动作,用慢镜头处理,但实际上观赏性没那么强。”随着影片热映,四川省摔跤队主教练郑拉格最近接到许多朋友打来的电话,“他们说以前看不懂摔跤,现在规则、动作等在电影里都一目了然。”

  然而,摔跤毕竟是小众运动项目,要想让全世界的观众都接受,必须要有“过硬”的故事作为支撑。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副教授杨洪涛认为,《摔跤吧!爸爸》将个人尊严与国家荣誉结合得很巧妙,“我们的体育电影经常用悲情的叙事方式呈现。印度电影在歌舞片中,注入幽默感,把悲情主义给化解了,让人会心一笑,而且它从父亲的视角出发,更能让受众产生共鸣。”

  让杨洪涛觉得难得的是,影片把印度男女不平等的现实,用一种非常正面的角度进行解读,“这部电影的意义在于,不仅仅是体育精神本身,更是用体育这个窗口去眺望印度社会,没有把国家主义和国家意识形态注入进去。”

  体育电影少“爆款”需强化“工匠精神”

  我国的体育电影,早期有《女篮五号》《沙鸥》等作品,曾经激励着几代人努力拼搏。但近年来,却难出“爆款”,像讲述棒球的《点五步》和讲述骑行的《破风》等电影,都难以“挑大梁”。

  从技术方面来说,体育电影需要记录运动过程,体现运动美感,对设备有一定要求。比如在记录高速运动和难度动作时,会使用运动辅助设备、专业动态摄影器材等。“但目前来说,这些问题都可以解决,想拍一部像样的体育电影也并不是难事。”西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彭立认为,相较于技术,体育电影制作的难点是内涵。“如何用内涵去打动观众,并让观众产生共鸣,才最为重要。”

  而电影人的专业精神,同样决定着一部影片的质量。在《摔跤吧!爸爸》的拍摄中,主演阿米尔·汗先让自己在短期内增重20余公斤,呈现中年发福的体态,再用了近半年时间减掉赘肉,完成角色青年部分的戏份。阿米尔·汗透露,也有人曾建议他用道具,但他认为这样自己就感受不到肥胖的那种感觉,表演会打折扣。

  郑拉格看了电影后,认为片中的演员肯定是下了功夫的:“一般来说,摔跤运动员要想练到专业,至少要8年的时间,要想像片子中‘看起来’专业,还是需要花1年的时间。”这对于演员来说,是需要极大的时间成本的。

  “不仅是体育电影,当今影视圈可能最缺的就是‘工匠精神’。”杨洪涛认为,如果去演一个运动员,你没有运动员的肤色体魄、行为举止,观众哪里会认同?“阿米尔·汗的演技是不着痕迹的,让观众忘却了明星的光环,完全把他视为一个摔跤手的父亲。”

  正能量题材潜力值得挖掘

  “国内的影视作品中,体育题材的电影较少,相对而言,对武术的关注较多。”郑拉格说,其实体育是很好的题材,有很多的正能量,能很好地教育年轻人,“希望更多的影视作品能关注到其它体育项目。”

  提起《灌篮高手》《网球王子》《百万美元宝贝》这些耳熟能详的体育影视作品,许多观众都不陌生。而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当我在谈跑步时我在谈些什么》和三浦紫苑的《强风吹拂》等作品,也让跑步这一项“单线条”的运动在字里行间熠熠生辉。这次《摔跤吧!爸爸》成为“爆款”,也让我们看到,体育电影出精品,也是有极大潜力的。

  “就电影本身属性来讲,体育是运动的艺术,其动态美感的传达,非常适合电影的表现。”彭立认为,随着公众对体育产业的关注和热情逐年上升,总体上国产体育题材电影的前景是比较可观的。

  不过,如何找到合适的叙事方式,这也是体育电影一直面临的难题。杨洪涛给出了自己的看法:赛事和故事要有机结合,既不能喧宾夺主,也不能平铺直叙。让叙事呈现复调式结构,是体育电影的制胜之道。如果把赛事当作唯一叙事动力,虚构的赛事远不及真实的体育比赛能够吸引观众。反之,如果把赛事之外的故事作为叙事主力,则容易偏离体育电影应有的竞技主题。“这就需要在故事和赛事两方面都拿捏得当。”

  杨洪涛认为,《一个人的奥林匹克》《黑眼睛》《隐形的翅膀》等电影通过赛事来解构叙事线索,通过人物命运的起伏来观照社会、时代和人性,把体育竞技与重大社会命题绑在一起,实现了主题的升华。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