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5年历史的外滩地标回来了,揭开商船会馆神秘面纱!
305年历史的商船会馆回来了,她将成为上海外滩金融集聚带的新地标,将见证上海在新时代的骄傲和辉煌。
昨天,“重塑江南文化,再现百年外滩”——1715年外滩商船会馆修缮落成启幕盛典在绿地外滩中心举办,这意味着有着305年历史的外滩商船会馆正式回归。
据悉,绿地外滩中心将通过打造有深度文化传承的国际金融中心新地标,全面助力上海外滩金融集聚带和上海“五个中心”建设。
 >
探秘商船会馆,曾经商贾汇聚
上海商船会馆于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由上海沙船业众商集资兴建,作为上海及周边沙船业商行团体的所在地,商船会馆记载着上海航运发展、客商贸易及文化往来的厚重历史,对上海港初期的形成、兴起和发展所做出的积极贡献不可低估,也诠释了上海“海纳百川”城市精神。
商船会馆连接着上海的过去和现在,是上海经济蓬勃的见证者。
今天,连接南市埠头的街道已被中山南路切断,但路的尽头黄浦江西岸处,自北向南,有新码头街、竹行码头街、王家码头街、公义码头街、利川码头街、赖义码头街、会馆码头街、丰记码头街、油车码头街等街道存在。其中大部分与沙船航运业者有密切关系,其名均源于沙船业经营者。而位于这些会馆码头街的中心位置者,就是商船会馆。
会馆码头街得名,也许就因为商船会馆的所在。进入清代以后,上海的发达,与沙船业的兴盛有关,沙船是一种平底船,适宜于在黄浦江、苏州河等较浅的河道内航行,沙船是当时主要的航运工具,往返上海与长江三角洲的货物贸易,都由沙船完成。由此,沙船业成为上海的经济支柱之一,清朝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上海、崇明沙船商就选中城外这块荒地,建起了这个会馆,作用就是协调业内的议价、定价、运量、航线与纠纷等。到了乾隆、嘉庆两朝还有所扩建。到了清末,会馆占地达到20亩,内有双合式大殿,殿前是两层楼戏台,左右两侧是看戏的楼厢,殿后有议事大厅,茶室。戏台前还置有大钟、大鼎、可说美轮美奂,气势恢宏。商船会馆在上海当年248座会馆中是面积最大,建筑格局与型制最为豪奢的会馆建筑。
地标回归,见证全球金融中心
绿地集团作为上海市国有控股特大型混合所有制企业,在对外滩董家渡片区绿地外滩中心的综合开发过程中,肩负起商船会馆修缮工程的重要使命,克服了重重技术难关,做到了保护整体风貌、维护建筑安全、恢复使用功能等目标,使之焕发崭新活力,并与黄浦外滩现代化金融中心有机融合,成为上海又一处极具历史价值的人文新地标。
商船会馆是绿地外滩中心的核心区域,也将是金融汇聚之地。
绿地外滩中心位于上海外滩金融集聚带的核心区域,是上海重点打造的全球金融中心核心区,与陆家嘴金融城隔江呼应,共同支撑起上海全球金融中心的战略定位。项目总建筑面积120万平方米,是上海市中心滨江沿线最大的商务综合体,其中包括46万平方米超高层地标及高端企业总部办公楼,17万平米大型商业中心,4.2万平米超七星酒店,12万平方米高端住宅,5万平方米的公共绿化。绿地充分发挥自身资源、资本优势以及综合开发运营能力,在全球金融资源引入、城市更新旧区改造、历史建筑保护修缮、智能信息化提升等多维度全方位塑造,绿地外滩中心将成为未来全球金融中心集聚区新标杆、中国中心城市更新新模板、新科技融入与历史建筑保护新典范。绿地外滩中心正成为中外金融巨头布局未来新的聚集地,一批国内外知名金融机构将于明年一季度入驻。
- 标签:
- 编辑:王虹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