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电力能源  核电

高杨福建浙江小水电开发调查:小水电不是生态祸害保洁员培训

图为浙江省磐安县下坑水电站。 资料照片

  小水电正遭遇成长的烦恼:尽管国际公认小水电是清洁能源,有的地方却对其限制、叫停。“小水电开发截断河流,与民争水,破坏生态……”近些年,这样的质疑声不断。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扎实有效去产能,为清洁能源发展腾空间。作为清洁能源的农村小水电是否清洁?今后何去何从?带着问题,记者到水电大省福建和浙江进行了调查。

  是否破坏生态?

  小水电本身没问题,科学开发,环境影响可控;不能“一人得病,全家吃药”

  福建永春,是我国小水电发源地。山水桃源,四季永春,这里水系发达,在750公里的潺潺河流中,镶嵌着220座水电站。

  小水电曾是点亮山乡的“第一根火柴”。湖洋镇清白村92岁的刘阿婆回忆:“上世纪50年代村里就有了电,点上了电灯,那个亮啊,比其他村早了十几年。”

  岁月流淌,小水电快速成长,农村缺电问题解决了,新的争论多了:截断河流、河段脱水、与民争水、地质灾害……社会上对小水电的质疑让其处境艰难。

  小水电开发一定会破坏生态吗?

  “这样的认识有偏见。”县水利局局长郑双伟直言,小水电自身不吃水,是绿色工程。他并不回避矛盾,早期建的电站,受当时条件限制,有的规划设计不科学,再加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大规模开发,部分电站出现河段减脱水等问题。全县1990年前建的电站48座,占比21.8%,其中有问题的是少数,不能“一人得病,全家吃药”,罪责所有农村小水电。

  “事实上,通过技术手段、管理措施,老电站的负面影响可以降到最低。”郑双伟说,2015年县里对18座老电站分类实施“限制、改造、退出”,老电站焕生机,河道重现清流。

  对小水电的生态质疑主要集中在三方面:

  一是会造成河段减脱水。

  桃溪干流的卿园电站,一到枯水期,从引水口到电站放水口,这7公里长的河段容易干涸。这也是人们争议的减脱水河段。

  问题是否有解?2015年电站实施改造,新增48个放水孔。记者看到,汩汩清水从放水孔流入河道。“措施挺简单,有了放水孔,枯水季优先保生态,每秒1立方米流量,河段就不会脱水了。”电站负责人林景生说。

  达埔镇岩峰村,一座装机320千瓦的村办电站选择了退出。“不是没法改造,而是设备太老,不划算,县里有政策,退出给补贴160万元。”村委会主任潘才务说。

  二是小水电建坝会截断河流。

  干了大半辈子水利,永春县水电建管站站长潘炳坤认为,小水电并不是都需要建坝,即便要建,其装机小,坝不高,类似城市的橡胶坝。提起橡胶坝,人们都说对生态有好处,不能一和小水电挂上钩,就成罪状了。全县这么多电站,如果条条河断流、河床干了,哪能运行几十年?

  三是会与民争水。

  浙江温州市仙岩镇,朱自清笔下的梅雨潭就坐落在这里。山色青翠,池水墨绿,山脚下的仙北村小桥流水,一派醉人风光。村委会主任李勇说:“上游3座电站,两座小水库,与村里关系挺好的。如果没有工程调蓄,梅雨潭不可能常年有水。”

  仙岩水电站站长钟晓东说,山区河流有季节性,遇到大旱,放不出水的情况也有,不能把缺水矛盾全推给小水电。

  “科学客观认识小水电,不能把反对水电当‘时髦’。”国际小水电中心主任程夏蕾认为,小水电本身禀赋没问题,其负面影响是一些地方无序开发、管理粗放造成的,根源在于制度不健全、体制不完善。通过科学规划、严格监管,这些问题可以有效遏制。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研究员王亦楠说,值得注意的是,在国家严控过剩产能背景下,煤电装机仍在扩容,一些地方电力弃水、弃风、弃光严重,仅川滇两省去年弃水电量就达800亿千瓦时。深化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能以生态为由压制水电。

  开发利大弊大?

  总体看利大于弊,减排效益大,综合效益明显;坚持生态优先,绿色转型是方向

  新时期,小水电如何定位,决定着小水电的未来。

  “任何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都有影响,不只是小水电,风电、光伏也不例外。关键是如何权衡利弊。”程夏蕾表示。

  ——小水电融入农村生产生活。

  永春县236个行政村,122个村有水电站。70%以上电站是村集体管理,平均一个村年水电收入20万元。

  仙岩水电站承担周边村庄的公益服务。钟晓东说,10个村享受优惠电价,电价每千瓦时便宜3分钱,一年下来将近70万元。上游两个村每年给老年协会5万元,路灯用电免费。

  ——不只是发电,小水电防洪、灌溉、供水等综合效益明显。

  温州永强背靠大罗山,有个美人瀑,高达560米。“过去每逢大雨,山洪暴发,冲房毁田,美人瀑成了‘美人妖’。”浙江永强集团股份公司副总经理郑长青说。

  为告别逢雨必涝,1957年,2万多永强人肩挑手提,在石山上生生挖出4座水库,建成480千瓦的白水电站,洪水关进库区,良田得到灌溉。10多万永强人还解决了生活用电。“从前煮饭靠柴,做饭时烟熏火燎。”郑长青说,电站建成后,柴火炉逐渐换装,现在成了电磁炉,山上越来越绿了。

  ——小水电减排效益不小。

  能源回报率是指一个发电站在运行期内发出的电力与它在建设期、运行期为维持其建设、运行消耗的所有电力的比值。国际研究机构数据显示,从能源回报率看,水电为170—280,而风电为18—34,太阳能为3—6,传统火电为2.5—5.1。据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小水电减排PM2.5的效益是风力、太阳能发电的1.5倍以上。

  在我国,通过小水电代燃料工程,400万山区农民实现“以电代柴”。“十二五”期间,农村小水电累计发电量超过1万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煤3.2亿吨,减排二氧化碳8亿吨。

  ——小水电是精准扶贫的重要方式。

  程夏蕾说,目前未开发的水能资源大部分集中在832个贫困县中,就地开发、就近供电,通过探索资产收益扶贫,实现“造血”功能,对山区脱贫有重要意义。

  我国小水电是否开发过度?

  程夏蕾说,目前全国小水电开发率为59.2%,低于发达国家80%左右的水平。像瑞士、法国,小水电开发率达97%,并没有限制开发。“总体看,发展小水电利大于弊。新时期小水电健康发展,要实现绿色转型。”

  “小水电坚持生态优先,找准新时期的新定位。”福建省水利厅农电处处长阮伏水说,曾经的大开发、不顾环保,是不可持续的,要从重开发向重生态转变。

  福建省按照流域水能规划,“十三五”期间将生态化改造500座小水电站,到2030年所有造成严重减脱水的电站,全部落实生态流量。

  浙江发力小水电绿色发展。“十三五”期间,以“改造一批、提升一批、报废一批”为目标,建设50个生态水电示范区,生态修复300座水电站,有序退出150座水电站。

  如何破除瓶颈?

  小水电呼唤公平待遇,享受可再生能源同等政策,探索生态电价机制

  小水电绿色转型,难在如何找到一个利益平衡点。

  以卿园水电站为例,一年枯水期3—5个月,要保障桃溪的生态流量,意味着发电量会损失。电站要赚钱,还要保生态,矛盾如何协调?

  用好市场之手。2015年,永春县试点生态电价,枯水期水电站转为生态运行,损失的发电量纳入生态成本,提高上网电价,电站得补偿,实现河道不断流。

  “每度电提高5分钱,挺管用。”林景生说,去年电站发电量2100万千瓦时,生态泄流损失310万千瓦时,电价补贴占到损失的70%。“实施增效扩容,电站效益提高了20%,算大账企业没怎么吃亏。”

  “福建水电上网电价仅3毛多,5分钱作用很大。”阮伏水说,水电上网由政府定价,福建采取“一站一价”,电价相对较低,这为生态电价机制提供了空间。

  用好政府之手。浙江推动绿色转型,鼓励小水电生态改造,安装生态机组、增添放水口、修建堰坝,省里补贴35%,市里、县里再补贴一部分。

  向多元化转型。安吉县凤凰水电站,坝下有发电厂,坝上有水厂,“小水电+供水”新增一台75千瓦的小机组,去年仅供水就达1000万立方米。电站负责人介绍,按高峰每千瓦时电价0.56元算,1吨水价值只有0.023元,而作为饮用水,1吨原水的价格是0.2元。正是有了生态流量,让下游的递铺港常年流畅、水清。

  “小水电+旅游”,金溪水电站向生态转型。电站董事长戴国斌说,水库周边峰险、洞幽、岩奇,“发电是功能之一,生态旅游是大方向,转型完成后,景区至少能拉动两个乡镇的经济发展。”

  小水电实现绿色转型,离不开政策引导。

  不少基层水电站负责人反映,作为可再生能源,小水电一直没享受优惠政策,上网电价偏低。目前小水电平均电价0.33元/千瓦时,是风电电价的1/2、光伏电的1/3、火电的3/4。“小水电发展呼唤公平电价。”

  低电价让小水电发展举步维艰。一位水电站负责人说:“按现在的电价,近几年新建的电站基本都赔钱。电站生存都难,再顾及生态效益谈何容易?”

  王亦楠说,虽然《可再生能源法》明确规定水电是可再生能源,但多年来水电一直未能享受激励政策,被排挤在全额保障性收购政策外,导致水电消纳受阻。国家层面应加快顶层设计,打破地方壁垒,尽快把水电纳入可再生能源全额保障性收购范围。

  程夏蕾建议,绿色小水电建设要因地制宜、分类推进,不能搞“一刀切”。生态电价机制是一个可行办法,希望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尽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另外,小水电扶贫效益显著,希望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赵永平)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