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电力能源  风电

中国民航大学学工网“贝茵体先生”柯俊逝世 走完百年钢铁人生广西特警发酷炫形象宣传照

  中新社北京8月9日电 (记者 马海燕)记者9日从北京科技大学获悉,中国金属物理、冶金史学科奠基人,北京科技大学教授柯俊于8月8日7时29分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101岁。

  柯俊祖籍浙江黄岩,1917年6月23日出生于吉林长春,1944年赴英国留学,1948年获英国伯明翰大学博士学位,后任该校高级讲师。新中国成立后,他毅然决定携家人回国。他曾告诉美国芝加哥大学金属研究所教授史密斯:“我来自东方,那里有成千上万的人民在饥饿线上挣扎,一吨钢在那里的作用,远远超过一吨钢在英美的作用。”

  他先后担任过北京钢铁学院教授、物理化学系主任和副院长、北京科技大学校长顾问等职。20世纪50年代,他创立了中国第一个金属物理专业,参与创办了第一个冶金物理化学专业,70年代后,他又创办了中国第一个科学技术史(工学)博士点。1980年他当选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学部委员。

  柯俊1951年首次提出钢中贝茵体转变的切变位移机制,证明其与珠光体、马氏体不同的相变,后来在国际上形成了关于贝茵体相变的“切变学派”。《钢铁金相学》以他的姓氏将无碳贝茵体命名为“柯氏贝茵体”,而柯俊本人则被国外同行称为Mr.Bain(贝茵体先生)。

  20世纪80年代,柯俊指导助手对含微量钒碳的铁镍合金做进一步研究,发现另一类相变的蝶状马氏体形成机制。用电子显微镜首次观察到铁镍碳合金中蝶状马氏体,用原子探针观察到原子簇的形成及其与蝶状马氏体的关系——这些研究丰富了马氏体相变理论。

  “我国金属物理专业奠基人”“古代冶金现代实验方法开拓者”“我国工程教育改革领航员”——已故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师昌绪曾用这三个身份概括柯俊一生的科研成就与贡献。

  中国工程院原院长徐匡迪曾如此评价柯俊:先生学风严谨、淡泊名利、提携后学,为广大科技工作者做出了光辉榜样。(完)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