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水电绿色转型发展已在路上!
今年4月,房县投入380多万元依法关停三道岭水电站和咸水河水电站。在全省,像这样被关停的小水电站有100多座。
作为农村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电网的有力补充,小水电在改善山区人民生活,解决农副产品加工和工业发展用电需要等方面曾发挥重要作用。然而,由于无序开发,部分小水电导致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引起广泛关注。
位于兴山县昭君镇响水滩村的耿家河电站,建于1968年,是兴山县首座水电站,依托当地丰富的水能资源,年发电量60万千瓦时。“发电主要供到县城,但响水滩村民还是幸运地用上了电,这曾轰动一时。”昭君镇水利管理站站长陈祖培对记者说。
房县野人谷镇是该县农村较早用上电的乡镇之一,镇上多座小水电站修建于上世纪80年代。房县水利局副局长吴洪说:“国家电网进入农村之前,农村用电一直靠小水电。当时为开发小水电,镇里还成立了小水电公司。”
除了“点亮”山村,小水电还是偏远山区县市发展较早的重点产业。兴山县曾是水电明星县,共有84座小水电站,1983年作为全国首批农村电气化试点县。为孵化县域经济,该县将30座水电站划拨给兴发集团,依靠电价优势,兴发集团快速壮大,成长为中国500强企业。近年来,兴发集团每年上缴的税收超过全县财政收入的30%。
房县也是我省小水电大县,曾被列入全国农村电气化试点县,截至2017年底,全县有小水电站106座,总装机容量30.32万千瓦,年发电收入近2.66亿元。“2000年以前,小水电是房县仅有的支柱产业,近十多年来随着野人谷旅游和黄酒产业的发展,小水电产业比重降低,但仍是重要产业之一。”吴洪介绍。“小水电对恩施、宜昌等地贫困山区经济带动作用很大。”省水利厅农电管理处处长戴柱新介绍,全省小水电总装机380万千瓦,年发电收入30亿元,五峰等县小水电纳税占县财政收入15%左右。
小水电带来的好处不止如此。吴洪介绍,房县仙家坪水电站是我省小水电代燃料项目电站,电站建成后,周边8个村1648户居民用电每度便宜两角钱,村民砍柴做饭、取暖的情况明显减少。仙家坪电站的兴建,保护植被6017公顷,减少水土流失2133公顷。
一两公里远一座拦水坝,河流如同香肠一样被截成一段段……10月17日,记者在兴山县香溪河支流高岚河探访发现,高岚河上小水电站众多,上级电站尾水马上被截流引入山洞用于下级电站发电,朝天吼水电站引水口距高岚河电站仅2.7公里。“由于电站之间距离很短,难有溪水汇入,水引进山洞后,若不泄放流量,电站之间的河道就会断流,造成河床裸露。”兴发集团高岚河流域经理王凯说,在香溪河另两条支流南阳河和古夫河上,情况也类似,每到枯水期,均会出现季节性断流。
2017年4月,中央第三环境保护督察组明确指出,“三峡库区支流香溪河上游引水式电站分布众多,导致多处河道断流,水生态破坏严重。”
小水电开发带来的生态问题,在其他地方也不同程度存在。作为水电大县,房县共有106座小水电站,主要建在马拦河、漳兰河等河流上,仅马拦河支流大河上就有10座引水式电站。10月18日,记者在大河野人谷镇段观察发现,上级电站王家庄水电站距下级漫水桥水电站引水口仅300米左右。“以前每座电站拦水坝下,几公里长的河道基本断流干涸。”吴洪介绍。
2000年前后,作为重要的民生水利基础设施和清洁能源,小水电在国家政策支持下,获得长足发展。2001年,我省房县等26个县市被列入全国水电农村电气化县建设试点,随后地方政府也出台政策,推进水电开发。“十五”以来,仅房县就争取到中央投资42122万元,先后兴建了三里坪、仙家坪等一大批水电站。
由于小水电站相对投资小、风险低、效益稳、运营成本比较低,在各种优惠政策的鼓励下,社会资本也积极参与投资,各地掀起了一股投资建设小水电站的热潮。
截至2017年底,全省共有小水电站1724座,目前正常运行的1600多座,主要集中在宜昌、恩施、十堰等地。“小水电的整体历史贡献要充分肯定。”业内人士认为,同时,也要高度重视小水电过度开发、无序开发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由于受过去开发理念、技术和资金等制约,一些流域电站布局不合理,梯级电站之间的流量不匹配,有些早期建设的引水式电站,没有设计最小泄放流量,影响了河流生态和下游用水。
如何统筹好发电和生态的关系?这是小水电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全面停止审批引水式水电站,关停位于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和发电效益差对环境有较大破坏的小水电站。”戴新柱介绍,从去年开始,我省发起一场小水电“绿色”,多措并举修复流域生态。
今年4月,房县野人谷省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和缓冲区内的三道岭水电站和咸水河水电站被依法关停。兴山县也关停了耿家河、卧佛山等3座发电量小、收益低的电站。目前,全省已关闭小水电站100多座,部分效益差、环境影响严重的还将被逐步关停。“关不关停,不能‘一刀切’。”戴新柱表示,小水电不污染水也不消耗水,是清洁能源,对偏远山区来说,简单关停影响当地经济,补偿费用也大,“实际可行的办法是通过生态改造实现小水电绿色转型。”目前,我省正大力推广小水电生态流量泄放。
10月18日,记者沿房县马拦河支流大河探访,发现沿途6座电站都已泄放生态流量。漫水桥电站引水口拦水坝闸门,底端被切出一个方形大孔,河水由此哗哗下泄。
在兴山县,香溪河支流高岚河流域,高岚河、朝天吼等水电站都加装了生态流量泄放设施。兴山县古夫河满天星水库上有一座坝后式水电站,为保证生态泄放,电站常年最少有一台机组发电。“以前有些电站为了效益,水位低时一直蓄水,水位高时再发电,造成河道断流。”兴山县水利局工作人员颜烤说。
泄放流量意味着发电用水减少,如何防止不放或少放?“所有电站必须泄放10%生态流量。”戴新柱介绍,去年开始,我省全面推行生态流量泄放远程监控,放没放水,泄放多少,打开手机APP,一目了然。目前,全省100多座水电站已安装监控设备。
实施小水电扩容增效也是路径之一。“泄放10%生态流量后,今年发电收入预计仍有160万元。”房县九龙沟水电站股东苏清君说,这得益于小水电增效扩容。2014年,国家实施小水电站生态改造,增效扩容,九龙沟电站被纳入。通过中央补贴、省里配套、电站业主共同出资的方式改造机组,生态改造后九龙沟电站年发电量增加300多万千瓦时,泄放10%生态流量后,收入仍比增效扩容前多70万元。“增效扩容后电站收益增加,生态流量泄放也更有保障。”吴洪说,房县23座增效扩容小水电站每年增加发电收入1420万元,增加税收210万元。全省有700座小水电站已实施生态改造,但与我省小水电站总量相比,仍有潜力可挖。“通过泄放生态流量,创建绿色水电站,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共赢。”戴新柱介绍,我省已编写绿色小水电站创建实施方案,并探索激励机制,推进水电生态文明建设。
- 标签:发展水电的好处
- 编辑:王虹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