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水利水电工程地质与物探技术高层论坛在厦门顺利召开
“天高海阔水无垠,浮玉明珠满目陈。”在这姹紫嫣红、郁郁葱葱的夏日,在碧波潋滟、鹭鸟翔集的厦门,7月20日由中国水利学会勘测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水利电力分会主办、武汉中仪物联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承办的“水利水电工程地质与物探技术高层论坛”顺利召开,共有30家单位 50多名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中国水利学会勘测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司富安先生,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水利电力分会会长张建清先生,武汉中仪物联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郑洪标先生出席会议并致辞。
本次高层论坛主要针对工程建设中遇到的工程地质难题,结合工程物探技术最新发展成果进行工作经验交流、探讨解决思路并提出技术方案。特邀专家同济大学李博教授从时代背景、理念与推进和实践基础3个方面深入浅出的分享了地质工程技术创新现状、发展及经验;长安大学李貅教授从重大需求、存在的问题、解决方案、经典案例等方面详细阐述了复杂地形条件下多分辨率地空探测方法理论基础和进展情况。两位特邀专家的报告令人耳目一新,让与会代表对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创新思路与地空探测方法有了全新的认识。同时武汉中仪物联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郑洪标总经理对当前热度较高的城市排水管道检测修复与智慧水务技术应用作了详细介绍,并且分享了川藏线水平定向钻孔孔内电视技术,又深化了大家对仪器设备和探测方法的系统、全面和直观认知。
会议重点针对“水利水电工程地质与物探技术融合创新”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和热烈探讨,并达成以下共识:作为工程勘察的重要技术手段,随着物探新方法、新技术、新理论的不断迭代创新,物探装备不断升级,物探应用从侧重于前期勘察,到目前探测、检测、监测、预测预报等多元化全方位发展,并贯穿于工程建设全阶段,全生命周期,在解决水利水电工程地质问题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利用物探手段解决工程地质问题的能力甚至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大大提升。但随着工程难度的不断提高,对物探工作的精细化需求愈加严格,这就要求在方案策划、实施以及成果解译等工程实践中,地质和物探人员要充分沟通、交流、密切配合,融合发展,地质工程师要学习地球物理理论,了解各种物探方法适宜性,物探工程师需了解工程地质特性,充分理解地质需求,这样才能在面对重大疑难工程问题时,更好的发挥物探技术优势,更有针对性的解决工程地质问题。
首次水利水电工程地质与物探技术高层论坛取得了成功,与会代表一致认为,本次会议很有意义,论坛模式也很有创新,基本确定论坛每年举办一届,通过论坛加强学会之间的联系,引领工程地质勘察行业和地球物理探测、检测、监测技术发展,更好的服务于工程全生命周期。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 标签:水利水电工程论坛
- 编辑:王虹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