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安全是城市治理的重要标志
能源不仅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而且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一切能量来自能源,人类须臾离不开能源。能源安全是城市大安全的血脉。能源安全水准是城市治理的重要标志。
人类对自然规律的认知没有止境,防灾减灾、抗灾救灾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永恒课题。防灾减灾、抗灾救灾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社会和谐稳定,是衡量执政党领导力、检验政府执行力、评判国家动员力、体现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本领。从我的实践和感悟,应对突发公共安全事件,二通最关键,一是通电,二是通路。通电比通路更重要,有电就有光明,有光明安人心。2020年8月19日,最高气温超过38度,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大规模停电,涉及300万人,把州长都气炸了,直接宣布将调查加州三大能源机构,作为美国最大、最具创新精神的州来说,我们不能接受在没有事先警告、也没有足够的准备时间的情况下突然停电。由此可以看出大停电事故或引起民众的不满,或成为事件,皆使得国家政局动荡,从而引发安全问题。大停电危机还引发经济和社会问题,大停电导致企业的流水线停产,造成整个交通系统陷入全面瘫痪。饭店、超市以及其他经营易变质食品的行业遭受重大损失。工厂停产,银行歇业,商店摸黑经营,信息传输中断,千百万民众的工作和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最近,习总对平安中国建设作出重要指示,提出 “深入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命题;在浦东新区开发开放三十周年庆祝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对“提高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开创人民城市建设新局面”作了深刻阐述。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城市是人集中生活的地方,城市建设必须把让人民宜居安居放在首位,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要坚持广大人民群众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的主体地位,探索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特征、彰显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超大城市发展之路。提出了城市治理的系统路径。要提高城市治理水平,推动治理手段、治理模式、治理理念创新,加快建设智慧城市,率先构建经济治理、社会治理、城市治理统筹推进和有机衔接的治理体系。提出了城市治理的根本目的。城市治理根本目的是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提高公共服务均衡化、优质化水平。要构建和谐优美生态环境,把城市建设成为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提出了城市治理的生命理念。要把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贯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各环节,把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作为提升治理能力的重要一环,着力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毫不放松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习总的重要指示同样对加强能源安全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
民心是最大的,各级领导干部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把人民安居乐业、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时刻把群众的困难和诉求记在心里,努力办好各项民生事业。平安是老百姓解决温饱后的第一需求,是最重要的民生。习总指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他对上海的干部说, 要走出一条符合超大城市特点和规律的社会治理新路子,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他对武汉的干部说, 城市是生命体、有机体,要敬畏城市,善待城市。 他在视察杭州云栖小镇时,对城市治理现代化有了更具体的阐述: 通过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手段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大城市也可以变得更“聪明”。从信息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是建设智慧城市的必由之路,前景广阔。 今年4月13日,上海市“一网通办”“一网统管”工作推进大会召开,这件被认为是上海疫情之后“迫不及待”要做的大事,同时显示了上海对推动智慧城市建设的渴望和决心。上海市委李强在大会上强调,要深刻认识“两张网”建设是提高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的有力牵引,是推进高质量发展,创造更高品质生活的有力牵引。在今年全国期间,李强同志再次强调,上海正抓住建设“两张网”这个牛鼻子,做到实践中管用,基层干部会用,人民群众受用,保障城市运行安全有序,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上海作为世界观察中国的重要窗口,一定要努力打造成为我国城市的治理样板,向世界展现“中国之治”新境界。
城市化是21世纪人类最大的变革趋势之一,城市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载体,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家园。人口快速向城市集聚,大型、特大型城市的数量不断增加,城市群、都市圈正加速形成。改革开放之后,城市化发展不断加速。作为超大型城市,上海市在资源、环境、公共安全等一系列领域必然遭遇超出一般逻辑的社会风险,防控难度越来越大,传统与非传统事故风险以数量级增长。必须加强“韧性”城市建设。国际防灾减灾机构提出的“韧性社区”是城市社会韧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调动人际关系网络和熟人社会的关系网络,在城市治理中发挥以柔克刚的力量。而所谓有韧性的城市,是指经历自然灾害、瘟疫、社会冲突等突发事件之后,城市能快速重组和恢复生产、生活的能力。“韧性之城”包括防控自然风险、安全风险、生产风险、疫情风险等所有特大城市可能遭遇的风险。所谓韧性,就是在受到意想不到的重大冲击后,城市可以迅速恢复,回到原来的正常运行轨道。如果一个城市没有韧性,就会丧失抗风险能力,城市是文化的容器,如果城市的发展不能保持足够的韧性,那么这个容器就可能“爆裂”。城市的韧性发展最终是为了促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看上去是一个哲学意义上的终极目标,却是城市得以长期存续的根本依据。这次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证实了韧性城市建设的重要性。
今天,我们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内外的各种风险难以预料。因此,各级领导干部防范应对风险的能力亟待提高。当代风险具有突发性、破坏性、复杂性、高变异性、难追溯性和紧迫性等特征。所以,应急处突能力在于时刻准备着。领导干部要时刻保持如履薄冰的谨慎、见叶知秋的敏锐,既要高度警惕和防范自己所负责领域内的重大风险,也要密切关注全局性重大风险,第一时间提出意见和建议。
党的以后,国际能源供需格局出现了新变化,国际能源发展呈现出一些新趋势,要求我们更好地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以油气为例,随着美国政府鼓励技术创新,加强对传统油气资源的开发利用,美国能源公司相继在油气生产技术领域取得进展,页岩气开发技术的突破使美国非常规油气产量出现爆发式增长。2018年,美国超过沙特成为世界第一大原油生产国。根据国际能源署2019年统计,天然气方面,美国保持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气生产国地位,2018年天然气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20.2%,并且其未来五年增加的产量将比其他任何一个国家都多,达到每日23.57亿立方米,约占全球产量增长份额的40%。随着美国逐渐实现能源的自给自足,国际油气供需格局对美国的制约程度降低,美国政府则以置身事外的姿态对国际油气格局施加影响,打击其地缘对手。2019年4月21日,美国宣布自5月2日起,不再对当前任何国家实施伊朗原油进口的豁免,彻底切断伊朗的原油出口。而另一方面,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金融危机后,中国经济增速保持相对高位,油气消费量不断攀升。全球石油市场供需面可能正在缓慢收紧,对我国的能源安全构成挑战。在此背景下,确保城市的能源安全意义重大。
从国内能源安全现状看,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逼近70%,天然气对外依存度超过40%。一旦油气供应国(资源国)出现风吹草动,中国作为消费大国和首要进口国就感到“紧张”,有点“资源国一打喷嚏,中国就会感冒”的迹象。另外,有的地方能源问题仍比较突出,某些省份电力只能满足需求的三分之二左右,用电缺口巨大,煤炭供应常常得不到保障,天然气也刚刚从零起步。随着城镇化、工业化水平提升,城市将聚集更多的人口和产业,然而面对日益增长的能源消费需求,促进供需平衡的市场机制不成熟,需求侧响应、供应侧调峰的潜能未充分发挥。同时,相比于能源的集中生产环节、输送环节,能源在城市中的配送、消费以及与终端用户互动等环节的智能化程度相对低,影响了系统的整体性能和效率。因此,解决好城市能源安全问题成为一项紧迫的重大课题。
一是畅通无阻,输送千家万户。构建城市能源供给的“物理层”,通过电网、石油管网、天然气网、供水管网、供热网等多种资源管网耦合集成,运用多种仓储设施及储备方法满足电力负荷、热负荷、冷负荷等消费侧用户的多种能源需求。对各类管道技术改造,依靠人防、物防、技防是维护管道安全,确保能源大动脉畅通的必要措施。通过人防,加强管道巡护管理,及时发现管道上方违章占压等问题;通过管道内检测、外检测和日常管理,对管道腐蚀和运营风险进行识别,将管道运营风险水平控制在合规、合理、标准范围之内。
以“物理层”为前提,搭建“智慧层”。智慧层要求城市能源系统能利用各环节数据建立动态数据中心、数据仓库。使用微功率无线技术、电力线通信、泛在智能无线专网等通信技术的信息传输,利用综合能源枢纽站管控、源网荷储协调、负荷侧虚拟同步、配电网全网无功优化及协调等技术的系统管控,以及基于数据、控制、通信耦合集成基础上开发的云平台技术服务模块、综合能源服务互动平台,都将在智慧层面得到体现。“物理层”+“智慧层”能够保证现代城市的能源需要,及时把能源输送到千家万户。
二是能量无缺,做到节能增效。传统的电力行业是能源的重要生产者。火电厂要实现清洁生产,从长远看,还要考虑电力结构的调整,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如天然气发电、核电、水电、风电,还有利用潮汐发电等,多元供应保安全。此外,还要着力发展非电能源,形成煤、油、气、核、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多元协同发展的能源供应体系。发展多元化能源的前提和条件是科技创新,要立足我国国情,紧跟国际能源技术新趋势,以绿色低碳为方向,推动技术创新、产业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相结合,把能源技术及其关联产业培育成带动我国产业升级的新增长点。供给有保障,消费要节约。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节能是“第一能源”。因此,要推动能源消费,抑制不合理能源消费,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有效落实节能优先方针,把节能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坚定调整产业结构,重视城镇化节能,树立勤俭节约的消费观,加快建设能源节约型社会。
三是衔接无缝,多方齐心协力。新型城镇化或者可持续发展城镇化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能源创新和能源的高效利用。城市化进程中的能源问题需要多方努力,政府部门、能源公司、企业单位、居民用户相互打“配合战”。多种能源之间也要无缝衔接:电、热、冷、气、水、煤、石油等多种能源系统要进行统筹协调,需要“去中心化”,各供给方最积极的应对态度是资源共享、分工明确、互利共赢。只有互相借力、优势互补,才能形成生态链;而过分维护企业自身利益,单枪匹马去战斗,终究走不长远。有的城市配置了“7+1”的综合能源系统,即光伏发电、储能微网、太阳能空调、太阳能热水、地源热泵、冰蓄冷空调、蓄热式电锅炉等七种能源应用系统,并依托能源调控平台提供能源优化和托管服务,搭建综合能源互联网络,为全社会提供电能、制冷、供暖及生活热水等综合能源供应。
四是常态无忧,保持居安思危。社会的用电需求是实时变化的,昼夜和季节性用电负荷存在峰谷差,储能就十分必要。储能可作用于电力系统的不同环节,在大规模发电环节,储能系统有利于削峰填谷,使不稳定电力平滑输出,维持系统电压、频率和功角的稳定,提高供电可靠性。在输配电环节,在电网环节设置合适规模的储能站,可以增强电网的抗冲击能力,提高调解幅度,更好地实现供需平衡。设置于终端用户的储能系统则通过电力储放来提高供电可靠性,尤其在发生非预期停电等事故情况下;可进行需求侧管理,即在分时计价的地区,在低价“谷电”时刻买入网电充入储能设备,在高价“峰电”时刻释放储能设备中的电力,实现既节约用户电费花销,又能削峰填谷、平滑用电负荷,在一定程度可缓解电网调节压力。常态要想到非常态,居安思危,加强隐患的排查,及时有效消除,不能抱有侥幸心理,消祸于未然。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和非常态相统一。
五是应急无险,时刻常备不懈。为适应上海面向全球、面向未来的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需求,上海要更加强化超大型城市应急能源保障系统工程建设,形成基于“云大物移智”的坚强智源网,实现可移动、分布式、多样化的超大型城市应急能源保障。一旦发现电网线路设备不能正常运行,快速的应急供电保障是维护社会稳定、保护人民群众最基本利益的最重要措施之一,同时也是应急救援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成立应急抢险小分队,备好突发事故处理用的各种材料、工具和运输车辆等,包括应急发电车、发电机和应急照明灯的使用,应急配电网的架设和应急照明线路及设备的安装等。我们进入新时代,时代呼唤城市能源应急公共平台早日诞生,上海航天智慧能源研究院已经制造出首辆航天应急救能车,具备了国家工信部公告和CCC认证。同时,拟在上海市闵行区浦江镇建立我们国家首个救能站。用于城市应急、灾后供能等特定场景的能源保障、补充和备份。
此外,应当建立健全燃气应急储备制度,发展和改革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燃气应急储备方案,确定燃气储备的布局、总量、启动要求等,并采取综合措施提高燃气应急保障能力。燃气经营企业应当按照应急储备方案的要求建设燃气应急储备设施,确保燃气应急储备所需的数量和储存安全。还应当组织编制燃气应急保障预案。燃气应急保障预案应当明确燃气应急气源和种类、应急供应方式、应急处置程序和应急措施等内容。燃气经营企业因不可抗力或者发生突发性事故等紧急情况不能正常供应燃气的,应当按照燃气供应应急预案采取相应措施,并及时报告燃气主管部门。主管部门应当对燃气供求状况实施监测、预测和预警。燃气供应严重短缺、供应中断等突发事件发生后,应当及时采取动用储备、紧急调度等应急措施,燃气经营企业以及其他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予以配合,承担相关应急任务。
在城市能源应急处理问题上,在大的灾害面前,必须始终保持高度的责任感和对人民极端负责的态度,时刻准备着,采取有效、及时、科学举措,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不仅完善重要应急物资的监管、生产、储备、调拨和紧急配送体系,真正做到备得有、找得到、送得快、用得好;而且要全面落实各级领导责任制,重点是关键岗位24小时有人值守,确保人员配备、预案完善、应急处置等各项责任落实到人。各级领导干部要靠前指挥,亲自部署,亲自督战,将风险降到最低。只有做到更精细、更主动、更协同、更快速、更科学、更便捷、更有效、更安全的“8个更”,全灾种、全方位、全预料、全过程、全社会的“5个全”,才能真正形成务实管用、高效便捷的超大型城市应急管理工作机制,创出具有中国特色城市特点应急管理的经验和模式。
- 标签:水电应急照明图标
- 编辑:王虹
- 相关文章
-
能源安全是城市治理的重要标志
能源不仅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而且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
- 监狱人员定位系统的作用都有哪些
- 【招生计划】2022年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面向辽宁历史类招生专业及人数汇总
- 2022-2028年中国水电行业发展模式分析及未来前景规划报告
- 2020中国水力发电行业现状及市场投资前景及趋势分析
- 世界最大水电站即将竣工建成后将改变整个非洲的现状 旅游
- 变电站人员定位的重要性
- 中国水电未来之路:加快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 世界水电站排名刷新!第一第二均在中国!(附全球十二大水电站排名)
- 倡导全民节水也是一种生态文明
- 乌东德水电站排名世界第六去年发电389亿度在我国却默默无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