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媒大学:全新开设12个微专业,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为深化本科教育改革,拓宽学生跨学科学习渠道,培养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我校于2022年1月启动了十二个微专业的校内招生,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学好本专业的基础上,修读微专业。
什么是微专业?
微专业一般由多门相互关联的课程构成,聚焦于某一特定领域或专业技能。微专业学分一般在12-20学分左右,学制为半年或一年。小学分、精课程、高聚焦、跨学科是微专业的鲜明特征。
为什么要开设微专业?
我校开设微专业旨在谋专业发展之需,蓄人才培养之能,顺未来教育之势。学校“小综合”的学科优势为跨学科特色鲜明的微专业提供了天然的生长土壤。通过重构专业核心课程及开发跨学科课程、打通主修及微专业学分认定等方式,不断创新专业发展机制,拓展专业生长空间,探索具有中传特色、融合创新的微专业育人模式。
2022年春季学期,微专业首轮招生共录取校内学生近400名。其中,国际传播与全球治理胜任力、计算传播、融媒体影像创作、虚拟空间文化生产与管理、网络与知识产权法、传媒应用英语、创新创业管理、传媒产业投融资、传媒人工智能等微专业已开展线上教学,其他微专业亦将陆续组织开展教学。
国际传播与全球治理胜任力微专业
微专业介绍
作为迅速崛起的世界大国,中国急需拓展参与全球治理的有效路径,进而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合理的方向发展。加强适应新时代国际传播需要的专门人才队伍建设是国家战略发展中的题中之义。国际传播与全球治理胜任力微专业将以线上线下混合授课的模式开展,整合校内广告学院、国际传媒教育学院,以及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高层次国际人才创新培养实践项目”中外融合师资、课程及教学资源,由课程、讲座、实训、工作坊结合而成。
微专业负责人寄语
国际传播与全球治理胜任力微专业负责人 赵新利
“国际传播与全球治理胜任力微专业在满足国家新时代发展战略需求、服务学校打造国际传播学科与人才培养高地的发展目标指引下应运而生。本微专业以培养一精多会、一专多能、经世致用的复合型国际组织后备人才为目标,打造国际公关、跨文化新闻学、英语学术写作、国际组织竞聘指导、国际传播与外交等特色中英文混合授课课程体系,为学生掌握国际传播领域的知识结构与技能、塑造全球治理的基础观念与能力提供平台,助力学生成为促进‘人类社会互联互通、全球传播新格局、文明交往新话语’的中国新力量。”
国际传播与全球治理胜任力微专业开展线上教学
计算传播微专业
微专业介绍
计算传播微专业依托新闻学院计算传播系,聚焦当下新闻传播领域出现的新问题与新现象,依托大数据和智能媒体技术,以可计算视角探索人类传播活动的客观规律、信息传播模式变迁与互联网传播的多元效果,开拓数字智能时代新闻传播学创新发展新的领域,打造具有时代特色的信息传播微专业学习体系。
微专业负责人寄语
计算传播微专业负责人 邹欣
“在新文科建设大背景下,计算传播微专业以培养适应新技术、新业态的学科交叉型人才为总体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大数据技术和智能媒体技术,科学地收集、处理和分析信息,建立、检验理论模型,解决和探索新闻传播领域涌现的新问题、新现象的综合能力。计算传播微专业课程涵盖计算传播导论、认知心理学、舆情分析与社会计算、数据可视化传播与应用、网络用户行为调查与分析、用户体验设计及计算传播国际前沿7门课程。经过一年的计算传播微专业学习,学生在新闻传播、数据分析、计算思维方面的专业素质和复合能力将得到全面提升,为今后的职业和学术发展开拓新的路径。”
计算传播微专业开展线上教学
艺术审美微专业
微专业介绍
艺术审美微专业是面向传媒人才审美素养提升与艺术评鉴能力发展的需求、充分发挥人文学院理论研究优势的审慎创设。对于解决当前审美文化领域的诸多问题、落实教育主管部门的人才发展规划、助力文化强国战略的实施,都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微专业负责人寄语
艺术审美微专业负责人 张晶
“艺术审美这个微专业是结合中国传媒大学各专业学生的实际需要,为满足国家传媒领域的发展需求而创设的,依托我所主持研究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古代美学命题整理与研究’研究团队和研究成果,目的是将我们的大学审美教育提升到更高层次的专业水平,发挥更大的社会贡献度和影响力。
我们的课程体系包括艺术审美的基本理论与核心文献的普及性教学,也包括绘画、影视、诗词、散文等美学、艺术学分支领域的拓展性教学。上述课程群以艺、文一体,中西合璧,古今打通为特色,切实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与艺术创新能力。我想,本微专业为各个专业的同学打开了通往美学、艺术学以及人文社科相关领域学习的一扇大门,对于各专业本科生的深造、就业和实习实践会起到明显的推动和提升作用。”
融媒体影像创作微专业
微专业介绍
影像是未来世界的主要表达方式。在融媒体时代,使用影像进行表达既是个体的必备技能,也是就业市场中各类组织、机构和公司的必然要求。融媒体影像创作微专业,立足于媒体融合和媒体交叉的发展趋势,面向未来的媒体和影像市场对于人才的需求,打破专业壁垒,以融媒体的发展及其趋势为导向,以叙事和影像为两翼,采用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组织,培养适应未来媒体需要的交叉型复合人才。
融媒体影像创作微专业,依靠戏剧影视学院的优质教学资源,拥有一支包括导演、编剧、表演、摄影、剪辑等专业一线教师的专业教师团队,不仅在教学上成绩突出,还拥有强大的创作实力,在国内外各种节展中频频获奖。
微专业负责人寄语
融媒体影像创作微专业负责人 郑月
“毫无疑问,影像是我们未来的主要表达方式。
它不仅仅是每个人都在使用的一种表达语言,也是融媒体时代我们几乎在任何职岗都会用到的技能。但同时,影像创作的学习门槛很高,而很多人无法进入专业学习,那么,只能靠自己慢慢摸索吗?
这,就是我们开设融媒体影像创作微专业的初衷。它会通过融媒体影像发展流变帮你梳理媒体和影像的发展历程,再通过跨文本叙事和导演技巧来理解故事怎么产生、怎么讲以及怎么讲好;接续,我们会用影像表达、身体语言、剪辑技法等课程来完善你的影像思维;最后,在影像创作课程中指导你亲手创作自己的视频来检验学习成果。
在完成微专业学习后,我们希望你能够点亮融媒体影像创作的诸多技能,帮助你在未来的个人表达和职业选择中更加游刃有余。当然,如果你在此学习过程中发现,这正是你的天赋和兴趣所在,我们也期待你能以此为起点走向更深更广的专业创作学习和从业领域。”
融媒体影像创作微专业开展线上教学
剧本创作微专业
微专业介绍
剧本创作微专业主要面向网络、电视、电影行业培养影视编剧人才,以剧作能力为基础,更好地获得策划编导、评论评估能力。本微专业建设对接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和文化产业升级转型发展的需求,依托中国传媒大学的一流学科戏剧与影视学的环境资源,依托中国传媒大学的国家首批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的师资资源,选拔富有潜质的学生,激发其文化创意能力与影视叙事能力。
微专业负责人寄语
剧本创作微专业负责人 李胜利
“剧本创作属影视剧创作过程中的一度创作,致力于从无到有的创意输出。哪怕是改编,也需要源于原作而高于原作。
在某种程度上,一个优秀的编剧,在创作剧本的过程中,已经同时尝试了导演、表演、摄影、美术、音乐、剪辑等各行当的工作。因此,从表面上看,编剧只是一个码字的手艺,人人能干;从本质上看,优秀的编剧必须拥有正确的价值观念(不能卖‘毒药’)、充足的生活积累(得有‘原材料’)、丰富的想象能力(超越‘现实性’)、良好的情感能力(不能太‘冷血’)、缜密的逻辑能力(不能太‘弱智’)、熟练的叙事技巧(得有‘好手艺’)……只有少数人才能干好,才能被大多数人发自肺腑地接受。
因此,不要以为剧本创作只是写作实践,只是技巧学习,可以一蹴而就。事实上,只有‘行万里路’以扩展人生阅历强化创作动机、‘读万卷书’以积累二手材料超越人生限制、‘写万字文’磨炼叙事技巧超越平铺直叙,才有可能走完从‘普通作品’再到‘合格作品’再到‘优秀作品’的创作旅程,成就心中梦想。
因此,剧本创作微专业的所有课程,不过是几盏引路小灯而已。论语云:‘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以此与诸君子共勉。”
虚拟空间文化产业与管理微专业
微专业介绍
虚拟空间文化生产与管理微专业是依托文化产业管理学院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文化产业管理专业,面向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的未来人才需求,以“互联网+”“虚拟现实”等新技术场景下的文化生产和管理为专业内容建设的新兴课程群,也是我校文化产业北京市高精尖学科在产业研究上的新突破和人才培养的新探索。本微专业学制为半年,为相关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研究机构等培养熟悉文化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新内容”的专业人才。
微专业负责人寄语
虚拟空间文化产业与管理微专业负责人 杨剑飞
“虚拟空间文化生产与管理微专业集聚了文化产业管理学院教学骨干,围绕‘虚拟化创意、数字化生产’的文化科技理念,精心研发了‘虚拟科技与文化创意’‘虚拟现实叙事与传播’等课程,引导同学们更好地认识虚拟空间里文化生产与管理的热点和难点,帮助同学们更好地适应未来文化市场对于虚拟生产与创意人才的各种需求,做好技能储备!
智媒时代,数实结合、虚实共生,让我们携手体验虚拟空间文化策划、生产、传播和运营的各种风景与乐趣。未来已来,欢迎有你!”
虚拟空间文化生产与管理微专业开展线上教学
学生线上讨论
网络与知识产权法微专业
微专业介绍
网络与知识产权法微专业是为适应我国互联网、知识产权及文化传媒娱乐产业发展对相关法律人才的紧迫需求而设置的,课程体系中既包括民法、刑法、行政法、诉讼法等法律基础课程,也包括网络法、传媒法、知识产权法、娱乐法等特色法律课程。本微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授课教师基本拥有博士学位及海外留学(访学)经历,绝大多数教师有在法院、律所、媒体等单位的实务经验,此外,还会邀请实务经验丰富的法官、律师、企业法务专家参与微专业课程的讲授。除课堂教学之外,本微专业拥有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北京互联网法院、盈科律师事务所等近二十个法律实习实践基地,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资源和国际交流机会,并将定期组织学生到法院、律所、互联网、文化传媒娱乐机构法务部门参访和实习,组织学生参加法律谈判、模拟法庭等实践活动,增强就业竞争力。
微专业负责人寄语
网络与知识产权法微专业负责人 郑宁
“法律人才是建设法治国家的重要力量,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具有多学科背景的法律复合型人才将具有广阔的市场需求和良好的职业发展前景。学校法律系一直以来以培养‘懂法律、懂文化传媒、懂管理’的复合型、实践型、国际化卓越法治人才为目标,将为网络与知识产权法微专业的同学们提供系统的法学课程以及丰富的法律实践机会,切实提高同学们的法律素养与法律能力。”
网络与知识产权法微专业线上开班仪式
网络与知识产权法微专业开展线上教学及讨论
传媒应用英语微专业
微专业介绍
本微专业依托我校传媒专业优势,立足传媒应用英语领域,通过体系化、专业化的理论课程和应用实践,为学生将来从事媒体行业、学术研究、跨文化交流打下坚实的传媒应用英语语言基础,能够以西方人喜闻乐见的内容和丰富立体的呈现方式发出中国好声音,以契合西方人逻辑思维的语言表达方式讲述中国好故事。
本微专业教学团队均来自外国语言文化学院大学外语部和英语系,任课教师多年来一直工作在教学第一线,具有丰富的英语教学经验、传媒教材编写经验以及对外英语国际传播研究成果,教学及研究领域涉及传媒应用英语微专业课程的方方面面,相关教学实践平台和教学成果颇丰。
微专业负责人寄语
传媒应用英语微专业负责人 丁维莉
“传媒应用英语微专业围绕听、说、读、写技能进行全方位、密集型训练,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培养学生解读英语媒体报道的语言表达规律,了解英语媒体报道的基本结构和表达技巧,提高学生的国际传播素养;培养学生批判性分析西方媒体语言的能力,使其能够基于西方文化特点、思维习惯、人际传播规律等用英语对外发出中国好声音、讲述中国好故事。”
《中西方文化比较》课程开展线上教学
创新创业管理微专业
微专业介绍
创新创业管理微专业是在国家大力提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互联网+”“文化创意+”的时代背景下,充分整合中国传媒大学校内外学科优势、专业优势、业界资源优势,打通课堂教学、专题讲座、企业调研、创业实践等各个环节,全面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
微专业负责人寄语
创新创业管理微专业负责人 闫玉刚
“在创新创业管理微专业的学习过程中,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组建项目团队,专业投资人、创业校友、实践导师会针对各个项目团队的特点进行针对性指导。专业老师会根据项目的不同阶段,推荐项目团队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相关大赛,帮助项目团队进行各方资源对接。
立足专业,面向前沿,对接市场,运用多元化教学手段,培养具有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人才,是我们最主要的目标所在!”
创新创业管理微专业开展线上教学
传媒产业投融资微专业
微专业介绍
传媒产业投融资微专业是依托经济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经济学(传媒经济方向)、大数据管理与应用等本科专业(方向),以及MBA(工商管理专业硕士)、MPAcc(会计专业硕士)等研究生专业,根据业界对“懂资本的传媒人”的需求,聚焦“投融资”核心模块打造的以服务传媒领域为特色的微专业。
微专业负责人寄语
传媒产业投融资微专业负责人 穆青
“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给传媒业带来了深刻的变革,同时,‘文化走出去’作为国家战略提到了空前高度,传媒人深刻感受到‘资本’在产业变革和高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而传媒产业投融资微专业就是将传媒专业知识与资本运作技能相结合,旨在培养既懂媒体又懂资本运作的复合型人才。
本专业围绕‘传媒’和‘投融资’两个核心,将课程设置为‘资本市场与金融工具’‘传媒投融资决策’两个模块共计7门课,旨在培养‘上手快、筋骨壮、后劲足’的投融资人才。”
传媒产业投融资微专业开展线上教学
传媒人工智能微专业
微专业介绍
传媒人工智能微专业是信息与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与传媒行业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本微专业依托学校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和“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相关科研团队,通过“AI+传媒”方式加深与行业的交叉与融合,适应国家人工智能领域发展需要。传媒人工智能微专业以学科交叉的形式为学生提供灵活学习的新途径,培养符合新时代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微专业负责人寄语
传媒人工智能微专业负责人 殷复莲
“传媒人工智能微专业师资团队派出了非常年轻的新生力量,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以更新颖的方式进行微专业课程的讲授,能够非常灵活地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进一步促进课程内容的吸收。同时,传媒人工智能微专业开设了《传媒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智能媒体推荐》等特色课程,培养学生们对传媒领域数据进行获取、处理与分析的能力,以及对媒体内容、用户等进行分析、应用与推荐的能力,使学生们能够对其所处的大数据时代加深了解,并掌握传媒领域的相关技术,熟知领域前沿研究方向和热点研究内容。”
传媒人工智能微专业《人工智能导论》线上教学
传媒人工智能微专业《智能程序设计》线上教学
传媒汉语与跨文化交流微专业
微专业介绍
传媒汉语与跨文化交流微专业,面向有一定汉语基础的国际学生,依托我校人文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中心雄厚的国际中文教育师资力量,顺应“中文+职业”的国际中文教育新趋势,整合相关资源,创新教学模式,打造适应新时代需求的全新课程。
微专业负责人寄语
传媒汉语与跨文化交流微专业负责人 谭丽丽
“亲爱的国际学生朋友们,传媒汉语与跨文化交流微专业是专门为你们而创设的。围绕着‘传媒’和‘文化交流’两个核心,我们微专业为大家开设了五门必修课程,将选取传媒领域常用的汉语对你们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性训练,使你们掌握学术语境下常用的汉语表达方式,提高同学们在专业领域的汉语水平,以满足学习和工作的需要。我们将通过具体的跨文化交际案例分析和分专题的当代中国大众文化介绍,增进同学们对中国社会文化的了解,使你们更好地理解中国人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以增强大家与中国人交往能力,将大家培养成为国际传播人才,为促进各国人民民心相通发挥积极的作用。汉语国际教育中心欢迎你们的加入!”
- 中国传媒大学全新推出微专业
- 主动把握战略机遇
- 适应新技术新业态需求
- 加快布局未来传媒人才培养
- 专业内容交叉融合 课程设置多样灵活
- 也给小白杨们的跨学科学习带来多元选择
- 这样的微专业,你心动了吗?
- 标签:风雨同路国语,大田人才网,招商引资成果,
- 编辑:王虹
- 相关文章
-
中国传媒大学:全新开设12个微专业,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为深化本科教育改革,拓宽学生跨学科学习渠道,培养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我校于…
- “万门大学”疑似跑路!收学费、代理费,员工工资用“空头支票”代替…
- 英国教育部:学校数字化成熟度与学生成绩关系不大
- 北京:禁止中小学学科培训材料超标
- 跨境远程国外学历不可认证,是谁在打留学“擦边球”
- 《中小学人工智能教师能力标准(试行)》发布
- 2022年强基计划招生工作启动 新增三所试点高校
- 电价0元!电力现货市场新能源大发致电价持续“地板价”
- 北大博士借“低价电”成立售电公司诈骗2600万元获刑!
- 任性!向父母要钱不成,15岁少年放火烧了家……
- 惊险!哈尔滨→贵州,男子高速上正往老家“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