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电力能源  水电

中国式托育的真相时刻:这届年轻人,没有育儿自由

本文由搜狐教育“格致计划”内容Top榜收录,多鲸,作者:琰珏

「兼顾带娃与工作真的这么难吗?」

「那些在孩子上幼儿园前辞职的全职妈妈怎么样了?」

「老公不带孩子每天都打游戏怎么办?」

「为什么很多妈妈不想把孩子交给婆婆带?」

……

不管在哪个平台,近年来只要关于二胎、育儿的讨论都会在第一时间成为热点。这其中,以 0 - 3 岁的育儿话题矛盾最为突出。这是由于初为人父人母的这届 80、90 后年轻人,从孩子诞生起就对育儿有了更多的期待。而在中国全龄段教育中,0 - 3 岁婴幼儿的托育看护是最后一块待完善的拼图,因此面临更多挑战。

1

这届年轻人 没有育儿自由

人人向前的社会里样样东西催人向上,但当我们以为自己已经做好为人父母的准备时,发现很多东西还没准备好。」不管是生活方式产生的非常鲜明的育儿代际差异,还是丧偶式育儿带来的女性职业瓶颈和压力,竞争内卷程度不断加深造成的居高不下的育儿成本......统统成了架在这届年轻家长脖子上的一把把刀子,也造成了我国生育率持续下跌的情况。

近日央视新闻在微博发起的一个调查「你会送娃去婴托机构吗?」,该话题获 1307 万阅读,共 7.2 万人参与投票。话题下面的很多发言,让我们看到了这届年轻人的不容易,也让我们看清这届家长的真实需求与挑战。

首先是护育成本。在孩子三岁以前,很多家长选择以隔代照护和家庭教育为主。年轻人因为事业和生活耗费了大量家庭资源, 很多家庭还背负着高额的住宅贷款,老年人出于「恩往下流」的家庭责任支持子女和孙代的发展。祖辈带娃是最节约成本又安心的办法,还可以一定程度免去父母对陪伴缺失的焦虑,但却也容易遭遇两代人育儿观念不一致的烦恼。还有一些初为父母的人,因不忍心让身体不好的父母再一次当起「爸爸妈妈」,在保姆不专业、育儿嫂难找、幼儿园不收、专业托育贵等等困境下,只能选择最优解决方案——母亲生产后,父亲或母亲一方辞职,自己在家带孩子直到宝宝上幼儿园,尽管这是以中断自己的职业生涯为代价。

不同育儿方式单月支出费用估算及优缺点对比图

再者是护育质量。成为父母是一条漫长的道路,需要付出持续不断的努力,而且永远都说不上完成。即使对于经济稍显宽裕的家长,如何养 0 - 3 岁的娃依旧算一道压轴大题。「爱马仕包算什么,养娃才是奢侈品!」有人调侃,比财富自由更难实现的是育儿自由。可信赖产品和服务,有价值的优质师资和课程,在现实中是比奢侈品更为昂贵和稀缺的存在。

家长们选择托育机构时的考虑因素

数据央视调查

根据国家相关部门在 2016 - 2017 年期间完成过的一次调查,目前我国 3 岁以下的婴幼儿有 5000 万人,托育需求高达 48%,然而实际入托率仅有 4.1%。托育的普及、普惠、优质、安全,是家长的期待也是现阶段的无奈。

理想与现实间的割裂,供给与需求的极不平衡下,托育究竟是一个怎么样的赛道呢?

2

比家长更难的托育人

「世界上最难的职业是家长,而比家长活得还难的是托育人。」一位托育机构负责人对多鲸回忆过去几年时这么总结。

2015 - 2017 年,教育行业投资兴起,资本如潮水般涌入早幼教领域,这段时间可以看做托育赛道萌发阶段。2018 年 11 月学前新规的推出,对早幼教尤其是幼儿园行业的监管逐渐趋严格。母婴产品和早教线下店的高度饱和竞争、幼儿园的普惠化和去资本化,让一部分资本开始把战略目标转移到托育。但更多的人选择在限制下抽身淡出这一领域,行业也因此失去了一部分建设力量。

2019 年被称为托育元年,但即便在政策趋热的情况下,托育人依旧只有表面光鲜,其中心酸不足为外人道也。

首先,从场地等基础设施费用,到监管、合规、师资、招生获客、运营,再到婴幼儿的特殊性对托育机构室内装修材料的环保性能、食品安全、设施设备安全都有要求,导致托育机构整体建设成本居高不下。其次,由于 0 - 3 岁托育服务的特殊性,涉及保育、安全、教育、卫生、消防、饮食、物价等诸多方面,机构开办困难、生源不够稳定。人才缺乏,专业教师流失严重,更是难以满足行业要求和市场需求。

从目前市场平均水平看,一个单体托育机构的财务情况基本是场地成本占 20% - 40%、人力成本占 40% - 50%、销售成本占 15% - 20%、运营成本占 10% - 20%,综合下来其利润率水平仅在 10% 以内。壹点壹滴创始人王红兵更是在近日的发声中表示,70% 的托育机构都不挣钱。

种种原因交织之下,托育元年大家活得并不容易,数十家托育机构因资金链断裂爆发经营危机,爆雷声不断。

2019 年关店早教机构一览

数据广州恒生

到了第三阶段,从 2019 年年末至今,很多人被时代的洪流裹挟,在各种意外性黑天鹅事件后更是且战且退。即使疫情阴霾逐渐散去,但经营环境 + 政策的不确定性,让很多人持续唱衰这个商业与情怀交织、利益与公益并存、服务与教育融合的行业。

过往的悲辛和惨淡经营,让现在存活的人更加恳切。但就像马云曾经说的「抱怨和问题最多的地方就是机会最大的地方」,托育在爬坡期和模式探索期也拥有更多潜在机遇。如何在每一个关卡中升级活命,应该成为大家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十牛校园创始人麦健祺向多鲸表示,社区托育及基于托育提供早教业务会越来越热。他分析,单一做早教业务,包括场地和人力等成本提高,而课消只有周末等节假日时间,日常的空间和人员的空置严重。而托育刚好弥补空间及人员的空置问题。可类比幼儿园,日常上课作为主要收入来源,课后的增值课程作为额外收益。所以,在他看来,未来一定是托育和早教相结合为主的模式能获得长足发展。

针对有不少早教机构直接在原有门店基础上转为托育而最终倒闭的情况,麦健祺提到,这是因为早教需要庞大流量导流,所以必须选择租金很高的商场。而托育不需要流量,只需要片区的用户知道社区有适合适龄儿童的托育机构就足够了。「一般能盈利的托育机构,场地占总收入的 20% 以内,一旦超过,大概率亏损。由于社区门店的租金远低于商场租金,所以社区托育模式才是托育能成功的关键。」

晓渔堂创始人傅彦则认为,0 - 6 岁阶段儿童产业发展加速,品牌会更聚焦、集中。在傅彦看来,0 - 3 岁阶段的托育只能算行业连接器,还构不成单独赛道,但没有 0 - 3 岁阶段的托育,就没有未来的 0 - 6 岁儿童产业发展的机会。「几十年来,0 - 6 岁儿童产业的核心势力一直由规模化的线下实体店与办学机构品牌所把持,其中母婴、早教、幼儿园三大行业因为覆盖消费者年龄段和监管体制的泾渭分明,彼此都有鲜明的护城河,同时也拥有各自体系的成熟配套产业。但伴随着近十年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家庭消费者年龄的推演,三大行业开始出现交叠,客户流量产生融合,0 - 6 岁儿童产业初见端倪。」

当强调 0 - 3 岁的托育热词重新回到大众视角,打破了年龄段的藩篱,母婴、早教和幼儿园三股日益受制的江流也就拥有了一个崭新、混沌又充满想象的奔腾空间。傅彦认为,托育与幼儿园有天然的衔接关系,托育会涉及母婴养育知识和产品,托育会捆绑早教课程与客户转化,因此整个行业需要打破懵懂、尽快建立规则和认知。

壹点壹滴创始人王红兵则认为跑赢托育下半场,关键在于高品质服务。他用一个生动形象例子来说明行业变化:在电商行业,网店的诞生让传统人和实体店的关系被「解构」,取而代之的是人和线上店的关系被「建构」。「人的购物需求本身是没有变化的,但在一‘解’一‘建’中,人享受到了更好的服务,实体店经历兴衰更替。」

在他看来,只要有人在,幼儿教育就在,没有不好做的行业,只有跟不上这个时代的行业人。家长对高品质幼儿教育的需求,将是这个行业基业长青的最重要原因。他提到,目前幼儿教育已快速从增量市场向存量市场转变,整个行业面临升级,面临从追求数量向追求质量的转变。「民办幼儿园,由于政策的缘故,营利空间逐年缩小,但其实,基于儿童成长的营利空间却很巨大,儿童成长领域大有作为。未来托育行业,乃至整个幼教赛道,都会是重视品质、重视服务、重视交付、重视品牌、重视环境的。」

3

“生”的前提 “育”得到关注

因时而生,因市而兴,因势而变。一件三方期待的事情——托育的普及,正在政策的助推下加速成为现实,并且在热切的关注下会越来越火。

在卓华教育集团董事长周边看来,中国稳固的基石国运和共同体的命运需要从孩子小的时候抓起。而「幼有所育」,作为补齐民生短板的重要内容,从十九大起就已被国家被摆在了首要位置。在他看来,我们可以用历史的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托育领域的发展势头:

第一个是短流行,也就是短周期的热点和风口,一般只能持续 6 个月到 1 年左右然后消失;

第二个是小趋势,即消费理念和环境变化相作用而产生的影响 3 - 5 年的潮流;

第三个是大趋势,由产业和技术发展带来的行业变革,会持续 10 - 20 年;

而第四个是更深层的趋势,可以跨过时代和世代,关系着国计民生。

在 3 月 13 日刚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清晰地明确量化了托育的发展空间和规模。纲要指出:将发展托育服务体系,到 2025 年,每千人口拥有 3 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由目前的 1.8 个提高到 4.5 个,支持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提供托育服务;支持 150 个城市利用社会力量发展综合托育服务机构和社区托育服务设施,新增示范性普惠托位 50 万个以上。

当站在一万米的高空看待这个世界,身处一百年的时空观察生活,才能有发展的远见和坚持。周边指出,站在新时代更宏观的背景下审视,托育服务可以看做是国家「育人革命」的延续。中国托育健全算是补齐了中国的全龄段教育的完整性,没有连贯的教育不能称得上是教育强国,不是教育强国,就不会是经济强国,所以国家一定会大力补这个功课。

另一方面,与海外情况对比来看,中国幼托的市场空间和机会仍然很大。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35 个成员国中,约 1/3 的 0 - 3 岁婴幼儿受到不同形式的正式照料。法国、瑞典等地的入托率几乎高达 50%,新加坡的近 90%。相比之下,中国目前入托率仅有 4%。

在家长对公助民办、社区托育等普惠化托育服务呼声极高的情况下,国家全力推动托育普惠化。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托育仍然处于「水电煤」还未搭建好的阶段。

如当年的家电、互联网、手机、电商等行业,从引领性地创造需求到巨头出现为整个行业确定模式,政府细化监管规则才得以推动,带动了一大批产业配套服务商,继续推动产业隆隆升级。但托育行业目前不管是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还是行业服务规范和标准,都不健全。

傅彦从另一个更乐观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人性使然,一定是希望有了一套完善的政府扶持与监管体系、一个庞大的实体校基础规模,才敢去发展产业配套,但历史上每个划时代的创新,都不是靠政策强监管与靠红海市场才滋养出来的。」

自托育元年至今,不到 3 年实践,这个赛道已经潮头更迭。在托育的大航海时代,悲观者往往在某个瞬间正确,毕竟未来不确定。但乐观者往往能成功,因为美好的明天只能在不确定和不完美中创造。

一个被大部分人认可的观点是,商业托育即将迎来窗口期。

麦健祺谈到,十四五规划已经明确表明托育市场的发展已经进入国家重点任务,未来将是一片蓝海。与此同时,国家对托育的要求和标准也开始明确。在家庭托育、普惠托育、商业托育几种模式中,他认为未来 5 年,商业托育还是会作为主导,并且会诞生一些地区性的托育巨头。

「监管严格意味着未来的家庭托育模式将会在标准面前退出舞台。而在一片蓝海面前,托育利润最大化,一定是商业托育,就像以前幼儿园的发展,民营幼儿园的利润足够让资本进入幼儿园赛道。目前的托育市场就跟 15 年前的幼儿园市场一样。

普惠托育,一般在原有幼儿园基础上做升级改造,加上托育课程和幼儿园课程是不同的领域,因此,从前期施工投入到人员投入,都会增加不少费用,但普惠托育的收费价格很难覆盖前期投入,因此,很多幼儿园都不愿意延申托育业务。而优质的幼儿园学位已经很紧张,不能再开托育班;学位不满、不优质的幼儿园也不具有升级托育班的要求。」

当一个行业足以产生撼动生活的影响力,那么他们面对的外部约束就会发生变化。至于这种约束是否会带来他们发展的「上限」,还要看他们如何重新审视自己的定位,以及调整过去的行为模式。

即使看好托育赛道的发展,但很多业内人士仍然想「劝退」一波玩家。周边表示仍然不建议三种人入局:第一种,盲目上场、好大喜功;第二种只顾眼前利益,情怀不够;第三种长线不懂,短线不愿精研。对此王红兵也表示认同,在他看来 95 后家长的崛起,会带来家长托育意识的急剧变化,托育未来一定有前景,但大家更需要认清现实,目前托育行业招生难、运营成本高、老师要求高,需要强运营、精打细算。「这些,你有优势吗?有,就干!没有,就放一放!」

解开隔代抚养的矛盾,助力年轻人科学育儿,箭在弦上的「托育」行业,正在被新生代接纳与追捧。政策逐渐落地,行业洗牌浪潮呼之欲来。站在十四五开局之年,托育市场必将乘势而起,在法律完善和行业规范逐渐明晰的土壤上,托育普惠、幼有所育的高质量发展与实现不再遥远,养娃自由指日可待。

搜狐教育注:搜狐教育“格致”计划,发掘推广教育行业优质深度内容,给读者提供更具前瞻性的文章阅读。欢迎关注微信搜狐教育(ID:sohujiaoyu)投稿,您的文章将会获得搜狐网和搜狐教育网页端、手机端推荐。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教师代表发言稿
  • 编辑:王虹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