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动全球能源格局颠覆性调整!今年新增的储能专业了解一下
一年一度高考临近,各大高校也开启了招生计划。今年西安交通大学新增的“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获得了央视新闻报道。
某个狂风暴雨的夜晚,
突然停电了,
邻居们家里漆黑一片,
你却葛优躺在沙发上吹着空调,看着电影。
你得意地指指墙上,
看见没,家庭储能系统,
宅家休息,享受生活之必备良品。
编辑也想起之前自己的一件小事:
刚住进新家,新小区供电不稳定,
停过好几次电,
结果有一次,冰箱就罢工了。
请来售后一检查,
原来是较频繁几次断电、供电,
某个元器件“烧了”。
我当时就想,
要是安装一套家庭储能系统,
不就没这麻烦了。
这只是储能技术应用的一个很小的例子。
国外如特斯拉,国内如比亚迪,
都已经有商用的在售家庭储能系统。
家庭储能系统的可用容量一般在几kWh、十几kWh,
而工业储能系统的容量可以达到
几十、上百、甚至上千MWh。
而Powerwall所采用的三元锂电池储能,
也仅仅属于多种储能形式中电化学储能的一种,
其他储能形式还有:
机械储能、电气储能(超级电容器储能、超导储能等)、热储能、化学储能等。
可以说,储能贯穿新能源开发与利用的全部环节,是能源转换与缓冲、调峰与提效、传输与调度、管理与运用的核心技术,既是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保障,也是电动汽车等新兴产业的主要发展动力,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和辉煌的产业前景。
以电网为例,储能可以提供应急电源,减少各种暂态电能质量问题导致的损失,提高电网安全可靠性;可以减小电网峰谷差,提高设备利用率和电网稳定性;可以平抑风能、太阳能等间歇式可再生能源发电的输出功率,提高电网接纳能力。储能也是智能电网实现能力双向互动的重要技术条件,有了可靠储能的支持后,才能真正实现智能电网。
西安交通大学主动行动,面向国家能源战略重大需求,依托和整合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和电气工程两个全国排名第一的学科在内的六大理工类优势学科,积极申报独立的储能专业,成功获批全国首个且唯一的储能专业:储能科学与工程。
全国首个且唯一!
西安交大新增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
详情点击链接:重磅!本科新增“储能科学与工程”特设专业 只有这家大学才有!
今年1月17日,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制定印发了《储能技术专业学科发展行动计划(2020—2024年)》,对加快培养储能领域“高精尖缺”人才,增强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自主创新能力,以产教融合发展推动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做了更具体的部署。
一、背景和意义
着全球能源格局正在发生由依赖传统化石能源向追求清洁高效能源的深刻转变,我国能源结构也正经历前所未有的深刻调整。清洁能源发展势头迅猛,已成为我国加快能源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力量。
储能产业和储能技术作为新能源发展的核心支撑,覆盖电源侧、电网侧、用户侧、居民侧以及社会化功能性储能设施等多方面需求。
储能技术作为重要的战略性新兴领域,需要加快物理、化学、材料、能源动力、电力电气等多学科多领域交叉融合、协同创新。
储能技术的创新突破将成为带动全球能源格局革命性、颠覆性调整的重要引领技术。
立足产业发展重大需求,统筹整合高等教育资源,加快建立发展储能技术学科专业,加快培养急需紧缺人才,破解共性和瓶颈技术,是推动我国储能产业和能源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和必然选择。
二、重点举措
(一)加快推进学科专业建设,完善储能技术学科专业宏观布局
1.布局建设储能技术相关专业。支持有关高校围绕产业需求、结合办学定位、整合办学优势,布局建设储能技术、储能材料、储能管理等新专业,改造升级材料物理、材料化学、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等已有专业。
2.加快发展储能技术学科。支持有关高校在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等一级学科下自主设置储能技术二级学科和交叉学科,加强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化学科学与技术、物理学、化学等学科内涵建设,促进储能技术与相关学科深度交叉融合,完善储能技术学科体系。
3.科学调配人才培养存量增量。坚持转存量、扩增量,引导高校调整优化招生结构,加大对新设储能技术学科专业的支持力度,合理确定层次结构。结合区域能源需求和能源供给特点,统筹规划储能技术学科专业总体规模和空间布局,重点支持建设学科基础好、发展后劲足、服务面向清晰的学科专业。
(二)深化多学科人才交叉培养,推动建设储能技术学院(研究院)
1.创新储能技术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组织机制。加强资源整合、扶优扶强、精准支持,建立国家、地方、高校、企业四位一体的协同支持机制,支持有关高校依托现有的储能相关国家级科研平台,推动建设储能技术学院(研究院)。
2.加强高端储能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深入推进储能技术学院(研究院)评价考核制度改革,加快建设跨学科、综合交叉的高水平创新团队,大力培育储能领域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支持储能技术学院(研究院)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大力培养引进优秀青年骨干人才。加强对从事基础性研究、公益性研究的拔尖人才和优秀创新团队的稳定支持。
(三)推动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有机结合,加强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建设
1.面向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建设储能技术创新研究平台,加快储能技术的机理和材料创新研究。以攻克储能领域储热/储冷、物理储能和化学储能中存在的低容量、低集成度,以及分布式储能等关键科学问题为目标,建设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储能技术创新研究平台。重点推进压缩空气储能、化学储能、各类新型电池、燃料电池、相变储能、储氢、相变材料等基础理论研究,强化储能技术的原始创新能力。
2.面向产业应用发展,建设储能技术应用研究平台,推动储能系统核心关键技术研究应用。聚焦制约和影响储能产业发展的重大技术问题,重点围绕新能源革命带来的能源转换、传输、利用和管理等环节中的挑战,汇聚校企合力,建设校企融合的储能技术应用研究平台。加快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并网储能技术与系统、大规模集成储能与应用、分布式储能技术及系统优化、储能技术规模化应用及管理等关键核心技术研究,形成新一代储能技术体系并推广应用。
(四)加强储能技术专业条件建设,完善产教融合支撑体系
1.建设储能技术产教融合校外实践基地。坚持共建、共享、共赢,创新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实践基地建设管理机制,形成校企在人才培养方面稳定互惠的合作制度。推动行业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工作。
2.推动校企共建“双师型”教学团队。加强校企人才双向交流,加强产教融合师资队伍建设,建立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探索实施产业教师(导师)特岗计划,从企业引进实践经验丰富、理论基础扎实的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充实教师队伍。
3.支持建设产教融合联合体。整合高校、科研院所、企业、行业资源,建设储能技术产教融合联合体,汇聚多方力量参与储能技术学科专业建设。构建产教融合的创新生态系统,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协同创新和成果转化机制。
可以说,开设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
对于满足储能领域迫切的人才需要,
加快推动储能技术的进步,
保障我国能源革命的顺利实施,
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5月25日,全国人大代表、西安交通大学校长王树国在人民大会堂“代表通道”上,以网络视频方式接受媒体采访表示:面向国家能源重大需求,西安交大创办了国内乃至世界上第一个储能专业,培养该领域的人才,攻克关键技术难题。
西安交通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王秋旺近日接受央视记者采访时介绍道,西安交通大学新增了全国首个且目前唯一的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旨在培养面向国际能源科技前沿,适应能源科技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响应国家能源发展战略重大需求。
本文北极星储能网整理自西安交通大学、央视新闻等
- 标签:许霆案件
- 编辑:王虹
- 相关文章
-
2021年智慧电力设备制造商的不二之选
飞凌嵌入式始于2006年,是一家专注于嵌入式核心板控制系统研发、设计和生产的高新技术企业,是国内…
- 主动安全!华鼎新能源首创跟踪支架“四维”模式
- 可能导致车辆起火!这些品牌的汽车被召回!
- 逛遍SNEC 这家企业的智慧运维方案够硬核!
- 云端看!第三十一届哈洽会开幕啦
- 与世界同频三十一载 哈洽会今日“踏云”而来
- 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发出紧急通知
- 账户莫名多出8万元,还附带文字“联系我”!男子一头雾水
- 他们,铸就了龙江“四大精神”!
- 站久了就难受!小伙以为自己太懒,竟是脑袋“漏水” 了
- 这里发现30多种变异新冠病毒,一类患者可能成为“全球新冠病毒的变异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