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电力能源  火电

大浪淀水库的筹建始末

大浪淀水库的筹建始末

  随着海河工程的实施,自然水系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1965年南运河断流以后,沧州市的生活及工业用水全部转向靠开采地下水来维持。由于城市发展较快,地下水的开采量逐年增加,这就形成了几个可怕的问题:一是出现了地下大漏斗。沧州开采地下水,主要集中在250米至400米深的第三含水组。在深埋250米左右的淡水层中,1971年的开采量为178万立方米,到1978年就增加到518万立方米。其开采强度由1971年的每平方公里1.95万立方米,增加到1978年的5.7万立方米。在350米至400米的淡水层中,1971年的开采量为273万立方米,到1978年增加到996万立方米。其开采强度也由1971年的每平方公里3万立方米增加到1978年的11.5万立方米。由于掠夺式开采,水位急剧下降:1972年水位深埋21米;1973年水位深埋33米,年均下降了12米。低于海平面10米的漏斗面积17平方公里。到1979年水位深埋达到68米。低于海平面10米的漏斗面积达2692平方公里;低于海平面30米的漏斗面积达28平方公里。1980年漏斗中心水位深埋72米;到1986年漏斗中心水位埋深75.7米。低于海平面30米的漏斗面积扩展到1589平方公里。

  二是出现了大面积地面下沉。由于地下水位急剧下降、市区地面1970年下沉了9毫米,到1980年下沉量达到近1000毫米。

  三是水量日趋减少,水质急剧恶化。地下漏斗的形成,破坏了天然状态下水文地质条件,使地下水的流向、流速、补给来源和水力梯度等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据观测资料表明,1972年至1979年深层淡水的矿化度平均增加了167毫克升。再加上沧州市的深井多在200米至400米之间,该层属火山岩,含氟量很高,市区居民的饮水中含氟量达到3.5毫克升,大大超过了国家饮用水0.5至1毫克升的标准,使沧州市成为全国有名的氟病高发区。据1983年统计:城市居民氟骨病率为7.4%。其中36岁至45岁的居民氟骨病患病率为24.2%;8至15岁儿童氟斑牙患病率为100%。市政府除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改水降氟外,多次迁移水源地,最后不得不移至远离市区30多公里的高川、崔尔庄一带。这样,虽然可以增加一些供水能力,也可以减少一些饮水中的含氟量,但仍然解决不了城市用水的需求,给居民生活和经济发展造成了很大困难。全国副委员长、著名社会科学家费孝通曾多次来沧州调研。他说:“沧州水的问题不解决,不仅是经济发展快慢的问题,而是关系到这一方人能不能继续生存的问题。”

  1987年3月,我当选为沧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分管农业和农村工作。因此,筹建水库的工作就落在我身上。我上任后的第一项任务就是组织专家做好修建水库的前期准备工作。首先是选址。经过专家组的实地考察、比较、论证,当时预选的库址有两个:一是大浪淀;二是浪洼。这两个地方均属自然洼淀,历史上常年积水,适于建水库。大浪淀地处沧县和南皮交界,距市区20多公里,分东西两淀,占地70多平方公里,由沧县和南皮所辖。浪洼地处沧州市东北约15公里,洼地面积30多平方公里,由沧县所辖。论条件,从长计,大浪淀最为理想。由于当时地、市分设,开始的筹建地址便选在浪洼。

  1987年3月21日,沧州市人民政府以请字4号即《沧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呈请浪洼水库工程立项的请示》给省政府呈递了报告。

  1988年1月1日,河北省计委批准了浪洼水库工程立项。鉴于当时沧州市只辖青沧两县,总人口只有85万,耕地148万亩,市区人口只有30万,再加上当时的政策、资金等原因,省计委要求总库容控制在0.8亿立方米以下,总投资控制在9800万元以内。

  后来获悉,国家正在制定南水北调计划。为了争取投资和水资源保证,市政府又派出了几路人马“跑部进厅”。1990年11月,水利部“南水北调办公室”编制的《南水北调东线第一期工程修定设计任务书》出台,正式把浪洼水库列入了南水北调调节工程,这对沧州来说无疑是个大喜讯。

  当时,按照水利部的规划,南水北调工程拟有三条路线可以给沧州送水:一是引江东线。由长江下游的江都县引水,在山东省位山穿越黄河,水至临清入卫运河,再到德州四女寺枢纽入南运河。这条路线对浪洼水库引水最为有利。南运河水经捷地电站涵洞引入捷地减河到保庄子后由水库枢纽引水入库。二是引江中线。由湖北丹江口水库经河南、河北最后将长江水送到北京。这条送水线路其干线设在京广铁路以西,沿太行山北行,给沧州地区送水的分水口在邯郸地区入民有渠,顺民有渠入东风渠、安寨排水渠,再入老沙河、清凉江,由清凉江至泊头八里庄闸口再分水至南运河或流入南排河后再做工程入南运河。三是引黄路线。自山东位山引黄闸开始,沿位临运河至山东临清穿越临清立交跨卫运河后在邢台地区新临清干渠通过张二庄闸进清凉江至泊头八里庄闸,最后再入南运河。

  经过论证、比较、分析,专家议定的原则是:在充分利用原有工程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取水成本并与远景规划相结合。在此原则的指导下,确定了浪洼水库的引水路线,即南水北调工程将水调入南运河后,从捷地电站涵洞进入捷地减河,然后顺捷地减河到保庄子后,再由保庄子水库枢纽引水入库。

  1991年10月完成了浪洼水库的初步设计:(1)供水范围:市区生活用水;市区工业用水;水库占地村灌溉用水;拟建60万千瓦火电站用水;部分油田用水。(2)设计库容:1.36亿立方米。(3)设计工程:引水工程有肖家楼枢纽(包括南排河扬水站、南运河橡胶坝);保庄子枢纽(包括捷地减河节制闸、保庄子进水闸、保庄子扬水站);围堤工程;供水工程(包括孙庄子供水泵站、供水管道、水厂、库周边供水工程);截渗沟工程;排险工程(包括泄水闸)。主要工程量:土方开挖1394.97万立方米;土方回填1065.6万立方米;反滤及垫层2.75万立方米;砌石及砌砖7.8万立方米;砼及钢筋砼2.22万立方米;钢筋制安1362吨;金属结构393.2吨。主要材料:水泥16070吨;钢筋1446吨;钢材555吨;木材822立方米;砂子40495立方米;碎石116450立方米;块石90490立方米;红砖5000万块。(4)设计占地面积:26989亩。(5)设计总投资:29844.05万元。至此,浪洼水库的前期准备工作已经花掉了160多万元。

  随着初步设计的告捷,施工准备工作业已全面展开:工程设计;库区拆迁;资金筹集……正在紧锣密鼓的时候,1992年下半年,忽然又传来了地市合并的消息,为了减少失误,市政府决定浪洼水库方案暂停。

  因为修建水库是造福当代、荫及子孙、利在千秋的大事,容不得半点懈怠。地、市合并后,新市委、政府的一把手都是先后由省里派来的,为了使水库建设不致因此中断,我作为分管这项工作的副市长,及时向他们通报情况,并大胆明确地提出了将库址由浪洼移至大浪淀的建议。

  真可谓英雄所见略同。我记得地、市合并后不久,第一个四套班子领导干部联席会议就讨论、研究并通过了我的建议。从此,建设大浪淀水库的各项准备工作,又落在我的肩上。

  修建大浪淀水库是沧州几代人的梦想。1957年经领导决定曾在大浪淀构筑围堤,蓄过水。但由于缺乏科学常识,失败了。到了70年代,沧州地区又组织了一批科技人员,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重新进行了规划设计。1997年筹资600万再次上马,又由于当年沧州沥涝灾害严重,群众生活困难停建。几代人的努力和重建,为我们重启大浪淀工程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大量技术资料,再加上浪洼水库的前期工作,相比之下,这次的准备工作要便捷得多。

  大浪淀分东西两淀,总面积70多平方公里,中间有连通渠衔接,状如哑铃。为了省钱,第一期工程只占了西淀中的16平方公里,不足西淀面积的1/2,库容控制在13000万立方米,其余预留给黄骅港口、黄骅电厂等,待需要时再做第二期、第三期工程。尽管如此,第一期工程也是沧州水利史上最大的工程,也是全国最大的平原水库之一。它由送水枢纽、引水枢纽、输水枢纽、排水枢纽、水泥护坡等项工程组成。另有引渠20多公里;围堤16公里。总计土方1370万立方米,如果一方接一方的连起来算,相当于万里长城的2.5倍;沙石料18万立方米,如果用火车运输,需要100列车装载;还有60多座桥、闸、涵、站也要同时建成,总投资需要5个多亿。这么多的资金从哪里去筹?等南水北调时国家投资,来不及;靠自己掏腰包,这对当时本级财政收入只有3个多亿的市政府来说,根本不可能,只有靠省。工程设计完成后,市委、市政度用尽了各种招数:分兵几路“跑部进厅”;向上级政府汇报;请上级领导视察。为了引起人们的更大关注,1994年我亲自跑到水利部,一方面向他们汇报水库筹备工作情况,同时向他们提出了“未建库先引水”的建议。当时他们认为我在开玩笑。问我:“你没有水库,引水往哪里放?”我说:“我有河道,往河道里放。”他们笑了,问我:“你这市长不是在说梦话吧?河道蓄水,天女散花,跑冒渗漏、盗引蒸发,你划得来吗?”我说:“这就对了,这就是我们要的结果,只有这样才能激起上下左右修水库的决心。”水利部的领导终于理解了我的用心,同意了我的意见。为了尽量减少损失,水利部答应当年11月为沧州送水,这时正是农村集中用水浇麦的时间,我带着水利部的公函跑到河南郑州黄河水利委员会、山东省水利厅,确定由山东省位山引黄闸引水1亿立方米。对于沧州来说,这是历史上的第一次。水头一到就激起了市区和农村广大人民的一片欢腾,街谈巷议,奔走相告。但是由于没有盛水的“家伙”,河道里的水用了不到一个月就被那干涸的沟渠吸掉了。此时再次激起了人们对建设水库的期盼,一度到处形成了说大浪淀水库、讨论大浪淀水库、研究大浪淀水库的热潮。省领导叶连松发话了:“要把解决沧州因缺水而限制经济发展和几百万人长期饮用高氟水的问题,作为本届政府的一件大事来抓。”

  1995年2月13日,也就是农历正月初五的前一天,省委李炳良、主管三农的副省长顾二熊带领省水利厅、计委、财政厅、交通厅、电力、金融、土地、邮电、农业开发办、林业厅等省直有关部门的领导来到沧州,召开“大浪淀水库工程现场办公会”。谁也知道,现场办公会既是解决问题的会也是较劲的会。在会上省委李炳良首先传达了省委、省政府关于“解决沧州人民饮用高氟水的问题,作为本届政府的大事抓好”的指示,接着副省长顾二熊开宗明义地说:“省委、省政府对大浪淀工程很关心,但省里资金也有困难,只能负责建筑物投资,计划筹集1.2亿,剩下的所需资金由沧州自己解决,你们干不干?”这话既像征求意见,又像“激将”。当时在场的市委、市政府领导同志心情激动而复杂,激动的是省委、省政府派出了这么大的阵容专门为支持我们的水库建设而来;复杂的是1.2亿的投资对5亿的需求简直是杯水车薪。上,剩下的3.8亿资金怎么办?不上,又怕机会失去不会再来。这种无形的压力几乎使大家透不过气来,整个会场一时鸦雀无声,几十双眼睛集中在时任市委吴振华、市长薄绍铨身上。大家知道,家有千口主事一人,经过一阵沉默之后,吴振华似乎从人们的期盼目光中领悟到了信心,他坚定地说:“沧州缺水人所共知,领导帮助机会难得。沧州要生存、要发展、要振兴,没有退路可走,水库工程必须上,就是砸锅卖铁也要上!”其实,省里领导要的就是这句话。最后,副省长顾二熊提出:“省直各部门都要为沧州的水库建设做贡献,办法是谁的孩子谁抱走。引水渠、堤顶路面硬化由交通厅负责;工程用电由电力局负责;跑资金由财政厅负责;工程方面的问题由水利厅负责;土地方面的问题由土地局负责;水库及渠道周边绿化由林业局负责……”。

  现场会结束的当日,市委连夜召开了四套班子领导成员会议,专题研究了大浪淀水库立即上马的问题,并宣告成立“大浪淀水库工程总指挥部”。市委吴振华任政委,市长薄绍铨任总指挥长,常务副市长李宝贤、副市长杜润明任副总指挥长。总指挥部下设两个分部和一个筹资领导小组。薄绍铨兼任筹资领导小组组长,李宝贤兼任市区供水工程指挥部指挥长,杜润明兼任大浪淀水库工程前线指挥部指挥长。

  按照设计要求,工程期限为5年,但市委却提出了“拼命干、抢时间,五年工程两年完”的口号,这对我这个前线总指挥长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压力。为此,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挑选精兵良将组成一线指挥班子:副指挥岳宝鉴,曾任市政府副秘书长,时任水利局长,此人沉稳、老练,善于思考,组织能力强,团结同志,敢于负责。

  副指挥长王吉祥,时任水利局副局长,刚满40岁,血气方刚,水利科班出身,曾出国承担外援水利工程任专家组长,敢打敢拼,善于啃硬骨头。

  我知道,市委、市政府的重视是完成任务的先决条件。但兵怎么分、仗怎么打还得靠我们。为此,前线总指挥部组建后立即投入了工作,首先对整体作战方案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对任务进行了分解量化,对部门进行了具体分工。为了不负众望,我们向市委立了军令状:保证用两个100天完成任务——第一个100天完成16.6公里的围堤工程;第二个100天完成所有建筑物。从进场动员到施工过程中的每个项目、每个环节;从施工队伍的分配使用到完成工程的时间;从监理人员的配备到标准质量的明确把关,统统做出了详细计划,制定了几十个规章制度,任务到组,责任到人,力争把整个工程现场变成一台运转灵敏、准确高效的机器。

  前线指挥部设在南皮县叶三拨乡原供销社收购站院内。初期主要“忙活”两件事:一是由总指挥长薄绍铨出面组织工程招标;二是组织采购、运输物料、清茔清障,与水库主体工程配套的引渠施工。

  1996年3月5日,水库主体工程正式开始。由我出面主持召开了“大浪淀水库工程开工典礼”大会。为了确保工程质量,对施工队伍发出警示,开工典礼一结束,我就把各工程队负责人和70多名工程监理人员请到会议室,给他们先看了两部录像:一部是1963年沧州遭受特大洪水的录像,画面上的滔滔洪水像猛兽一样,吞没了良田、村庄。房子倒塌淹没了,大树只能看到一个尖,许多人和牲畜在波浪中挣扎,水面上漂浮着木头、家俱、被子和衣服、死猪和死羊……解说员告诉大家:1963年8月,沧州全区发生了特大洪涝灾害,有12个县被淹,冲毁村庄478个,冲毁农作物660万亩,倒塌房屋80万间,死伤279人,损失达5亿多元。许多人看着、听着,不断地摇头叹气,唏嘘不语,许多人还在不停地流泪。

  另一部录像是:陕西省沟后水库大堤决口。这是一座300多万立方米库容的小水库,三面环山,一面是围堤,其规模远远不能和大浪淀水库相比。(大浪淀水库蓄水1亿多方,且四面都是土围堤)。但就是这么一个小水库,由于施工时质量把关不严,仅蓄水一年就出现了堤坝决口。从录像上看到,当时正值深夜,人们都在熟睡,顷刻之间大坝突然坍塌,大水咆哮而下,势不可挡,流经之地房倒屋塌,人畜伤亡目不忍睹。几十吨重的轧道机被水冲出几十米远,田野的庄稼被冲得精光,有的尸体还挂在树上,一些人来不及穿衣服就被砸在房子下,有的露出半边身子,有的只露出一个头,哭喊声、求救声……悲情惨景又使在座的人垂下了头。

  录像一放完,还没等我说话,黄河工程局的王局长就站起来说:“开工伊始,领导要我们看这两个录像,其用意我们已经明白了。其实,从我们中标的那天开始,就已经意识到沧州市领导对水库质量的高度重视。不然,那么多投标的工程队,其中大都是沧州自己的工程队,为什么选择了我们5个(山东省黄河工程局、河北省水利工程局、中建局、中铁十七、十八局)国家级的队伍呢?显然是怕工程质量出问题。我向领导保证万无一失,请领导放心。”70多名监理人员大都是由水利厅从全省招聘来的老专家,他们也表示:人人挂牌上岗,划分责任区,建立责任档案,逐区逐段逐时纪录归档,哪个地方出问题,哪个堤段出问题,什么时候出问题,都可找到责任者。霎时,指挥部会议室变成了确保工程质量的誓师会会场。

  最后,我以前线指挥长的身份对大家说:“我请大家看录像,就是想请大家知道,大浪淀水库是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工程,每一寸堤、每一锨土,都关系着沧州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着沧州人民的生存与发展。领导期待着我们,群众热望着我们,我们每个建设者,万万不可粗心大意。水库建好了,我们是人民的功臣;出了问题我们将成为历史的罪人,子孙后代都会以我们为耻。希望大家在水库建设中立功!”说完,我站起来给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又加了一句:“拜托了!”瞬间,响起了令人激动的掌声。

  1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就像一个战场,汽车、拖拉机、大铲车、挖掘机往来穿梭、机器轰鸣。1996年6月15日,围堤土方工程完成。

  1997年1月中旬,为水库配套的20多公里的引水渠工程、防渗工程、截渗工程、护坡工程、供电工程全部完成,整个大浪淀水库工程告罄。

  一是工程开始后,周边村庄出现了部分村民阻工现象,其理由是:水库建成后,由于渗漏会给周边土地造成盐碱化。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设计人员根据专家组织的反复论证,采取了四条措施:㈠围堤内侧采取水泥板、土工膜护坡;㈡在围堤外侧30米处开挖一条20米的宽截渗沟;㈢在截渗沟外沿库区周边打真空井,这样水库如有渗漏,可由截渗沟拦住,然后再将截渗沟的水用水泵扬回水库。截渗沟的水如果再有外渗,可由真空井拦截,真空井的水可用于周边农田灌溉;㈣沿大堤内坡脚搞一道垂直的防渗墙。在这四道防线中,垂直防渗墙最难,它要从围堤内侧坡脚平地往下开一条5米深的夹缝,再在夹缝中垂直铺上塑料布形成一道墙。这是一个新技术、新工艺。据专家介绍,只有山东和辽宁用过这种特殊的机械设备,这对工期紧张、资金短缺的我们来说显然是一道难题。于是,我们先后派人到辽宁、山东考察,结果都碰了壁,人家不仅拒绝看设备,而且连资料也不给。怎么办?后来实在没有办法了,副指挥岳宝鉴、王吉祥、总工王洪业提出自己做。他们说:“当年为了运大化的造粒塔,沧州自己动手造出了载重400吨的大板车,今天我们就不能造出一台垂直铺塑机吗?”并决定将这个任务交给市水利工程处金属结构厂的副厂长杨贵甫。杨贵甫曾在河北省机修厂当过技术员,对水利机械十分熟悉,他文化程度不高,但心灵手巧,而且脾气倔犟,干事总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头。他接受任务后,先是与总工王洪业研究了垂直铺塑机的工作原理,又从一本杂志上看到一张垂直铺塑机的照片。他知道,仅凭这些资料是远远不够的,但他相信只要有决心,这道难题就一定能攻破。随后,他又和几名技术员三下山东但又三次受阻,这时杨贵甫的犟脾气又上来了,他对伙伴们说:“如果有个现成的垂直铺塑机放在这里让你看、让你量,再有个专家把所有参数都给你,那还要我们这伙人干什么?直接让工厂生产不就行了?现在没有别的路可走了,只有自力更生。”从此,他们每天闷在车间里边讨论边设计。有人提出做一个大圆盘锯,在地上划个口子,把塑料布铺下去不就行了?可是划的口子要5米深,这得需要多大的圆盘锯?再说,这么大的圆盘锯,动力又怎么解决呢?他们边实验边修改,装了拆,拆了装,最后终于造成了,一台长14米、宽4米的庞然大物,完美的展现在人们面前。在整体测试时,机器发出“隆隆”的响声,那长长的连杆推动着巨大的锯条,很快就将地面划开了一道5米深的沟槽,紧接着,一根立轴带动的防渗塑料布,徐徐地向地下垂直铺开,形成一道立墙……成功了!在场的人们欢呼跳跃,只有杨贵甫和他的伙伴们流下了百感交集的热泪。

  垂直铺塑机的制成和使用,创造了平原水库防渗防漏的历史。省委李炳良、副省长陈立友、水利厅长李志强、市委吴振华、市长薄绍铨等领导来工地视察时,对垂直铺塑机都给予了高度评价。李炳良说:“垂直铺塑机的制成,填补了河北省的空白、凝聚了大浪淀精神。”陈立友副省长说:“垂直铺塑机的研制者应该给以重奖!”

  二是在水库的第一设计方案中没有混凝土护坡,而是土筑大堤,采用1:10的大缓坡,光土方量就超过1600万方以上。工程开始后,工程技术人员对这个方案提出了两点质疑:㈠大浪淀水库在平原水库中是最大的,吹程长,冲刷重,保险系数低。㈡山东省号称平原水库之最,建库最早、数量最多。但由于全部采用围土筑堤,尽管种了很多树、草用以植坡,水的冲刷仍然十分严重,每年要付出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维修护理,成本太高。

  经过专家反复比较论证,决定对原设计的土筑围堤内侧减肥,用水泥板护砌。这样一改,可以大大提高围堤的保险系数、防渗功能,同时因为减少了围堤土方,总投资也不会因此而增加。但是施工难度加大了,工期延长了。在周长17公里的大堤上,整个大堤内侧8米高的斜坡都要浇注一层12公分厚的水泥板,谈何容易。首先要清削平整坡面;为了防渗,然后在坡面铺一层拼接好的土工膜;再架好4×4的模板,往上浇注由水泥、沙子、碎石和特别强化添加剂等严格按比例配好的200#混凝土。混凝土浇注后还要用震捣棒、平板震捣器、震捣电抹子、真空吸水器等机械设备,经过十几道工序才能完成。由于这项工程是后改的,不在招标范围,完全由我们征集民工来完成,尽管组织了培训,技术素质仍然参差不齐,干起来很吃力,工程进度可想而知。

  1996年8月,沧州遭受了几十年不遇的特大洪水。献县四十八村平地积水两米多,房屋倒塌,庄稼淹没。施工人员全部投入了抗洪救灾,原定8月初进场作业的护坡工程,一直拖到9月中旬开工,这样原定100天完成的工程只剩下50天了。有的施工队伍9月下旬才拉上来,工期只剩30多天。省政府指示“天不塌下来,九六年就要蓄水”,如果不能在10月底以前完工,就会错过引黄河水的时间,而且一拖就是一年(我们和山东有协议,每年只在冬季给我们送水),这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允许的。

  怎么办?我们指挥部决定采取超常措施:第一,沿周长17公里的大堤全部拉上电线,装上电灯,各施工队歇人不歇马,昼夜施工。第二,指挥部所有人员深入第一线,做到排忧解难在现场,关键环节在现场,攻坚阶段在现场,节假日在现场。第三,强化调度,工程技术人员与监理人员一天一碰头,研究技术和质量问题;施工队伍一日一报进度。在这种情况下,仍然有的施工队只算经济账,认为这样会加大成本,动作迟缓。面对严峻的形势,我决定拿施工进度迟缓、拼劲不足、忽视质量的后十名施工队伍“开刀”,对倒数第一的解除合同“红牌罚下”,撤场回家,原承包工程由进度快质量好的工程队接管。对其余9支后进队伍提出“黄牌警告”,限期跟上。这一招很奏效,进度一天比一天快,晚秋十月的夜晚已是寒气逼人,但整个工地灯火通明,一派拼杀景象。30多个施工队想的不再是如何赚钱,而是如何完成任务,别在大众面前丢人现眼,整个工地白热化了。为了鼓舞士气,岳宝鉴同志在中秋节、国庆节派人给施工人员送去月饼、慰问品,到10月底整个护坡工程总算是完成了。很多同志说:“这哪是施工啊,简直是拼命。”这期间水利部原常务副部长李伯宁来到大浪淀现场视察,他激动地说:“你们创造了中国平原水库工程史的‘奇迹’。”

  水库建成了,巍巍长堤,虎踞龙盘。我陪同市委、市、市政府、市政协的领导和在沧州工作多年的离退休老同志登上雄伟的大堤,看着这个经过几代人的努力而今终于完成的巨大工程,感慨万千,无比欣慰。

  为了确保黄河水在这一天准时进库,我和岳宝鉴等一行六人,又踏上了跑北京、跑河南、跑山东的征程,向水利部、黄河委员会(驻郑州)、山东聊城行署(引黄闸所在地)一个部门一个部门的汇报,一个环节一个环节的沟通,一个项目一个项目的商定,使引黄入库落到实处。

  1月19日这天,空旷的大浪淀水库枢纽被围得水泄不通,上万名当地群众自发来到这里,高空中彩球飘扬,地面上锣鼓喧天,跑落子的、踩高跷的、扭秧歌的、耍狮子的……整个水库呈现出一派欢天喜地的节日景象。

  15时50分,国家水利部副部长张春园到了;国家建设部副部长李振东到了;河北省委李炳良、河北省政府副省长陈立友到了。他们在市委领导的陪同下,健步登上了水库大坝,走进了水库引水枢纽控制室,在大会主持人高声宣布:“大浪淀水库竣工蓄水剪彩仪式开始”的一刹那,领导们轻轻启动按钮,六孔闸门同时离地而起,黄河水呼啸涌出,翻卷着飞起的浪花,驯服地流入了水库。此时,激动的人群发出了震天的喊声、呼声和掌声,他们也像那奔腾的黄河水一样,一齐涌向大堤。来自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全国20多家新闻单位50多名记者也蜂拥而上,争先报道这激动人心的一幕。大鼓敲响了,鞭炮炸开了,气球升空了,秧歌扭起来了,狮子、高跷龙腾虎跃,整个库区一片欢腾。

  国家水利部副部长张春园在剪彩仪式的讲话中说:“大浪淀水库建设的规模、速度、质量、节支等方面为全国水利工程树立了榜样。”国家建设部副部长李振东称赞水库为沧州人民开辟了一条“生命线”。河北省副省长陈立友说:“大浪淀的建成蓄水体现了沧州人民团结治水的精神风貌,是认真落实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投资办水利的典范。”省委程维高、省长叶连松还专门为大浪淀的落成发来了贺电,高度赞扬和肯定了大浪淀人的气魄和科学严谨的作风,并总结出“想民为民、自力更生、团结协作、敬业奉献”的大浪淀精神,号召全省学习。

  一个经历几代人为之努力的浩大工程,一个本来需要五年才能建成的水库,现在只用了两年就建成蓄水,靠的是什么?就是一种奋发向上的“大浪淀精神”。人们永远不能忘记:为建水库,农民奉献了心爱的土地,全市开展了捐资活动,从、市长到普通市民,从一般干部到广大农民都把滚烫的热心、炽热的情怀,一齐汇入了百里长堤;为了修水库,省委省政府多次听取工程汇报,省领导李炳良、陈立友、顾二熊、郭世昌、刘宗跃等先后多次带领省直有关部门到沧州现场办公;国家和省计委、水利、开发办、交通、金融、电力、财政等部门互相配合、联合作战都为我们做出了贡献。

  看着滚滚黄河水流进了水库,看着会场上上万名群众欢欣鼓舞,看着高悬在气球上的标语:“历史永远不会忘记”、“人民永远不会忘记”,很多一直战斗在工地上的人们哭了……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星际战甲火电指什么
  • 编辑:王虹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