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格的信心 满分的表现——直击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见面会
6月4日,执行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行任务的3名乘组航天员陈冬(中)、刘洋(右)、蔡旭哲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问天阁与媒体记者集体见面,并回答记者提问。新华社记者才扬摄
6月4日上午11时,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问天阁与媒体记者集体见面。这是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的首次亮相。
陈冬:“期待满满,有传承更有发展”
见面会上,再次执行飞行任务、首次担任指令长的航天员陈冬神采奕奕,他表示自己对太空的渴望与日俱增,“原来是想上太空,现在是更想上太空,感受就是这么简单”。如今,他的太空之旅即将从6年前的驻留1个月变为半年。作为我国第二批航天员中首位指令长,重返太空,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和空间站阶段前两次载人飞行任务相比,这次任务“有传承更有发展”。
2010年5月,陈冬正式成为我国第二批航天员,然而成为航天员只是拿到了前往太空的入场券。陈冬告别了十余年驾驶战机翱翔蓝天的生活,开始了日复一日艰苦卓绝的训练,包括重回课堂学习天文科学、航天技术等多类陌生学科知识,进行超重耐力适应性训练、狭小环境心理适应性训练等严苛训练。在航天员系统总设计师、航天员“总教头”黄伟芬眼中,陈冬很优秀、很全面。
相比神舟十一号任务,此次任务的工作量和难度可谓呈“指数级”增长。作为指令长,陈冬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的4次出舱活动,他都认真观摩并提出改进意见,均被采纳。他表示,进驻核心舱继续开展相关实验工作是传承,而在三舱联手打造的系统更稳定、功能更强大、设备更齐全的中国空间站上,利用更好的平台做科技水平更高、更复杂的科学实验是发展。“空间站不仅是中国人的太空家园,还会成为科技成果的孵化器,服务全世界,造福全人类。”陈冬介绍,在神舟十四号乘组任务末期,将迎来神舟十五号乘组入驻空间站。到时,中国将有6名航天员同时在轨,共同工作生活,一定会非常热闹,“整个任务期待满满、惊喜连连!”
建造中国空间站,是几代航天人的梦,也是千千万万中国人的梦。“如今中国载人航天事业也迎来了而立之年。不久,中国的太空家园将在我们手里建成,我们是多么的幸运,更是多么的幸福。”虽然神舟十四号乘组是空间站任务以来平均年龄最小的一个乘组,但经历了12年的朝夕相处、两年半的任务训练,陈冬认为整个乘组做到了思想统一,行动统一,目标统一。他坚定地说:“我们乘组一定会以满格的信心、满分的表现,坚决完成任务!”
刘洋:“心怀山海,把祖国的荣耀写满太空”
作为中国首位飞天的女航天员,刘洋在浩瀚宇宙留下中国女性的身影,创造了中国载人航天的新纪录。2012年6月28日,神舟九号飞船即将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分离并返回地球。在回到飞船前,刘洋转身对着天宫一号郑重敬礼,心里默默对自己说:“不久的将来,我一定会再回来!”
十年后的此时此刻,作为神舟十四号航天员再次飞天,刘洋坚定地说:“非常感谢这个伟大的时代,给了我们人生出彩、梦想成真、与时代共同成长进步的机会。我会一直心怀山海,眼有星辰,永葆初心,一次次把祖国的荣耀写满太空。”
古人云“十年磨一剑”,这期间刘洋通过读书深造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素质,静心学习训练,持之以恒地从身体、心理、知识、技能各方面做最充分的准备,以匹配任务需求。她走进校园讲台,传播航天知识,赓续精神血脉,努力点燃学子年轻美好的航天梦想。“这十年,我成为幸福的母亲,有了一双可爱的儿女。”家人朋友给予的爱与支持,也是她前行道路上的动力。
从飞行员到航天员,经历的是脱胎换骨般的淬炼,刘洋也是如此。备战空间站任务,遇到的困难和挑战远超想象。刘洋从没在晚上12点前熄过灯,几乎没给自己放过一天假。她认为,成功没有捷径,只有加强针对性和适应性训练。第一次参加舱外服水下试验,刘洋在120多公斤的服装中才工作了三四个小时,手就已经抖得拿不住笔、握不住拳,而真正的出舱活动训练,一次可能就要连续工作七八个小时。“太空不会因为女性的到来而降低它的门槛。”于是她暗暗给自己加码,体训时她来得早、训得长、走得晚,回宿舍还要“加餐”,举杠铃、练握力器。后来,每次练臂力的时候,航天员“师兄们”都自愧不如。
再次进驻太空,面对即将到来的繁忙任务,刘洋信心十足:“相信如此饱满的工作一定会让我们的生活变得非常充实。这是我们第一次在太空为祖国庆祝生日,天上人间共度浪漫的中秋佳节。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漫天繁星闪烁就是我们对祖国和同胞最美好的祝福和问候。我们也很期待在太空中和其他3位战友胜利会师。”
蔡旭哲:“十二载逐梦,不负伟大时代”
“经过12年的准备,即将出征太空,既高兴又自豪,但更多的是责任与使命。”在镜头前初次亮相的航天员蔡旭哲坦言自己“赶上了一个好时代”!蔡旭哲表示,他和陈冬、刘洋作为同批加入航天员队伍的战友,朝夕相处、并肩战斗,入选飞行乘组后,大家更是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如今在技术、心理和身体上都做好了充足准备,“我们有信心、有决心,坚决完成任务,不辜负伟大的新时代,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
回望航天员的飞天之路,荆棘遍地——上百门科目,每门科目挑战的几乎都是生理和心理的极限,蔡旭哲沿着登天台阶一步步攀登而上。转椅训练曾是他的弱项,第一次坐转椅练习时,他脸色苍白,腹内翻江倒海。考核结果是二级,虽然及格了,但蔡旭哲坚持要做就做到优秀。此后,他反复进行练习——伸直右胳膊,将脑袋贴在右肩上,用左手摸着右耳,原地打转着练习……终于,考核成绩达到了一级水平;水槽失重训练,一训就是大半天,穿着坚硬的水下训练服,相当于在身上套了一艘“人形”飞船,渴了饿了只能喝水,痒了也不能挠,有时干活幅度大了,身上被服装关节的硬结构硌破了皮也要咬牙坚持。
蔡旭哲深知,每一个操作、每一个细节都关系着任务成败,地面训练更要分秒不差、毫厘不失。每次大型试验、大项操作,他都精益求精,对任务流程、操作手册烂熟于心。针对空间交会对接任务,为了实现完美对接,他常常一个人在航天员公寓里对着桌面模拟器训练到半夜。
十二载逐梦赤子心,如今飞天在即,蔡旭哲动情地说:“我只是这场接力赛中的一员,但责重如山,使命艰巨。我要感谢教育培养我们的广大科研人员,感谢航天员大队的全体战友,感谢默默支持我的家人,为我锤炼了飞天的翅膀、搭建了飞天的云梯、构筑了飞天的后盾。”
面对第一次飞天就要执行长期驻留任务,蔡旭哲认为自己首先要做的是尽快熟悉“太空家园”的环境,他笑着说:“在工作之余,我也会尽情领略太空美景,拍一拍美丽的地球和伟大的祖国,看一看长江和黄河,找一找亲爱的家乡,届时也会分享给大家。”
来源:光明日报
- 标签:
- 编辑:王虹
- 相关文章
-
【数据】2020年1月中国在全球煤电装机占比:在运机组38% 在建机组51%
2020年1月全球在建煤电装机197.2吉瓦,中国占比50.6%,主要为超超临界、超临界机组: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
- 西安时代:电厂生产管理解决方案(图)
- 2021年中国火力发电设备行业市场深度调查及发展现状报告
- 【干货】火电厂各系统流程图
- 火力发电厂生产过程 火力发电厂模型
- 欧洲多国重启煤炭发电是怎么回事关于欧洲能源危机德国关闭煤电厂的新消息。
- 【干货】火电厂各系统流程图
- 旺能环境、盛运环保旗下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受到生态环境部公开处罚
- 四川华蓥山电厂依托破产重整实现成功注资
- EHIGH恒高室内定位:聚焦三维新型安全电厂建设
- 超全解析火电厂常用的6种脱硫工艺流程图及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