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门, 我们到家了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在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天和核心舱成功实现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后,航天员乘组从返回舱进入轨道舱。按程序完成各项准备后,先后开启节点舱舱门、核心舱舱门,北京时间2021年6月17日18时48分,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先后进入天和核心舱,标志着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后续,航天员乘组将按计划开展相关工作。
北京时间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准时点火发射,约573秒后,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发射取得圆满成功。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以来的第19次飞行任务,也是空间站阶段的首次载人飞行任务。
怎样进舱?
一共要过四道门
据了解,航天员从神舟飞船进入核心舱内,在这个过程中,一共需要通过四道门。究竟是哪四道门?
在完成交会对接之后,航天员首先要打开神舟十二号飞船返回舱的舱门来到轨道舱,此时轨道舱的前端和空间站核心舱前端圆形的节点舱之间的对接机构,形成了一个直径80厘米,长约1米左右的通道。航天员就是通过这个通道,最终进入到核心舱里。然而想要打开轨道舱的前舱门,航天员必须首先调整舱门两侧的气压。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神舟飞船总体副主任设计师高旭表示:“我们首先要把对接通道进行复压,让它的压力与两边的飞行器舱内压力达到一个平衡,这样的话航天员就可以比较方便地打开我们轨道舱的前舱门,然后进入这个对接通道。”
进入对接通道之后,航天员要打开节点舱的前舱门。这道门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打开的,打开它需要一把专用的“钥匙”。 高旭称:“我们载人飞船还上行(携带)了一把空间站的钥匙,他(航天员)拿着这把钥匙去打开空间站的舱门,它是有一个比较大的手柄,这样的话能够降低开门的难度。”
此时的航天员,由于不受重力的限制,是漂浮在对接通道里,用力将“钥匙”旋转两圈半,就能够将门推开进入节点舱。最后,他们还需要打开节点舱的后舱门,也就是“双向承压舱门”,正式进入核心舱。
进舱之后
拆快递“拆到手软”
航天员进驻以后,要干什么呢?形象地说,就是要“拆快递”。因为空间站核心舱发射的时候,“快递小哥”天舟二号打包运了6吨多“设备”上去,当时很多还不能安装在工位上,所以三名航天员进舱以后,拆快递可能就要“拆到手软”,很多设备等待着人工安装、启动和调试。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还将创下多个国内首次的纪录。首次实施载人飞船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在空间站不断调整姿态的配合下,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实现了发射后快速与空间站对接。高旭形容,神舟十二号就像是有着全自动驾驶功能的“超跑”,自主计算、判断到达目的地。
首次实施绕飞空间站并与空间站径向交会。在此次任务中,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交会能力得到加强,具有更复杂的交会对接飞行模式,具备与空间站进行前向、后向、径向对接口对接和分离的功能,并计划在本次任务中首次开展绕飞空间站和径向交会试验。
首次实现长期在轨停靠。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将实现在轨停靠3个月,为适应空间站复杂构型和姿态带来的复杂外热流条件,神舟团队对返回舱、推进发动机和贮箱等热控方案,船站并网供电方案进行了专项设计,使飞船具备了供电、热环境保障的适应性配套条件。
揭秘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背后的“金牌动力”:
多次圆满完成发射任务
被赞“神箭”
记者了解到,作为我国唯一集运载火箭主动力系统,轨姿控动力系统及空间飞行器推进系统研究、设计、生产、试验为一体的专业研究院,航天科技集团六院在此次载人航天工程任务中,承担着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与神舟十二号飞船上的各种主推力及姿轨控发动机、热控分系统及生命保障系统泵阀等的研制任务,并配套了返回舱、推进舱两套推进子系统和9种22台泵阀产品。
六院院长王万军表示:“液体动力产品在载人航天等重大任务中堪当大任是六院的无上光荣,全体六院人胸怀两个大局,心系载人航天,打造性能更加可靠、更加卓越的动力产品,坚决履行好使命责任,为建设航天强国做出更大贡献。”
精益求精 金牌动力护送航天员出征太空
有着功勋火箭、金牌火箭之誉的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是目前我国唯一用于载人发射的火箭型号,此前已先后护送11位航天员、5艘无人飞船、6艘载人飞船和2个空间实验室进入太空,每一次任务都是由航天科技集团六院提供动力系统,圆满完成了光荣而艰巨的使命。
尽管此前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已经拥有多次圆满完成发射任务的骄人发射纪录,被予以“神箭”美誉。六院发动机研制团队依然秉持着“载人航天、人命关天”的理念,坚持确保高可靠、高安全性,对在试车、飞行中曾出现的问题进行全面反复的梳理,充分开展“回想”和“预想”工作,对可能出现问题的地方进行复核复查,并做好相关预案。通过进行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等一系列措施,打造更为牢固的载人航天动力系统,确保稳妥可靠、万无一失。
稳妥可靠 消除薄弱环节确保零隐患上天
此次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任务,要求动力产品必须做到追求极致,尽善尽美。为提升产品可靠性,六院科研人员对任何可能存在潜在隐患的环节都格外敏感,甚至是“吹毛求疵”,只要能提升一丁点可靠性,都会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为确保发射场质量控制,六院科研团队系统总结长征二号F火箭保成功的做法,并充分借鉴其他型号好的质量工作方法,进一步细化、完善、提升载人航天工作标准,按照“8+8”工作思路,围绕8个工作要点与8个检查确认,明确64项质量工作项目和80项计划。
相对于长征二号F遥十一火箭,本次发射的遥十二火箭共有108项技术状态变化。六院11所科研团队在短时间内围绕设计、生产、研制管理以及近年来该型发动机完成任务情况进行举一反三的质量复查,梳理和提出改进措施,并创新性提出六个百分百确认质量控制措施,不断对发动机进行完善和技术改进。振动问题是发动机研制过程中的顽疾,一旦出现薄弱环节,就可能会给发射任务埋下隐患。六院科研团队举一反三,从确保载人飞船发射任务万无一失出发,提出更为严苛的要求,对发动机进行技术改进,消除了薄弱环节,减低了振动量级,确保发动机产品零隐患上天。
骄傲!
0号指挥员是咱四川人
“5,4,3,2,1,点火!”
6月17日上午,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场系统0号指挥员邓小军喊出的倒计时让人印象深刻。在他的家乡四川威远,父母及亲友守候在电视机前观看了直播,并为之鼓掌欢呼。
据其父母介绍,邓小军出生于1980年,初中和高中都是在威远县自强中学读的,直到1999年参加高考,考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装备指挥技术学院(原国防科工委指挥技术学院)。“读书时,他经常都是班干部,当过班长等。”
在父母眼中,邓小军从小就节约。“小学时,带他去赶集,他从来不买零食。”父亲李灼伟记得,每次他给儿子三五角零花钱,儿子都不会用来买吃的,而是买一些简单的材料,在家里制作飞机模型、轮船模型等小玩意。“他从小就喜欢做这些。”李灼伟说。
家人当时也没想到,因为这些爱好,邓小军走上了航天这条路。1999年高考,邓小军毅然报考了军校。“老师也说过,他自己有自己的想法,很多事情都是他自己做主。”李灼伟说,就这样,儿子在那年考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装备指挥技术学院。
据媒体公开报道,2003年,邓小军从中国人民解放军装备指挥技术学院毕业后,进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测试站。从基层干起,他先后担任过火箭控制系统箭上操作手、火箭控制系统指挥,神舟七号、神舟八号、神舟九号、天宫一号任务箭上指挥,神舟十号任务控制系统指挥等岗位。
历史性一刻 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
“伟大时刻”
法国航天问题专家菲利普·库埃说,3名中国航天员进驻天和核心舱是一个“伟大的时刻”,“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速度令人惊叹,中国对太空的探索已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
“新的阶段”
俄罗斯著名航天科普工作者维塔利·叶戈罗夫说:“近几个月来,我们看到中国在空间站建设方面取得诸多重要成果,这项工作正在稳步推进。”他表示相信,中国将把太空科研推进到一个新阶段。
“航天强国”
巴基斯坦伊斯兰堡空军大学副教授阿里·萨鲁什表示,神舟十二号飞赴天和核心舱是中国航天事业取得的又一重大成就。“中国在航天领域付出巨大努力,成功跻身航天强国之列。”
“任务成功”
美国《纽约时报》16日报道说,近年来,中国一系列航天发射和外星着陆任务取得成功,这些成功使中国有望按预定计划推进其他深空探测任务。
“展现实力”
《日本经济新闻》评论说,中国于今年5月实现无人探测器在火星着陆,中国空间站建设不断取得进展,展现了中国的航天实力。
外交部:
期待中外航天员能够一起遨游“天宫”
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17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说,自2003年首次实施神舟五号载人飞行任务以来,18年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实现了从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从舱内工作到太空行走、从短期停留到中期驻留的不断跨越。每一步跨越,都凝聚着航天员们飞天逐梦的勇敢与执着,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贡献了中国智慧和力量。探索浩瀚宇宙是全人类的共同梦想,中国政府一贯致力于和平利用外空,始终按照“和平利用、平等互利、共同发展”原则与有关国家广泛开展载人航天合作与交流。“进入到空间站阶段,中国将继续加大国际合作与交流的深度与广度,使中国空间站成为造福全人类的太空实验室。期待在不久的将来,中外航天员能够一起遨游‘天宫’。” 成都商报- 任江波 姚永忠 综合新华社、央视新闻
海底世界的画 http://www.xinzhiliao.com/zx/jiankang/22098.html- 标签:广东省自考办官网,速溶茶粉,彩妆加盟店,
- 编辑:王虹
- 相关文章
-
开门, 我们到家了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在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天和核心舱成功实现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后,航天员乘…
- 三年亏损超4亿后 泉源堂拟赴港上市
- 从楼上扔垃圾砸伤汽车 男子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 川航面向天府国际机场旅客 推出8大专属权益
- 美国研究机构称新冠2019年底即在美出现,这说明什么
- 我国首个虚拟学生入学清华计算机系,“华智冰”有啥背景?
- 拜登:美俄对话总体积极 普京无意与美开展“新冷战”
- 香港警方拘捕《苹果日报》总罗伟光及壹传媒高层
- 航天员出征!摩托车护卫飞行乘组乘车前往发射塔架
- 监测“断鼻家族”的追象人:过境普洱的275天 见证象宝宝的诞生
- 监测“断鼻家族”的追象人:过境普洱的275天 见证象宝宝的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