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电力能源  火电

青春向党 成都力量

今天是“五四”青年节。青春,意味着充沛的精力和无限可能。对一座城市而言,青年是希望,是力量,是城市拔节生长的动力。今天,我们将聚焦一组成都青年先进典型,讲述青年力量与担当。

“雨衣妹妹”刘仙

武汉播撒志愿火种 现在投身乡村振兴

“雨衣妹妹”已经成为成都盒悦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刘仙身上的标签,因在疫情暴发初期“逆行”武汉,身披雨衣为医护人员送饭而广为人知,从此“公益”的种子便在心中生根发芽。

为进一步延续“雨衣妹妹”精神,刘仙成立志愿服务组织“雨衣公益”,带领全国各地志愿者开展公益活动;建立“川鄂友谊工厂”,为湖北籍就业困难群体提供近200个就业岗位……

“‘雨衣妹妹’从一个人的昵称,发展成为青年志愿者的公益符号,完成从一个人到一群人的转变,代表着一种向上向善的精神。”刘仙说。

如今,刘仙将工作重心放在农村,先后成立“雨衣妹妹公益助农直播中心”,组建“雨衣妹妹助农团”,用公益直播带货的形式,推销农产品,助力乡村振兴。

截至目前,团队帮助多地销售农产品4000余万元,直接或间接帮助农户5万余户。其中,四川凉山州黑珍珠苦荞茶销售利润收入,更是资助了当地100多名困难学生。刘仙表示,这项资助将持续到学生大学毕业。

“标准化、物流运输、人才缺失等问题制约农产品的销售,我们正在建立前置‘乡村振兴仓’,集中规范打造‘一县一品’,解决农村农产品标准化难、人才引进难、供应链难等问题。”在刘仙看来,持续发挥公益力量,才能播种“乡村振兴”新希望 。

“我会将直播电商经验,毫无保留地分享给四川省千余名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希望未来的农村,有更多‘新动能’加入。”在刘仙心中,“新动能”就是年轻一代有能力、能执行的新农人、兴农人。据新华社

“蓉漂”尹康

8年深耕大数据服务 助力成都新经济

自2017年发布“成都人才新政12条”,成都不断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蓉漂”到来,至今已累计吸引新落户青年人才超过47.6万人,其中30岁以下人才占比78.9%。

在众多“蓉漂”之中,今年35岁的尹康便是其中之一。早在2013年7月,他便来到成都参与创办了成都数联铭品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数联铭品),全面主持公司内部各项管理工作。8年创业期间,这个在刚成立时仅有3万元注册资本的公司,发展到目前45亿元的估值。在成都、北京等8个国内外城市设有公司和分支机构。公司共计700人,其中全职博士52人。自主开发形成的知识产权成果总计超过700件,知识产权方面的现金累计投入超过2亿元。

如今,数联铭品已成为国内知名的大数据技术服务公司,聚焦金融、政府、公共安全三大领域,提供以数字政务、数字金融和数字对抗为基础的系统化、标准化专业服务。

在尹康看来,取得这样的成绩,离不开成都提供的良好创业沃土。“成都是一座既古老又年轻的城市,有底蕴却不乏创新。在这里创业的日子充满了忙碌的工作,也兼顾着相对精致的生活。”尹康告诉记者,成都无论从硬环境到软环境,都是国内顶级的,各类要素聚集程度高,市场化程度领先,是当之无愧的创业沃土。“城市的魅力也在于此,在这里再大的梦想都能承载,再小的机会也不会被错过。”

更让尹康感到惊喜的是,近年来成都在新经济发展方面的突破。“成都开创性地设立了新经济委,并组织建设了以新经济研究院为代表的一批产业发展促进机构,产生了非常好的引导效应。”尹康说,目前成都各类新经济要素加快聚集,新经济场景不断开拓,新旧动能转换不断加速。特别从数联铭品主持研究发布的“中国新经济指数”中的各类指标来看,成都无论从新经济总量还是增速来看,都在西部地区遥遥领先,目前新经济总量大约位于全国城市排名第六左右。“相信随着‘双循环’战略的加快落地,成都无论从城市容量还是产业升级的趋势来看,未来的潜力都非常巨大。”

成都商报- 邓文博

图据受访者

成都地铁生产调度中心

44个青年让地铁日均故障数降低98.3%

乘坐地铁通勤,相信已成为大多数成都市民出行的日常。成都正在实施的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中,城市通勤效率提升工程便提出,未来五年成都地铁开通运营及在建里程达到850公里以上。但你是否知道,在成都地铁生产调度中心内有这样一群青年,他们日夜坚守岗位,为地铁每天正常运行提供最为牢固的保障。

今年27岁的安雷,便是生产调度中心的一名调度管理人员。来自甘肃武威的他,有感于在洛阳上学时游玩成都后对于城市的喜爱,毕业后便来到成都工作。他来到成都的第一份工作,便进入地铁,如今已从事调度管理7年时间。“成都运行的12条地铁线路中,有9条都是由我们负责保障其正常运行的。”安雷告诉记者,生产调度中心负责着成都地铁线网通信、信号、供电、工务等多个涉及地铁列车行车安全核心专业的生产组织及应急指挥工作。每当地铁线网出现故障后,工作人员便会立即获取故障信息,并对故障源进行分析,调配专业的维修人员前往处理。“我们在成都范围内设置27支区域应急抢险队,不管故障发生在哪里,我们都会让专业维修人员在15分钟内到达。”

“我们通过中心搭建在线监测平台、应急故障处置辅助平台、综合运维平台,实现对信号ATS、供电PSCADA、FAS、BAS等设备系统状态的实时监控。”据安雷介绍,目前中心针对发现的设备告警、预警情况,对现场进行监测工单的下派与闭环,充分利用各监测设备功能,全面提升设备隐患预防能力。

实际上,不仅是全方位的隐患预防系统,7年的工作时间也让安雷见证了成都地铁“背后”的变化。“前期,中心技师带领着青年员工,开展了QC、“五小”等20余项创新创效项目。”安雷说,围绕联锁软件开发、道岔检修多功能工器具设计、车载轨道巡检缺陷分级等多项“卡喉”问题,中心员工攻克了重点难题,将日均故障数由最高超过30次每日降至约0.5次每日,最高降幅达到98.3%,有效降低了故障率,提升了乘客出行效率。

类似安雷的工作人员,在生产调度中心还有很多,现有的60名员工中,35岁以下青年有44人。就是这样一支专业技术精湛、应急指挥能力过硬的青年队伍,推动着成都市轨道交通线网维保工作安全、平稳、有序开展。

成都商报- 邓文博

图据受访者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