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电力能源  火电

丝路上的古城奇台

《古城驼铃:

湮没的丝路奇台商道》

王海英/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现代人提起昌吉,大概只知道地处天山北麓,是新疆的一个回族自治州,离乌鲁木齐机场不远,车程半小时左右。孰不知,昌吉境内的奇台古城,也称作古城子,在汉唐元清几个不同朝代,都是重要商贸大城,素有“丝路要冲,黄金通衢”之称。

历史烟波浩渺,沉浮其中的何止一座古城。但《古城驼铃:湮没的丝路奇台商道》,却让奇台古城重新焕发了昔日的辉煌与荣光。那些湮没在草原风沙里的台路、营路和驼道,以及商贾、军人与民众,都在书中奇迹般地“复活”了。

论古城奇台的繁荣,应归功于以下几个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

第一,古丝绸之路上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北面来的乌里雅苏台蒙古商队,东边张家口、归化城(今呼和浩特)启程的驼队,西边伊犁、中亚地区,东边吐鲁番、喀什噶尔来的商队,都汇集于古城奇台,形成了农贸物资的集散点。

第二,草原丝绸之路上丰富的自然资源。古城奇台不仅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还是与草原丝绸之路的交汇处。草原丝路的优点是地势平坦,水草丰美;缺点是气候寒冷,有些地方人口稀少,商旅常常居无定所。因此,奇台古城作为驼队的落脚点,更显珍贵。

第三,清朝五次对新疆用兵确定了奇台的战略地位。康雍乾三代,前后共计在准噶尔地区争战近70年。这些年中,古城奇台作为屯田、驻军、转运粮草、军械、承接军旅、商旅的地点,发挥了重要作用,并逐渐通过军旅需求,拉动了当地民间商业发展,成就了一批类似山西的大盛魁商号、大同乔家票号这样的民间资本。

观察奇台古城的变化,我们看到了西部经济的活力。四通八达的道路,各民族人民的汇聚,使货品流通与文化交流变得顺畅。

最令人想不到的是,由于清代军用需求,左宗棠曾在奇台开荒种田、将周围的游牧地区逐渐改造成农耕区,继而在天山北麓发展出了几个绿洲城镇。沿着驼道,陆续便有西部其它地区的人们迁居至此。

由内地向边陲迁徙,这种现象在历史上很少见。古城奇台作为商贸重镇,其鼎盛时期在新疆的地位仅次于政治中心乌鲁木齐,的确了不起。

但由于1931年日军入侵内蒙古致使商道断绝,1938年国民政府兴建铁路致使驼队断绝,古城奇台的繁荣渐渐消退了。最终蒙上了一层历史的面纱。如今,我们出古城向西,沿地平线远眺,仍能看见一望无际的戈壁。侧耳倾听,仿佛在飞沙旋转的风中,还听得到驼队的铃声,由远及近,叮当叮当……(文/夏丽柠)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