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电力能源  火电

心脏支架术后5个月,54岁大哥突发心跳骤停 一场生命接力展开……

12月15日,家住成都青白江区城厢镇的沈大哥在家人陪伴下,再次来到青白江区人民医院集团心血管内科复查。医生根据他最近半个月的恢复情况,对口服的药物进行调整。

谁都想不到,如今这个能走路、会说话的患者,2个月前突发心跳骤停,并持续昏迷了七八天,在鬼门关走了一圈后,54岁的沈大哥重新站了起来。

这,源自一场紧急的、不轻言放弃的生命接力。

第一棒:镇卫生院

120救护车上持续做心肺复苏

10月12日上午,刚过7点,正在急诊科值班的青白江区人民医院集团城厢第一医院(城厢镇公立中心卫生院)内科医生向雄伟接到120急救中心通知:有急诊患者!

向雄伟随即和值班护士、救护车驾驶员赶往城厢镇。几分钟后,抵达患者沈大哥家中。

“我们到的时候,患者坐在地上,背靠着床,已经处于无意识、呼之不应的状态。一检查,没有动脉搏动,也听不到心音。”向雄伟说,结合家属所说,患者有心血管疾病病史,5个月前曾做了心脏支架手术,当即判断是心梗,“我们马上做心肺复苏。”

一边向雄伟将患者从坐立姿态变为平放,持续进行胸外按压,球囊进行辅助通气,一边合力用担架将患者转移到救护车上,持续用急救药物。“我们也马上跟青白江区人民医院联系,这边有个心梗的病人马上送过去。”向雄伟说。

清晨的青白江区街头,车辆不多,救护车响着急促的警报声,径直往5公里外的区人民医院开。一路上,向雄伟不敢停手,努力在疾驰的救护车上平衡身体,保持着胸外按压的幅度和频率。“在救护车上,患者的心跳偶尔恢复那么一两下。”向雄伟说,他和护士换着手,一直不间断地做心肺复苏。

第二棒:急诊科

紧急抢患者恢复呼吸心跳

7点19分,沈大哥经绿色通道,被送入青白江区人民医院急诊科抢救室。急诊科的刘东林、温瑞、薛丹、卿凌4名医护人员,接过了抢救接力的第二棒。

↑城厢镇中心卫生院急诊科。

“来的时候,患者已经没有呼吸心跳了,我们急救团队马上接手,气管插管、建立静脉通道,静推肾上腺素。经过抢救之后,心跳恢复了。”青白江区人民医院急诊科医生温瑞告诉,当时,重症监护室的韩青城医生参与了会诊抢救,城厢镇中心卫生院的两位医护人员也没有离开,一直协助抢救。

“7点23分,患者心跳恢复了,但是30分的时候又出现了室颤,我们马上除颤,大约在39分(患者)被转入了重症监护室。”

第三棒:重症监护室

亚低温+高压氧治疗 患者醒过来了

尽管恢复了自主心律,但沈大哥陷入了持续的昏迷中。

“刚进重症监护室的时候,状况真的不好。”青白江区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张邦国说,患者频发抽搐,担心心跳骤停的时间里,已经对患者的脑部造成不可逆的损伤。“我们给他翻身、吸痰,稍微刺激,就发作抽搐。”张邦国说,院外发生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成功救回的概率不高,但家属和医护人员都始终抱着再试一试的念头,“想再给病人一次机会。”

在ICU治疗过程中,考虑到患者有心脏疾病病史,要排除心梗这个原发性疾病的可能性,于是主管医生韩青城与张邦国讨论后,请心血管内科副主任杜海林为沈大哥会诊,并为其进行了急诊冠状动脉造影。“还好,检查显示没有再次梗塞。”张邦国说。

为了尽可能减少脑部损伤,医生对沈大哥进行“亚低温治疗”,即在充分的镇定镇静下,用物理方法将患者体温降低到预期水平,降低脑氧耗,维持正常脑血流和细胞代谢能量,减轻乳酸堆积和降低颅内压力。

机械通气、抗感染、营养支持,持续配合高压氧治疗,眼科及耳鼻咽喉科、康复医学科等科室专家进行多学科会诊,对治疗方案进行精细调整……昏迷后第11天,沈大哥睁开了眼睛;第14天,可以做出医生指令的动作。

10月30日,沈大哥转入康复医学科继续治疗,并于11月8日顺利出院。

女儿:

现在生活能自理

尽管时间已经过去了2个多月,回忆起10月12日早上的一幕,沈大哥的女儿小沈还心有余悸。

小沈告诉,爸爸是一名装修工人,5月份时曾因胸闷住院,当时心血管有部分堵塞,医生会诊后,做了微创支架植入。

10月12日早上6点多,小沈爸爸和往常一样早早起床,煮了早饭,刷着抖音,和妈妈聊天,还说起周末生日,家里人要一起聚一聚。随后,爸爸上厕所,时间比往常久,出来后就说有些胸闷,不舒服。小沈妈妈说扶他回房间,结果刚走到床沿,爸爸就倒了下去。

从120急救医护人员赶到,说爸爸已经没有心跳,到送入青白江区人民医院ICU,中间不到1个小时,但小沈觉得度过了人生中最漫长的一段时间,“咋个到医院的,抢救了好久,都不记得了,就记得医生出来说心跳恢复了。”

小沈说,爸爸昏迷的第7天,恰好是他的生日,那时爸爸的病情还处于随时可能病危的状态,医护人员考虑到特殊情况,破例同意小沈在重症监护室外的走廊,隔着玻璃,捧着小蛋糕,给爸爸唱了首生日歌。万幸的是,第二天,小沈爸爸的病情没有再恶化,并逐渐好转。

沈大哥要出院了,小沈给医护人员送来了锦旗和感谢信。

↑小沈和爸爸、妈妈一起给医护人员送锦旗。

↑小沈写给韩医生的感谢信。

↑小沈写给ICU医务人员的感谢信。

小沈告诉,爸爸住院期间,所有医护人员都十分照顾。在病情最危险那几天,韩医生一有空就坐在爸爸病床前观察。拔管后,为了防止出现肺部感染,韩医生时刻关注爸爸的情况,即使爸爸咳嗽时吐了韩医生一脸痰,他也丝毫没有在意。“张医生和心内科杜医生也是,要么上班前来看一看,要么下班的时候来一趟。”小沈说,这些都是其他医护人员告诉她的。

“爸爸要出院了,医生才给我说,像爸爸这种情况,他当医生这么多年,救回来的只有七八个,而且要么智力受损,要么行动能力受损,爸爸是恢复得最好的一个。”小沈说,格外感动于医护人员的用心。

小沈说,如今爸爸恢复得很好,除了短期记忆丢失,能走路、会说话,生活上也能自理。出院时瘦成皮包骨头,经过两个月休养,也长胖了些。

于遵素 摄影报道 部分图片由青白江区人民医院集团提供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