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疾控专家:“流调”的目的就是还原整个事件 不同人群管控措施不同
近日,郫都区出现本土病例的消息,牵动着大家的心,而在病毒溯源时,不可或缺的就是流调(流行病学调查),那么什么是“流调”?公众又应当如何配合?
四川省疾控中心急性传染病预防控制所副所长、主任医师周兴余对此做了解释说明。
↑成都市疾控中心流调组成员在工作 资料图
①什么是“流调”?
据周兴余介绍,根据传染病防治法,任何公民都有参与防治传染病的义务,“流调”就是流行病学调查,是传染病疫情防控的重要措施。
“流调”的目的就是还原整个事件,配合实验室检测证实:传染来源从哪里来的,首发病例是谁,他通过什么方式被感染的,他又是以什么方式传播给其他人的,整个疫情可能波及多少人。对这些人和病例之间相互联系进行调查,进而判断密接还是次密,还是一般人群,对不同人群提出不同管控措施。
②流调人员会询问哪些问题?
周兴余介绍,工作人员主要会询问病例或者无症状感染者,在发病前或者核酸阳性采集前14天去过哪些地方,做了什么事情和什么人接触过,接触方式、接触频率如何,公众应该如实回答。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刻意隐瞒流行病学史,造成疫情扩散的,可以追究其法律责任。
对于公民信息如何得到保护,周兴余强调,认真配合“流调”的公民,个人信息和隐私将受法律保护。除依法授权的机构外,公民个人信息和隐私权受法律保护。任何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个人不得违法收集、使用、公开公民个人信息,收集或掌握公民个人信息的机构应当采取严格的管理和技术防护措施,防止信息被窃取、泄露。
③公众如何判断
自己是否为感染者的接触者?
省疾控中心急性传染病预防控制所副所长、主任医师周兴余介绍,感染者的接触者分为:密切接触者、密切接触者的密切接触者(次密)和一般接触者。如果群众在病例发病前2天,或无症状感染者采集标本阳性前2天,和他们有过密切接触,比如共同生活、学习、工作、娱乐而没有采取有效防护措施的行为,和感染者一个办公室、一起吃过饭、打过麻将的人员都算为密切接触者。
假定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为A,在病例发病前2天或无症状感染者采集标本阳性前2天和他们有过密切接触,比如共同生活、学习、工作、娱乐或其他近距离接触而没有采取有效防护措施的行为,算为密切接触,我们称为B,在B成立的情况下,再和B发生相似的行为我们称为密切接触者的密切接触者,简称次密,我们可以称为C,可能和A有过接触,但排除B、C的情况下,我们称为一般接触者。
④如果小区里有确诊病人,
小区居民算不算密切接触者?
周兴余表示,如果小区有病例,该小区其他人有可能和其有过接触,所以该小区人员具有风险。但如果我们和病例不认识,也能确保没有近距离接触,不共用电梯那就不算密切接触者,但我们仍然需要做好个人防护行为,戴好口罩,勤洗手。
章玲
于曼歌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 标签:高树三姐妹txt
- 编辑:王虹
- 相关文章
-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将于6月16日上午召开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将于6月16日上午召开 新华社甘肃酒泉6月16日电 据中国载人…
- 四川昨日新增“1+3”,均为境外输入
- 美“得州大停电”或重演?高温提前+4倍检修,当地电网面临双重“烤”验
- 美国最新研究:2019年12月新冠病毒已在美国本土传播
- 美“得州大停电”或重演?高温提前+4倍检修,当地电网面临双重“烤”验
- 外媒:宜家法国分公司因侵犯员工隐私被罚100万欧元
- 专业枯燥的医学知识如何“飞入寻常百姓家”?
- “儿童友好幸福场景”来了!
- 定了!成都天府国际机场6月27日正式投运
- 家长们的无奈:要下载关注的APP、公众号为何那么多
- 四川6月11日新增“1+3”,均为境外输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