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核电站是怎样“炼”成的
建核电站和普通盖房子多少还是有些区别,不是说声想整就能整的。作为国家重点项目,核电由国家统一规划,得到国家能源局批复同意才能开展前期工作。从规划到批复,往往要经历数年之久。等到国务院正式核准,就可以真正开工啦。
在前期准备期间,核电站现场的负挖等工作就已经按计划逐步开展了,但标志着一座核电站正式开工建设的,是核岛浇筑第一灌混凝土,也就是核岛FCD。对于核电项目来说,主体工程开工是一个意义非凡的重大节点。
以大亚湾核电站为例,作为我国首座大型商用核电站,大亚湾的前期工作从1978年就开始了,直到1983年才完成选址。1987年8月7日,大亚湾核电站举办主体工程开工典礼,如今中广核在每年的8月7日都会举办“公众开放日”活动,既是为了纪念这个特别的日子,也是希望让更多人了解核电。
以FCD为起始,核电站接下来会迎来土建工程的高峰期。整个现场可以说是一片热火朝天,来自各个不同参建单位的数万名工人,将在约两年的时间里筑造起一座钢筋混凝土的森林。
就拿我国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来说,华龙一号采用单堆布置,一个核岛反应堆厂房的钢筋总量约1.3万吨,如果再算上反应堆厂房、安全厂房、燃料厂房、辅助厂房等等,钢筋用量加起来可达3.8万吨。这是个什么概念呢?也就够建设38栋30层的商品房吧~
经过土建高峰后,核电站的建设又会迎来一个关键节点——穹顶吊装,也就是俗称的核岛“戴帽子”。这个帽子可不简单,大小相当于三个半标准篮球场,重量约等于200辆小汽车,吊装难度极高,其过程可谓“刀刃与刀刃”的对接。每到穹顶吊装的高光时刻,现场很多工程人都会忍不住合影一发。
穹顶吊装是核电工程建设的重要节点,是继FCD之后又一重大阶段性成果,也是土建高峰期逐步向安装高峰期转变的重要一环。
随着穹顶吊装完成,核电项目建设也迎来安装高峰,这个时间段通常大约是两年。蒸汽发生器、反应堆压力容器等核岛主设备将在这一阶段陆续引入就位。
在大亚湾时期,核电建设的各类设备几乎全靠进口。经过30余年的发展,今天我们的华龙一号示范项目,已经可以达到约87%的设备国产化率。呱唧呱唧~
安装阶段结束后,核电站的建设就进入了最后一个赛道——调试。核岛主回路冷试(冷态功能试验)开始意味着机组正式步入调试高峰期,冷试结束后则是热试(热态功能试验)。
其实冷试并不冷,只是相对热试而言的,冷试中一回路温度约为35-70摄氏度,热试则会高达300摄氏度。冷试主要目的是验证一回路系统和设备及其辅助管道在高压下的各项性能,是对整个反应堆性能的第一次全面“体检”。热试期间,将会在模拟实际运行工况的条件下对核电站的可靠性进行进一步验证。无论冷试还是热试,都是核电站调试的重大里程碑。
在一系列综合试验完成后,机组将迎来首次装料作业——将核燃料组件装入反应堆压力容器中,这是核电站从无核状态进入带核状态的分界点,也是并网发电前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核电机组自此进入主系统带核调试阶段。
装料之后的每个节点都是激动人心的——反应堆首次达到临界状态,首次利用核蒸汽成功冲转汽轮机,然后是机组首次并网,逐步升至满功率。最终在完成168小时示范运行后,就意味着机组正式具备投入商业运行的条件。一台核电机组的建设,至此就基本大功告成!
从FCD到最后商运,一台核电机组的建设通常要经过5年左右的时间,其中每一个环节,都必须慎之又慎,确保核安全万无一失。每一座矗立在碧海蓝天下的核电站,都凝聚了无数建设者的心血和汗水,期望用清洁能源点燃万家灯火。
- 标签:核电站是怎么发电的
- 编辑:王虹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