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电力能源  风电

共建绿色“一带一路”,中国企业干了这些事儿

“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1日在京举行政策研究专题发布暨研究院启动活动,发布了多份很有含金量的研究报告。

“一带一路”不仅是经济繁荣之路,也是绿色发展之路。当天发布的《“一带一路”绿色发展案例报告(2020)》共选取了13个项目案例,这些案例中有中国企业投资建设的项目,有东道国发起、中国企业承建的项目,也有中国企业和其他国家企业合作开发第三方市场的项目。

报告指出,中国在“一带一路”建设实践中始终秉持绿色发展理念,推动基础设施绿色低碳化建设和运营管理,在投资贸易中强调生态文明理念,加强生态环境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

建设绿色“一带一路”,看看中国企业都是怎么干的吧!

【案例一】明明是去建码头的,居然还要孵化小海龟

加纳特马港新集装箱码头项目的施工区域是海龟在西非的主要产卵地之一。

中国企业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格外注意对海龟生存环境进行监测,加强对海龟的就地保护,专门建立了一座“海龟孕育中心”。

将小海龟放在海滩上,让其自行爬回大海。

记者赵姝婷摄

中国建设者通过与加纳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合作,聘请海龟孵化专家进行指导,并组建了专业海龟保护巡逻队。截至2019年6月,累计孵化并放生小海龟11114只,对保护海龟、维持生态平衡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案例二】为保护野生动物,铁路大桥“长”高了

提起肯尼亚,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秀丽的自然风光、成群的野生动物。这也是肯尼亚最引以为傲的“国家名片”。

内马铁路穿过内罗毕国家公园。中国企业在项目设计中就考虑如何最大程度降低环境影响,尤其是要保护野生动物迁徙通道。

中企承建的肯尼亚内马铁路进行联调联试

记者张宇摄

为保证铁路建成后野生动物尤其是大型动物如长颈鹿的自由通行,内马铁路一期采用了长达6.5公里的大桥全程穿越公园方案,最低桥墩7.5米,最高桥墩达到41.5米。

大桥还设置了声屏障,降低列车通过时的噪音,最大程度降低对野生动物的影响。

【案例三】增加清洁能源供给,又着力保护当地鱼类

对巴基斯坦旁遮普省的当地人来说,这里的夏天又长又热,但是由于电力短缺,人们却不得不忍受着常常间隔一两个小时就要停电一小时的情况。

巴基斯坦卡洛特水电站的建设,增加了清洁能源供给,有助于缓解巴基斯坦电力供需矛盾。

卡洛特水电站项目准备进行大江截流作业。

记者刘天摄

为保护生物多样性,中国企业组织专家开展关键栖息地评估,为保护当地的鱼类,在施工区树立禁渔标识,在溢洪道设置有生态流量泄放孔和闸门,用于机组停运期间泄放生态流量。

【案例四】供给安全卫生饮用水,也要促进污染治理

孟加拉国水网密布,但由于水处理设施严重不足,为居民提供安全卫生的饮用水成为重要的民生问题。

由中国企业承建的孟加拉国帕德玛水厂项目将有助于改善首都达卡地区水质、加强环境保护、提高民众生活质量。

施工过程中,中国建设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应对污染问题,将生产用水循环利用,减少生产废水向附近自然水体的排放。

记者:高敬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