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电力能源  风电

为澜湄地区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澜湄合作机制因水而生,水资源合作始终是澜湄合作的优先领域之一。2020年,中国与湄公河五国陆续启动实施应对气候变化、大坝安全、饮水安全、洪旱灾害管理等方面20个务实合作项目;11月1日起中国正式向湄公河五国及湄公河委员会秘书处提供澜沧江全年水文信息。2019年首届澜湄水资源合作部长级会议发布的95个项目建议清单也在谋划和落实之中。中国和湄公河国家秉持团结互助精神,通过合作修建水利基础设施、共享水资源信息、设置相关专业机构等多种方式,提高了澜湄流域水资源调配与管理水平,为地区发展和沿岸百姓民生注入“源头活水”。

多点发力 改善民生

“每到雨季,湄公河及其支流水位上涨,可能造成洪涝、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以前,工作人员必须拿着测量工具冒雨去河里测量水位。现在,有了中国援建的水资源信息数据中心,通过水文站的电子设备就可以实时监测水位。”老挝国家水资源信息数据中心主任湄颇对记者说。该中心是中国政府援助的示范建设项目,也是澜湄合作早期收获项目成果之一。中心的建立让老挝初步具备了水文信息数据自动采集传输、信息处理、预警预报等能力,实现了水资源网络互联互通,极大提升了老挝水文监测预报预警能力和水平,为老挝防洪抗旱减灾、水资源综合利用提供了决策支持与技术保障。

“这两年,不少人家里都添置了家电,日子越过越好。”家住洞里萨河岸边的柬埔寨农民通奇,拥有约1公顷农田。以前,洞里萨河流量随季节变化巨大,沿岸农田经常在雨季被淹没,在旱季又被闲置。通奇家的农田一年只能产出2吨稻米。中企承建的阿江水利灌溉开发工程让一切发生了改变。2017年8月工程交工,成为柬埔寨重点民生项目,主要作用是灌溉兼顾生态供水。项目控制灌溉面积达1.03万公顷,集中于洞里萨河上游沿岸农田地区。有了阿江灌溉工程后,通奇家水稻种植从一季增加至两季,稻米产量翻了倍。通奇说,水稻产量上去了,当地农民的生活也富裕了。

澜湄水资源合作多点发力,造福整个地区。随着持续推进水利建设项目一个个落实,澜湄国家共同预防和应对旱涝灾害、有效利用水资源的能力日益提升。

共享资源 照顾彼此

中国一贯强调要充分尊重各国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的正当权益,照顾彼此利益和关切,有事大家商量着办。

2015年底,受强厄尔尼诺现象影响,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各国均遭受不同程度旱灾,湄公河水位降至近90年最低。为照顾流域国家的关切,中国政府克服自身困难,于2016年3月通过中方境内景洪水电站对下游实施应急补水。3月15日8时,景洪水电站下泄流量加大至2190立方米每秒,标志着由中方实施的澜沧江梯级水电站水量应急调度正式启动。

数据显示,这次应急调度惠及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越南五国。放水3天后,泰国北部清盛地区的湄公河水位从2.3—2.5米上涨至3.29米。“家门口的小河终于又有水了,小木船一点点浮起来,我们全家看到了希望。”越南安江省渔民黄文庆说。老挝自然资源与环境部部长宋玛接受记者采访时由衷地表示:“远亲不如近邻,中国是负责任的合作伙伴,我们不会忘记中国对湄公河国家的帮助。”

提升合作 共促发展

在老挝国家水资源信息数据中心附近,中企承建的老挝水资源研究大楼正在加紧修建,预计将于2021年6月完工,该项目是湄公河水资源综合管理项目框架下的子项目,建成后将为湄公河水资源研究提供更好条件。

水资源研究一直是澜湄合作的一个重点。澜湄水资源合作联合工作组运转顺利,定期举办水资源合作部长级会议和水资源合作论坛,落实《澜湄水资源合作五年行动计划(2018—2022)》,实施大坝安全、洪水预警等合作项目,提升流域综合治理和水资源管理能力,不断将水资源合作推向新高度。

六国合作建成澜湄水资源合作中心、环境合作中心和全球湄公河研究中心,分享水文信息。中方从今年开始与湄公河国家分享澜沧江全年水文信息,这是为深化澜湄水资源合作提供的又一公共产品,也是为本地区更好应对气候变化和洪旱灾害作出的新贡献。

澜沧江—湄公河,跨越近5000公里奔腾不息,地区各国人民因水结缘、命运与共。随着《澜湄环境合作战略》的加快实施,改善空气质量、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合作正在逐步展开。这一系列措施,能够对各国科学合理利用水资源、保护好这一跨国水系的生态环境发挥重要作用。“澜湄合作已成为本地区最具活力、最富成果的合作机制之一。澜湄合作将凝聚各领域合力,为次区域和本地区发展繁荣注入更多活力。”泰国国家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苏拉西·塔纳唐所言正是地区人民的心声。

(曼谷、河内11月28日电)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