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电力
首钢京唐“全三脱”自动化炼钢
1月13日,“工匠之道”实践支队的12人,参观了首钢京唐指挥中心、高炉主控室、热轧生产线以及运输码头等工作区域,并与包括“首钢工匠”获得者王建斌、张维中在内的优秀工人代表就工匠精神的内核、首钢社会保障政策等话题进行了交流与探讨。他们从方方面面感受钢铁产业的巨大转变。 自动化水平高 据介绍,首钢京唐公司园区面积达30平方公里,大小接近中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园内道路开阔,厂房和设备林立,3座高耸的高炉尤为出众,每座高炉容积达5500立方米,生产效率、成本指标在国内首屈一指,是该公司的“宝贝”。 与该支队成员们印象中的钢企有很大出入的是,该公司所在区域天是蓝的、海水是蓝的。该公司指挥中心负责人透露,现在企业几乎可以实现零排放,高炉向空中排放的白雾是由水蒸气组成的。下一步,该公司将继续响应上级要求,减少水蒸气排放量。 首钢京唐给他们最大的冲击莫过于极高的自动化水平。在前往各工作区的路上,他们注意到园区宽广却人迹寥寥。领队的工人笑言,整个园区占地30平方公里,仅有约1万名员工;有时,一条生产线作业甚至只需要一两名工人。 在热轧作业产线,该支队一行看到热轧完整作业流程:炽热、亮橙色的钢板在履带上传送向前,冷水的喷洒让其变得暗红,冲天的白雾腾空而起;随后,钢板被一台滚筒似的机器卷起、打捆……整个流程全部由程序控制执行,一整条生产线只需要一名工人控制、几名工人检修设备,完全实现了自动化;且每两到三分钟就可以完成一捆钢卷的轧制,生产效率是以人工作业为主的老钢铁厂无法比拟的。此外,工人只需坐在办公室中远程操控,检修工人不时维护设备即可。 首钢京唐整个产业园区创新化、合理化的配置同样令该支队一行赞叹。产业园区充分利用炼制钢铁产生的高热乏气与周边的海水资源,建立了海水淡化工厂,并采用热电联产的模式供能。其中,乏气用于蒸馏淡化海水,并用作冷却剂供生产所需。海水淡化的副产物——浓盐水运往附近作为化工生产的原料,也减少海水淡化对海洋的影响。这种模式既节约资源,又减少污染,充分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人才“天花板”被打破 1月13日下午,该支队一行与首钢京唐炼钢作业部的王建斌、热轧作业部的张维中两名首钢技能专家进行了座谈交流。王建斌、张维中是首钢技能方面最高荣誉“首钢工匠”获得者。王建斌将“全三脱”(脱硫、脱磷、脱硅)自动化炼钢等技术掌握得炉火纯青,先后获得全国技术能手、全国百姓学习之星等称号。张维中立足岗位创新,以第一发明人身份拥有15项国家专利,先后获得全国冶金建设行业高级技能专家、首都市民学习之星等荣誉。 在与首钢京唐人力资源部人员的座谈中,笔者了解到,首钢在薪资待遇方面建立了健全而人性化的制度,同时将“尊敬老工匠、佩服好工匠”的观念融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该公司将技能人才(即技师、工匠)与管理人才、技术人才列为平行关系的3条人才梯队,梯队之间有明确的对应关系,允许横向交互,特别是给高等级的技能人才的待遇也是极为优厚的,完全不低于管理者、研发者中的高层职员。张维中坦言:“公司就是把成才空间都打开了,把过去‘天花板’都打破了。”据了解,这两名“首钢工匠”级别的首席技能专家每年税后收入在40万元左右,这与数年前的工匠待遇可谓天壤之别。 在安全保障方面,首钢京唐也取得了卓越的进步。这得益于企业追求产能与生产安全的同步发展,也离不开自动化、机械化的快速普及。王建斌说道:“过去,炉子生产压力大,领导布置产量任务完成不了;钢铁行业缺乏精密的测量仪器,炉壁厚度是否危险,全靠眼睛看,哪个部位薄了、厚了、还能炼不能炼,全靠自己说了算。但现在,情况得到了显著改善。2019年,企业没有出过重大安全事故,这归功于制度上的‘一票否决制’——无论业绩水平高低,但凡出现安全问题一律否决评奖资格,也归功于企业的高自动化水平与现代化的监测仪器。现场工人数量少了,危险的操作由机器代替,各项参数的测量也由专业的仪器完成。制度和技术的改善,让以往危险的钢铁生产走上了安全化的道路。”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
- 编辑:王虹
- 相关文章
TAGS标签更多>>
网站热点更多>>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