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电力

怪兽电力公司英文版小鹏汽车:互联网和传统汽车的磨合之道

4、底层人性,前途汽车在造车上低调前行

有这种感觉的不只是何涛,夏珩说:“我们的创始团队都是从传统汽车行业出来的,一开始的磨合确实比较痛苦。我们与来自互联网的投资人一开始不能互相理解。但随着来自互联网的人对汽车的理解深入,我们也对互联网产品开发的了解逐渐深入。互联网人跟着我们考察整车的生产流程,我们也学习互联网产品经理怎样从需求出发直到产品上线,然后在产品提出后怎样收集用户数据。所以通过双向的沟通,我们建立了一个注重产品,注重创新的文化氛围。”

“而且我认为一方面一些团队不一定能真正把车造出来,另一方面我不认为会在一开始有一个大量的竞争。我希望的是有更多团队一起参与进来,一起把这个市场做大。”

能不能造一辆自己的特斯拉?在传统车企的里,这个想法开始显得格格不入。

同样的,小鹏汽车也想通过第三方来实现这一点,何涛表示,小鹏汽车目前在和一些主打共享经济的第三方平台寻求合作,具体合作方式目前还在探讨,可能第三方平台会单独批一块业务出来,但不会自建渠道。”

“特斯拉的开源会产生效果,让许多厂商涉足这个方向,我们会一起把这个市场做起来。”

“我们想设计一条新的赛道,用我们自己的游戏规则来做。一开始可能比较慢,但我们可以通过迭代的方式创造不同的智能体验,而且与共享经济融合的更好。短期来说比传统车厂要慢一些,但建立起这一机制以后,传统车厂想要追上我们就来不及了。”

2014年6月13日,一则消息令众多关注新能源汽车的人们眼前为之一亮: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宣布,将对外公布特斯拉全部专利,从而推动全球绿色汽车事业的发展。“如果我们的目标是创造令人惊艳的电动车,但却依靠知识产权来后人,那我们的行为则与我们的初衷相”

“我们一直接受的都是传统汽车工业的开发模式教育,但是我们开始研究特斯拉公布的220多个专利,然后调查供应链,才发现特斯拉非常多的供应商都在中国。这让我们很,很多供应商离我们只有几十公里,开着车就到了,外面看起来普普通通,打开门却是全英文的自动化生产线,在为特斯拉ModelS供应零部件。”

一些传统车型,如果不是深入研究配置表,不走到车身跟前看细节,不会带来观感上、性能上新的体验。但是实际上特斯拉从Roadster开始到后面每一个车型都给大家带来了迭代。不仅商品迭代,并且到了消费者手中,也会有迭代。

夏珩小鹏汽车联合创始人

不只是何小鹏,YY创始人李学凌、腾讯高管吴霄光、58同城CEO姚劲波、猎豹移动CEO傅盛、经纬创投的等数十位互联网高管先后参与投资了夏珩、何涛和杨春雷创立的团队。

造车者说

何涛则表示,“产品为王,技术为本,虽然现在造车是一个热门,但只有大潮褪去,才知道谁在裸泳。相比之下,我们更务实一些。把技术做好,做出差异化,不急于对外展示,所以我们可以让团队的规模持续扩大下去。”

关于核心的动力总成,夏珩说:“我们做的电机功率密度,现在大概是国内最好的一家的1.5倍,最新版的大屏跟特斯拉的水平也相当,总体来说,我们设想通过一年半的时间验证,是大体可行的。”

我们能做的是慢速迭代

6、钟师:新造车运动能否满足用户体验是成败关键

何涛的想法也是基于目前电动车市场的份额不大这一点出发的:“造车是一件长久的事情,靠个人或者小鹏汽车一方面的努力是不够的,还需要包括支持、用户大数据采集等各方面的各方资源。例如在充电桩建设上,我们还是会采取和第三方合作或自己建立几个关键的充电桩,但更大范围的建设还是要看方面的投入。用户在购买后可以得到我们在安装充电设施、协调电力和物业部门等方面的协助。”

传统汽车在开发一个车型的时候,会把可能的竞争对手列出来,然后造一辆车,比对手性能好,价格低。这样做的后果是车的同质化非常严重,大家造的车差不多。

相对于2015年争相登台的互联网汽车公司,小鹏汽车显得有些过于低调:2015年11月进行演的时候,小鹏汽车的第一台试验车已完成了5000公里试。纯电动SUV、三电一屏、续航300公里,并且准备在2017年就开始量产。在快人一步的速度背后,是互联网人与传统造车者之间长时间的借鉴与磨合。

而面对同样新兴的造车团队,夏珩认为,电动汽车从量上来讲,现在还很少,小鹏汽车想要做成一个不一样的产品,它的客户群体也会有相应的特点,和其他造车团队还远未形成竞争的。

1、特别策划:新造车运动的起因与背后的民营资本

车在交给你以后,还能有升级,相信在传统汽车领域,这种现象比较少。在研究特斯拉技术过程当中我们还发现,很多技术甚至指向快速迭代。

杨春雷曾是电动车项目经理和项目经理,大学时代曾带领中国机器人队打败日本获得世界机器赛第一名。

小鹏汽车的联合创始人夏珩回想起第一次听说特斯拉的时候说:“我当时的第一反应居然是怪兽电影《哥斯拉》”。

3、汽车业迎“奇点”时刻,互联网团队造出首辆能跑的车

“从2014年中到现在,我们只干了一件事,叫做三电一屏。研究特斯拉专利、整合特斯拉在华供应商、台架/轮毂/骡车测试等。到现在,特斯拉的工艺我们基本都掌握了。”

“在充电桩建设上,我们还是会采取和第三方合作或自己建立几个关键的充电桩,但更大范围的建设还是要看方面的投入。”

对于目前的进展,何涛显得更加自信:“小鹏汽车的无人驾驶DEMO(测试版)已经在样车上测试,会采取一次设计、多次升级的方式实现高级辅助或者自动驾驶。”

小鹏汽车联合创始人何涛之前曾主导过广汽智能汽车Witstar的开发和无人驾驶样车开发。“我本身是做技术出身,传统体制很多情况下要提创新是很难的。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阻力。”

文|AutoR智驾 李子湃

“而这两种不同来源的人会有磨合或者冲突的情况,甚至会有分歧和争吵”。

不仅在设计方面吸取来自的力量,在运营和建设上,小鹏也比其他团队显得务实许多。“我们在造车之前是有稳妥的方案的。我们得到了地方的相应支持,比如一万平米的免费厂房,每年1000万的补助,员工的半价公寓等。目前的融资和规模对于我们小批量的量产来说已经够了,而且我们的团队还会大规模扩张。”夏珩在展望远景时也显得很谨慎。

他们用了一年半时间,拆了宝马i3、拆了特斯拉ModelS,每个部件的迭代开发都超过了四轮。“从比较优渥的出来做创业项目,处在一个风口浪尖上,周围肯定会有人不理解。但我是技术出身,我确实想做一辆属于自己的好开的车,这个愿望很强烈。”何涛说。

“我们始终想做一辆整车,没有想过要在某一阶段把技术卖了或者依托于别的大企业。这是汽车和互联网的区别,它不会是一个垄断行业,不会一家独大。

我们能做的通常是慢速迭代,三到五年迭代。我们在思考问题过程中不是为了思考而思考,而是通过思考让小鹏汽车少走一些坑。我们做了什么工作?汽车为主的团队+互联网导师,把互联网思维基因植入到团队,执行主打是汽车人,不是互联网人。在整个小鹏汽车研制过程中,汽车人和互联网人相互融通,以此来确定产品开发方向,企业建设。

还有是现在造车团队经常提到一个:外包造车。外包造车想要形成快速迭代的效果,是比较难的,我们相信核心技术领域一定要掌握在整车企业当中。另外跨国造车行不行?具有不同背景和文化的两个企业磨合起来没有那么快,若实现不了快速迭代,很难做出很好的产品。

小鹏汽车的联合创始人夏珩当时还在中心控制科担任科长:“我以前认为特斯拉不太靠谱,因为整车厂有很多方和观念,觉得像宝马i3和聆风这样的电动车才是名门正派,特斯拉相对更异类一些,包括它使用的18650电芯和非主流的电机。”

2、智车优行:一个互联网轻资产造车的样本

“其次是对人才的利用,比如我要招一个互联网的人才,他可以在我们的团队里发挥作用。但在传统车企的里,他都不一定想进去。以前在传统车企要召一个有创新性的人太难了,这是我的切身体会。”

在完成了动力总成等核心问题的研发以后,与初期的闭门研发不同,小鹏汽车进入了一个“开门造车”的阶段。1月4日,小鹏汽车在广州举办了一场造型评审活动,邀请了包括电动车发烧友、行业专家、核心供应商等在内的“评委”,通过“四进二”“二进一”的活动来确定最终的造型方案。即使在互联网造车的团队里,这也是绝无仅有的。

5、

对此,夏珩也有自己的看法:“传统汽车企业是以销售为导向的,对产品的追求不是很极致,一般的决策过程是:先找到市场上已经有的产品,把参数搞清楚,然后做一个性能略强,价格略低的产品出来。”

“从长远来说,造车这件事还是需要有造车经验的人,再结合有长远眼光的投资人,才能有大的希望。造车的方式也不适合大量外包,要做一款极致的产品,不能把所有的研发工作都交给别的团队,利益不同,这样是无法快速迭代的,越往后走会越困难,最终会趋于同质化。我们会和一家有实力的整车厂深度合作,也有不超过200家的供应商。”

而对于用车方式,夏珩表示,未来会以共享经济的方式推出第一批车,只要通过小鹏汽车的账号,用户就可以在任何小鹏汽车上同步最适合自己的个性设置,如驾驶习惯、互联网信息等,做到车适应人。

“冲压、焊装、涂装和总装,这几个步骤大部分我们会找代工方来完成,可以节省厂房等投入。动力系统是我们的一个切入点,各个部件都有相应的供应商。但底盘调校是一个很复杂的事情,到时我们会请国外一些有经验的公司来做咨询。”

然而,小鹏汽车团队里来自车企和互联网的人员比例是7:3,不同的思维方式在造车初期产生了激烈的碰撞。“要做一款汽车,还是以汽车行业的人为主,来自互联网的主要做系统和升级等工作。国内其他团队,来自汽车行业的人员比例没有这么高,所以有些团队走得比较。”

这种“对标”的竞争方式,是要从别人的蛋糕里抢一块出来,很难有大的市场机会。而夏珩的想法是先做一个优秀的产品出来,这样一方面可以减少渠道的费用,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口碑来产生聚集效应。

对于未来可能面临的竞争压力,夏珩表示,对比传统车厂来说,小鹏汽车和其他新造车团队用互联网的游戏规则来造车。一开始可能比较慢,“但我们可以通过迭代的方式创造不同的智能体验,而且与共享经济融合的更好。建立起这套机制以后,传统车厂再要追上我们就来不及了。”

“今年(2016年),我们会出一小部分样车,主要用来做工况测试和通过国家相关部门检测,明年(2017年)会有小批量的量产,年底就会交付给用户。从2014年年底到2017年年底,这符合一个造车的周期。”

同样察觉到机会的人不只来自汽车行业,第一时间找到夏珩的就包括UC创始人何小鹏。特斯拉带来的机遇让他认为,这是新一轮创业机会。内燃机技术经过100多年的演进,已经形成了牢固的技术壁垒,想要在“汽车”上打主意显然没有机会。

“但是电动汽车方面,传统企业和新的玩家大致在同一起跑线上,不能说一定能成功,但是确实对汽车人来说是一次创业的机遇。这个窗口可能转瞬即逝,每个行业都是这样,每个时代都有一个标志性时期,给大家一些机会,所以我们觉得可以试一下,何小鹏也很想做这件事,基本上一拍即合,双方都想做这事就开始做了。”夏珩说。

在造车的初期,奔驰第一次是把发动机放在一个马车上,特斯拉开始造车是把动力总成放在的底盘上,丰田最开始是把自己做的发动机装在通用的车上,小鹏汽车团队认为,汽车创业也应该从动力总成开始。

特别策划:新造车运动

用一年多的时间,以一辆雷克萨斯小鹏汽车为基础,小鹏汽车已完成以电机、电池、电控为核心的“三电一屏”系统。其中电机系统功率密度接近15kW/L,液冷电池包能量密度超过150Wh/kg,最大输出功率超过230kW。

“经过我们在佛山测试场的测试和长距离测,现在我们已经有信心保持一个技术上的领先,在电机和能量密度等方面,我们有可能会像特斯拉一样把自己的技术共享出去。”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