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电力人才网带“电”的人生——记国网电力公司南岸供电分公司高级技师张毅
“220千伏的线怎么进入等电位?进入的时候吓人吗?有多吓人?进入电场以后会发生什么……”每每被问到这些问题,张毅总是不厌其烦、循循善诱地给徒弟们解答。
电“打”出高手苦
“带电作业人员的安全是操作者可控的,而停电作业人员的安全是操作者不能完全控制的,相对来说带电作业更安全。”从长沙回重庆的上,张毅始终在琢磨专家的话。“专家的话很有道理,以后的趋势也一定是带电作业。”
一晃又过去了两年,好学上进的张毅把师傅手里的技术全都学了过来。正当他认为工作得心应手的时候,有一件事让他一下子又明白不少。
1989年,父亲退休了,张毅“子承父业”,到南岸供电接了父亲的班。
1992年7月,作为南岸供电第一次组装110千伏铁塔的主操作手,张毅被派到长沙参加爆破压接培训。“到了那才知道,自己掌握的东西太少了。”对于从学徒成长起来的张毅来说,培训时专家讲的那些国内外关于电力的知识和发展前景,犹如醍醐,为他打开了一个新的世界。
“掌握的知识多了,平时工作就有了章法尺度,就能做到心中有数,久而久之,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操作方法。”渐渐的,那个曾经经常被电“打”的张毅,变成了班组里的“百电通”“多面手”。
“有一次,我们在山区220千伏高压线的铁塔上安装避雷器。当我安装好避雷器从绝缘体爬回来时,由于穿戴了胶鞋和棉手套,整个人就像一块充满电的电池。”张毅说,当时他退出绝缘体,刚往铁塔的翅膀上一坐,身上的电流瞬间,整个人被弹了起来,差点出事。
“遇到紧急检修,带准了检修工具是及时完成任务的前提。以前总是先派一个人看看是几号杆,再回来准备相应的工具,太浪费时间。”张毅说,如果像“重钢”这种重要的厂矿企业出现电力故障,停电时间长了会造成很大的损失,“这时,时间就是,甚至就是生命。”
父亲张毅:“当工人就要当个好工人。对咱们来说,纵有万贯家财,不如一技在身,只有学会一门技术才能有作为。”
“我上班没多久,就被派去给家属院安装第一批热水器,这在当时可是高级货。”张毅说,“那时候我很瘦,个子也不高,连冲击钻都把不稳,便和另一个工友轮流用胸膛顶着钻在墙上打孔。”
“我徒弟这代人比自己那时候强多了,都有着不错的学历,但是也更难带了。”张毅说,尤其是近些年收的徒弟,经常会问一些让他觉得莫名其妙的问题。
严师出高徒艺精凭磨练
“还有就是做电缆头。先用手工锯把原来的电缆锯开,接着用丙酮溶剂清洗电缆的每一根钢丝。清洗完成后对三相电进行绝缘包扎,然后用环氧树脂和无水乙二胺按计量调配并烘烤。当环氧树脂和无水乙二胺完全溶合时,再慢慢注入已做好的电缆头套里,一个电缆头才算做好。”张毅说。当时的生产条件艰苦,几乎都是在没有防护措施的情况下操作。
然而,到了带电班张毅才发现,现实和想象的不太一样。带电作业班没有多少技术积累,班组人员会操作,却讲不出原理,文化和理论知识是短板。
“到新单位了,领导问我想做哪行,我就选了搞线这一块。”张毅说,“尽管做过很多工种,但我最喜欢的还是做线。做线的人都像电线杆一样扎稳立直,栉风沐雨。”
“就拿保持安全距离来说,师傅一般只会告诉我们距离多少米操作就不会被电到,但这距离是怎么测算出来的,师傅不知道。”张毅说。师傅教的很多内容仅限于规程上的理论值,在实际操作中,多数情况会根据变化有所改变,而这种改变又遵循什么规律呢?
勤奋练身心平凡出智慧
回答问题时和蔼可亲,可一到训练场上,张毅马上变得一丝不苟、毫不客气。
严师出高徒。2000年,张毅带着自己的大徒弟代表公司参加“西南五省市输电带电作业比武”,最终理论满分、实操满分,交出了一份“双百”的答卷。
“每天都是我在杆子上,他们一个个上来,一个个跟着我学操作要领。一个动作他们5个人每个人做一遍,我就要做5遍。”白天上电线杆,晚上集中学习理论知识,不到5天,整个带电班5个大小伙子全都累趴下了。
2002年,在重庆首届带电作业比武中,张毅师徒联袂获得第一。“后来逐渐有了参赛经验,基本上重庆这边的带电作业比赛第一名都被我们包揽。”从此以后,张毅的名气在圈内打响。
“当时万州局新组建的带电作业班都是由清一色的组成。他们班长告诉我当过兵的人什么苦都能吃,需要的是有个好师傅带他们。”有了班长的托付,张毅带着他们开始了封闭性训练。
为了让徒弟们记住什么现场要用什么工具,在带徒弟们野外作业时,张毅总是安排在电杆下吃饭。“一边吃饭,我一边问他们杆子有什么设备。久而久之再遇到紧急情况,他们就能马上反应出需要做哪些准备。”
“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技术能手”“全国电力系统青年岗位能手”“劳动模范”“十大杰出技术能手”“十大金牌工人”……这一连串的荣誉后面,凝聚了张毅奋斗的汗水、成长的足迹。对于张毅而言,带电作业检修已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他倾注心血的事业。(赵为周源董涛文/摄)
张毅,1969年出生,父亲是原重庆供电局的电力工人。“我高中毕业的时候,受到‘对越自卫反击战’的鼓舞,满腔热血想着报名入伍参军,觉得那才是真正的报效祖国。”然而,命运让张毅当了一名工人。1986年夏天,他来到原重庆供电局下属的劳动服务公司,成了一名学徒。
1992年,张毅参加培训回来后不久,南岸供电按新的工作要求对班组人员编制重新进行调配。脑子聪明又能干的张毅,被带电作业班“挖”了过去,这也正符合张毅在这个领域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的愿望。
“我印象最深的要算和老师傅去修变电站的变压器。”第一次看到跟房间一样大的变压器时,张毅根本不知如何下手。“为了防锈、防腐蚀,大型变压器里面很多零件都是浸在油里的,下去修理的时候就跟在油里边游泳一样。”一天干下来,张毅浑身上下没有干净地方。
通过不断学习,张毅几乎把实际工作中需要的理论知识都系统地捋了一遍。
“摸高压线时,伸手要快,不要犹豫,头要偏向另一侧大约45度……”作为国网电力公司南岸供电分公司的高压线带电检修工、高级技师,张毅在弟时神情专注,动作一丝不苟。
其实,那次比武的第三名也是张毅带出来的。就在比武开始前几个月,重庆万州电力局找到张毅,让他代为培训参赛队伍。
“弟实操要在野外现场,要是赶上阴天下雨,就搭一块遮雨布继续练。”张毅和徒弟们,经常在野外的电线杆上一站就是半天,每个人的手上都被电线磨出了一层又一层的血泡。“现在苦一点,总比以后出事故强。”张毅如此徒弟们。
工作之初,张毅都不知道自己学的是哪门技术。他从给老师傅提灰桶开始干,再逐渐到试着装水管、布外墙线。劳动服务公司活多、种类杂,张毅什么活都干,吃了不少苦,也学到了不少东西。
10多天的“训练”,让一个新成立的带电作业班组,成为比武中最大的黑马,夺得第三名。
“为什么10千伏带电作业最小安全距离是0.4米?为什么有时短会打出大火球,有时却只有一个小火星……”带着这些问题,张毅每周都去新华书店看专业书籍,自学理论知识。
“再这样一知半解干下去,安全上肯定会出大问题。”吃过亏的张毅下决心“恶补”知识,当一个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的电工。
随着技术被认可,张毅开始带徒弟了。
虽然工作又杂又累,但从小喜欢动脑子的张毅总是能够在艰苦中找到乐趣,在杂乱中理出道道。“我一边干就一边琢磨这管线怎么走顺溜。”张毅说。和别的工友按照图纸原样施工不同,张毅总是想着怎么走线更合理美观、更节约用料,久而久之,师傅们都觉得他是个好学的聪明人。师傅愿意教,徒弟愿意学,在劳动服务公司工作的3年里,张毅学到了很多。
张毅被分配到检修班,从简单的220伏开始,到380伏,再到1万伏的高压线,张毅跟着供电班的师傅边学边干。从架设到检修,他登上爬下,起早贪黑,。